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3 毫秒
1.
贸易开放是经济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GATT以及WTO等一些国际经济秩序的基本构成机制进一步推动了全球的贸易自由化,背离这一秩序或者趋势的结果是无法从他国的市场开放中获得益处。在出口导向战略实施了多年之后,目前拉美主要国家的贸易开放到底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正是我们所困惑的问题。本文以亚洲7个国家作为参照组,研究了1995年至2009年拉美7个国家(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智利、墨西哥、秘鲁和委内瑞拉)的贸易开放程度。主要结论是,最近10多年,7个拉美国家的贸易开放度有了显著而稳步的上升,但与亚洲国家相比,拉美国家的贸易开放程度普遍略低。本文对于研究拉美国家经济开放程度与经济增长、国际贸易体制以及国内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中拉经贸关系发展前景等问题都具有基础性和阶段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 80年代初 ,在拉美掀起了一场新自由主义改革。在改革的进程中 ,拉美经历了短暂的低速经济增长之后 ,又陷入了“失去的”状态。一 拉美新自由主义改革的三个亮点  智利最早于 1 973年开始改革 ,其他拉美国家基本上在 80年代开始改革。在 2 0~ 30年的改革历程中 ,拉美地区出现了三个改革的亮点 ,即智利、阿根廷和墨西哥。智利是改革的“先锋”,成绩也最好 ,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增长 ,稳健的金融体系成功地抵御了数次金融危机的冲击 ,养老金体制改革促进了金融部门的发展 ,稳定了经济和社会。但是 ,认真分析智利的改革 ,可发现许多非“…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拉美:竞争,合作,抑或"威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国力的迅速增强引起全世界的普遍关注。中国的崛起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拉美国家面临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未来的发展以及同拉美的经济关系的走势如何?就这些问题,拉美地区各国政府、企业界、学术机构、该地区的国际组织(如美洲开发银行、拉美经委会、拉美经济体系等)纷纷召开研讨会,或设立专题研究项目,进行深入探讨。2004年11月中旬,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巴西、阿根廷、智利和古巴进行了国事访问,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关系。这次访问成果颇丰。在政治领域,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相似文献   

4.
拉美和东亚发展模式比较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美发展模式,指智利、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拉美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模式。东亚发展模式,指国际经济学界认定的战后日本与亚洲“四小龙”经济高速持续增长及其运行方式。为便于比较,本文所述东亚发展模式是指亚洲“四小龙”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模式,不含日本发...  相似文献   

5.
90年代智利经济模式的运作汤小棣70年代中期,智利在拉美最早实施从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向出口导向发展模式的过渡。1974~1995年的22年来,智利的经济形势明显好于其他拉美国家。智利年均经济增长率为4.2%,出口累计增长近10倍,年通胀率从369%降至...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进行了新自由主义改革,经历了重大的社会转型,智利和阿根廷是其中两个不同的典型。智利因结合本国国情而进行的有选择性的改革获得成功,由拉美的“无名小卒”跃升为近10年来拉美发展最快和最稳定的国家;阿根廷则因一味地按“外来处方”进行“最彻底的”改革,反而一度陷入严重的危机,从拉美“最发达的国家”沦落为“无足轻重”的角色。智利和阿根廷的经验与教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1997年东南亚发生的金融危机主要归因于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本国的国民经济战略所存在的缺陷。尽管国际因素(如日本和中国货币的贬值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等)足以导致破坏性的巨额经常项目赤字,但任人唯亲式资本主义和那种促使经济增长失控且不利于金融稳定的经济模式则是导致这次金融风暴的主要原因。迄今,“亚洲四小虎”的政策反应一直是缓慢而无力的。在这种政策无能状态发生改变之前,投资者将会一直对该地区望而生畏,而金融动荡也将会阻碍经济复苏和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8.
对外贸易在拉丁美洲经济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拉美国家长期实行对外开放,通过商品贸易与国际市场保持着密切联系。商品出口是拉美各国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的主要措施。同时,出口收入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它们进口能力的大小.直至本世纪三十年代初,进出口  相似文献   

9.
20 0 0年拉美国家的对外关系非常活跃。在与美国的关系中 ,拉美国家坚持反霸立场 ,一致反对美国的干涉和军事渗透 ;拉美与欧盟、俄罗斯及亚洲国家的多元化外交也取得一定进展 ;拉美地区的政治经济合作不断加强 ,巴西、墨西哥和智利在这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 ,拉美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美国仍是影响拉美政治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外部力量。  相似文献   

10.
2003~2008年,拉美经济经历了一轮强劲扩张,这得益于世界经济的强劲增长、中国及亚洲新兴经济体对拉美能源及原材料的巨大需求、贸易比价的大幅改善以及海外劳工汇款的大幅增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拉美经济造成冲击,出口收入大幅下降,但由于大部分拉美国家已经建立了比较稳固的金融体系、积累了可观的外汇储备,通过实施反周期的刺激政策,拉美经济很快就开始复苏并步入正常增长的轨道。近10年来拉美经济之所以能够由衰退转向繁荣,除了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外,拉美国家自身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拉美国家普遍实施了强调增收节支与可持续增长的财政政策、着眼于抑制通胀与货币升值压力的货币政策、注重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政策以及重视包容性增长的社会政策。未来拉美经济还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出口收益下降,制造业缺乏国际竞争力,投资率偏低,社会挑战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拓展引力模型的框架,分析了21世纪以来拉美和亚洲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潜力。基于2001—2018年WITS数据库中拉美31国对亚洲的农产品出口数据,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亚洲已成为拉美最大的农产品贸易出口目的地;尽管拉美对亚洲的农产品出口总额不断提升,但次区域间差异极大,部分加勒比国家和中拉国家至今尚未实现农产品贸易往来;整体而言,拉美和亚洲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存在巨大的贸易潜力,拉美国家对中亚和南亚市场的出口潜力最大,但面临的贸易壁垒也最高;双方遥远的地理距离已不再是阻碍双边农产品贸易的主要阻力,优良的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制度和全球化参与程度,尤其是进口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双边贸易潜力的主要因素。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在基础设施、电子商务、国际物流等领域取得的成就和累积的经验证明,亚洲和拉美国家可通过合作改善贸易基础设施和物流系统,由之带来的贸易成本降低也可为双方带来更大的贸易收益。  相似文献   

12.
一.危机的传染 70年代和80年代的货币危机是因经常收支赤字给偿还巨额外债带来困难所引起的,而这次亚洲金融危机则是因为贷方和借方都是民间经济主体、因高利率和汇率稳定而流入的大量短期资金一下子转而流出、在短期内使外汇储备枯竭所导致的。1997年7月,始于泰国的亚洲货币、金融危机瞬间就传染到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印尼等,为此仅在1年内亚洲经济便从“同时高度增长”转为“同时不景气”。这种情况显示了处于全球经济时代的“21世纪型经济危机”的严酷性。  相似文献   

13.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都产生了严重冲击,与美国经济有着密切联系的拉美国家当然难逃此劫.金融危机主要是通过金融恐慌的传染效应、出口引擎遭受打击、侨汇收入大幅下降等渠道和机制对拉美国家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为此,拉美国家采取诸如向金融机构注资、扩大公共投资、抑制汇率波动等措施以应对金融危机.目前,拉美国家虽然有着应对金融危机的许多有利因素,但通货膨胀的加剧和金融危机影响的滞后性使拉美经济的增长存在着很多变数.  相似文献   

14.
1990年代中后期 ,墨西哥金融危机、东亚金融危机、俄罗斯债务危机以及巴西金融动荡相继发生。一些经济学家认为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有必要采取资本管制措施来限制资本流动不稳定带来的影响。1 从历史上看 ,拉美国家采取了不同类型的资本管制政策 ,其中智利 1990年代资本管制政策被认为是比较成功的。本文首先讨论 1990年代巴西 ( 1993~ 1997)、智利 ( 1991~ 1998)和哥伦比亚 ( 1993~ 1998) 3国对短期资本流入实施管制的情况 ,2 接着考察在金融危机期间 ( 1994~19 96)委内瑞拉是如何对资本流出实行管制的 ,最后讨论阿根廷 ( 1991)和秘…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五国金融自由化改革及其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70年代起,拉美和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始实施金融自由化改革。相对于拉美国家,东南亚国家的金融改革起步较晚,成效较为显著,曾被誉为一个成功的范例,但终因一些国家改革进程过快和政策失误而陷入严重的金融危机中。从金融自由化到金融危机,东南亚国家的金融改革提供了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一、东南亚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与措施东南亚五国金融自由化改革,是以西方发展经济学中的"金融深化论"为理论基础,以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为国内背景,而全球金融自由化的浪潮成为其国际因素。战后,东南亚五国的金融发展与改革大致经历…  相似文献   

16.
智利著名国际问题学者卢西亚诺·托马西尼(Luciano Tomassini)应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邀请,于1986年4月29日来华进行学术交流。在华期间,他就战后拉美对外关系问题发表了系统的讲演,并同中国学者进行了座谈。现将其讲话主要内容整理如下。拉美对国际问题的研究战后至六十年代末,拉美国家对国际问题的研究一直不够重视。阿根廷著名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首先提出“中心一外围”的理论命题,开创了拉美国际问题研究的先河。1973年,拉美创建了拉美国际关系共同研究计划(RIAL)和拉美学术中心联合会。这个共同研究计划和协调组织,几乎囊括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背景下拉美国家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对拉美国家的竞争力进行国际比较,可以一个新的视野观察拉美经济。透过全球竞争力指标的国际比较,我们发现拉美国家竞争力的变化呈现出分化的趋势,地区各国之间的差异在加大。拉美国家正面临来自亚洲和转型国家日益严峻的竞争压力的挑战。尽管影响拉美各国竞争力的因素不尽相同,但制度和政策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拉美国家前期经济改革的成效及各国近年深化改革的举措对此有直接影响。2003年以来,随着拉美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拉美国家的综合竞争力有所提高,但其改善的速度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拉美国家传统的竞争力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国际能源和食品价格的上涨对拉美国家竞争力的整体影响有限。中国企业投资拉美需要考虑拉美国家综合竞争力因素,注意区位优势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拉美国家加强与美国、欧盟和亚洲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美拉关系在加强 ,美国帮助拉美恢复经济稳定 ,以促进美国在拉美的投资 ;保持拉美政治稳定 ,以维持拉美民主制度的发展。美国的霸权主义仍是影响美拉关系的重要因素。发展与欧盟的关系是拉美外交政策多元化的一个重要选择。积极推动拉美国家之间的关系 ,促进拉美一体化。南方共同市场危机对南美洲一体化产生不利影响。拉美把拓展亚洲市场看作是扩大对外经贸关系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19.
智利是仅次子巴西的拉美第2大矿业国,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铜、天然硝石、钼、碘、锂、硼、硒、金、银、煤、铁矿砂等。80年代以来,矿业占智利国内生产总值和总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但是矿产品,特别是铜的出口仍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铜业概况据有关国际机构估计,智利铜的金属储量约1.75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28%左右,居世界首位;其次是美国,约占世界铜金属储量的15%,第3是前苏联,约占9%。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拉美经委会副执行秘书安德烈斯。比安基(Andres Bianchi)先生在京参加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战略国际讨论会期间,应邀于1989年4月17日来拉美所作关于拉美经济现状与发展的学术报告。比安基先生的报告观点鲜明,资料丰富,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比安基先生认为,目前拉美经济形势对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并不十分有利,这种情形在短期内没有改善的前景。在80年代除哥伦比亚、智利和巴西之外,其他拉美国家的经济形势都表现出深刻的危机,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