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奋斗》2021,(10)
正一阜平是一个拥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地方,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的首府,是晋察冀边区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了11年。1948年4月,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从陕北来到阜平的城南庄,在这里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调整南线战略,为三大战役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阜平和阜平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2.
《党史博采》2020,(5):72-72
阜平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部,地处太行深山区,是原晋察冀边区首府。这片黄土地流淌着红色基因,曾建立了北方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创建了全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因创立了崭新的民主制度及完备建制,晋察冀边区被称为"新中国的雏形";1948年4月,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到阜平工作,发布五一口号",第一次描绘了新中国的蓝图,发出新中国成立的动员令。  相似文献   

3.
一 阜平是一个拥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地方,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的首府,是晋察冀边区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了 11年.1948年4月,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从陕北来到阜平的城南庄,在这里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调整南线战略,为三大战役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阜平和阜平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4.
阜平印象记     
1月15日到17日,我与《党支部书记》杂志主编赵力群到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循着习近平总书记走访的足迹进行专题采访。这次采访给我们留下了几个深刻的印象。最初的印象:红。到阜平前,我做了一番功课,查阅了阜平的历史资料,了解到阜平历史悠久,地势险要,是"畿西屏障",更是一块孕育红色种子的革命圣地。早在1925年阜平就诞生了华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阜平县小组;1931年建立了我国北方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抗日战争期间阜平是晋  相似文献   

5.
正一阜平是一个拥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地方,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的首府,是晋察冀边区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了11年。1948年4月,毛主席率领中央机关从陕北来到阜平的城南庄,在这里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调整南线战略,为三大战役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血染青山     
“忘不了9月11日那一天,日本鬼子包围了马武寨山,四秃子在洞内拿起了手榴弹,直打得鬼子叫哭连天”。此为何歌?缘何而作? 四秃子又何许人也? 不可否认,这首歌曲已是过时,这位人物也名不见经传,而在革命老区——阜平,其反映的生动事迹令人肃然起敬,这位伟大的“小人物”广为传颂。 1943年秋,秋风瑟瑟,禾叶纷落。日本帝国主义调集4万日军对闻名遐迩的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腹地——阜平  相似文献   

7.
<正>1937年11月,聂荣臻率八路军从山西开赴阜平,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阜平人民秉承太行山的刚毅与坚强,为支持民族独立与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这片热土上,诞生了许多感人而有趣的故事。阜平柴火最干一点就着"七七事变"爆发以后,国共两党宣布联合抗日。然而,国民党根本没有拿出与共产党合作的诚意,洛川会议上,毛泽东主席决定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聂荣臻遵循中央的命令开辟了晋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阜平是一个拥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地方,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的首府,是晋察冀边区政治、军事、文化中心。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了11年。1948年4月,  相似文献   

9.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我从1938年到1948年一直没离开过晋察冀边区。最初在冀中区,先后在阳县、河间县和冀中区党委宣传部工作;以后又到晋察冀边区的华北联大学习、工作;后调北方分局、城工部(在敌占区北平做地下党的工作);1944年5月回根据地后到军工部工作。10年间基本工作、生活在晋察冀根据地,常驻县是阜平、平山。  相似文献   

10.
顾棣 《党史文汇》2005,(12):49-50
我从小就爱看戏,尤其爱看革命内容和现实题材的戏.特殊的条件,满足了我的喜好.我家住在华北敌后模范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的腹心--阜平,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八路军就到了我的家乡,1938年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在阜平成立.从此,晋察冀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一直在阜平和邻近的几个县驻扎活动,部队、地方、学校的剧团也经常在我家乡一带演出、宣传、辅导或居住.因此,我就有了较多的机会看戏,如"抗敌"、"火线"、"冲锋"、"战斗"、"群众"等剧社和西北战地服务团、华北联大文工团、抗大二分校文工团、120师宣传队等凡在阜平活动过的剧团的戏我都看过.在我看过的所有剧团的所有剧目中,最使我感兴趣、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只演20来分钟的儿童小歌剧,这就是抗敌剧社两位小演员演出的<问路>.  相似文献   

11.
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位于河北省阜平县城南40华里处,处在阜平、石家庄、定州、忻州和保定的交汇点上,交通十分便利。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根据地,曾被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为中国抗战以及世界反珐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天的贡献。为了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教育激励后人,1972年,阜平县委、县政府在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毛主席居住工作过的地方建起了城南庄革命纪念馆,1974年正式对外开放。1994年被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定为国家…  相似文献   

12.
<正>阜平是晋察冀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八年抗战中,阜平是晋察冀边区唯一没有被日寇长期占领的完整县,素有模范抗日根据地之称。阜平人民质朴、勤劳、善良,以聪明才智和勇敢的身躯为抗日战争筑起了一座坚强的堡垒,谱写了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是宋朝以来的民间俗语。但随着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阜平出现了参军热潮,边区打出了"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  相似文献   

13.
晋察冀边区     
1937年到1948年,聂荣臻同志领导晋察冀军区,以阜平为中心,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这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它不仅是华北抗战的坚强堡垒,也是对日寇进行战略反攻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军进军东北、夺取华北的前沿阵地。晋察冀边区创立的崭新的民主制度和完善的建构,为新中国政权建设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因此晋察冀边区被称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新中国的雏形”,被毛泽东同志亲笔授予“抗日模范根据地”的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4.
<正>十载弹指间,小树也参天。侯桂森在阜平扎根10年,老百姓对他的称呼也一变再变,只是在外人听来,变化并没奔着“高大上”的方向去,拿阜平话说就是:袍子改袄——越改越小。侯教授2013年,侯桂森第一次到阜平时,大家恭恭敬敬称呼他“侯教授”。那时候的阜平,还戴着“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国家每年都拨付专项扶贫资金,各地来的扶贫工作组也铆足了劲支援帮扶,阜平人自己更是从未停止探寻致富门路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正>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创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也是当时各敌后根据地建设的模范。1938年10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团在致聂荣臻等人的慰问电中称:你们"已经创造晋察冀边区成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晋察冀边区成为模范区,离不开聂荣臻的巨大功劳。聂荣臻在晋察冀边区几乎踏遍了北岳区的山山水水。有一段时间,军区领导机关驻在唐县和家庄,中央分局在阜平易家庄,聂荣臻  相似文献   

16.
唐越 《党史文汇》2014,(8):F0003-F0003
正金岗库村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纪念馆位于山西省五台县金岗库乡金岗库村。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1月7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副师长聂荣臻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在五台山石咀普济寺成立了晋察冀军区,并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唐延杰为参谋长,舒同为政治部主任。至此,全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宣告建立。11月18日,军区机关由五台移驻河北阜平。1938年3月9日,日军进攻阜平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即由阜平移驻五台山金岗库,军区政治部驻大甘河。4月,中共晋察冀边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金岗库召开,中共中央北方局代表彭真到会传达了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精神。这次大会对于坚持敌后抗战、巩固与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静德 《党史文汇》2002,(8):26-28
“建设一个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一1938年2月中旬,北方局派彭真到晋察冀边区,传达中央十二月会议精神,指导晋察冀边区工作。129师派385旅769团团长陈锡联率部护送。2月23日,彭真到达晋察冀边区首府阜平,同聂荣臻会合。这时,聂荣臻已接到日军将再次围攻晋察冀边区的情报,准备部署反围攻作战。根据这里的实际情况,彭真先开了一个小会,简单传达了十二月会议精神,重点讲了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及独立自主的问题。至于较大范围的传达,彭真和聂荣臻都同意在反围攻结束后再进行。彭真到达阜平的当天,聂荣臻给刘少奇发…  相似文献   

18.
在河北阜平晋察冀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镌刻着一位著名少数民族诗人的名字。他,就是湖北利川籍抗日英雄司马军城烈士。1943年4月7日,在丰(润)滦(河)地区白官屯附近,冀东抗日根据地5位战地记者同数十倍于己的日军激战,年仅24岁的司马军城壮烈牺牲,以身殉国。  相似文献   

19.
出发已两天了,因为仍然在老家——根据地里走,所以大家都是“司空见惯”,没有什么感觉。然而今天出发,就要离开我们的老家,离开这块自由的乐土,离开数百万的兄弟姐妹……。这次离开根据地,当然  相似文献   

20.
听说老革命基点村——岭后,这几年发生了很大变化,我立即从漳州赶到漳浦。第二天,就和县委党史办、老区办的三位同志结伴往访。岭后村人民的革命活动始于1932年,当时闽南红三团在中央红军撤离漳州后,在岭后背面的大山里,建立了靖和浦革命根据地。何浚、吴庭坚派人到岭后开展工作,于1935年在村里建立了党支部。在艰苦的斗争年代,作为靖和浦革命根据地边沿区的岭后,成了与敌人对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