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第66条、第68条规定: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未经批准进行临时建设、未按照批准内容进行临时建设以及临时建筑物、构筑物超过批准期限不拆除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有权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对  相似文献   

2.
违法建筑在私法上的地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武元 《现代法学》2001,23(4):100-105
本文从私权的角度 ,侧重论述了违法建筑的归属和利用两大问题 ,认为违法建筑作为不动产 ,依事实行为的完成而由建造人直接取得所有权 ,公法上对违法建筑的限制 ,不是针对违法建筑的所有权的取得 ,而是针对所有人的权利的行使。利用违法建筑 ,应当兼顾社会公共利益和各方当事人的利益 ,并符合物尽其用的宗旨。  相似文献   

3.
随着浦东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这块土地可谓是寸土寸金,由于受到利益驱使,城乡结合地区的违法搭建现象显得更为突出。不断涌现的大量违法搭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地方建设以及城市规划的脚步,同时也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而对于城市管理而言,拆除违法搭建目前也正陷入到执法困境,并相对地增加了社会的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4.
蒋志虎 《法制与社会》2014,(11):233-234
最近台州市三改一拆工作声势浩大,力度超前,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拆除违法建筑,由此引发了大量的民事案例,核心是违法建筑的界定和买卖合同法律效力的判定,本文基于法律法规的基本条文,对违法建筑进行了具体界定,对其交易合同的法律效力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 一、缔结旨在犯罪的合同当事人双方为了实行某种触犯刑法的行为而缔结的合同,显然是无效的,不能执行的。例如,为了杀人、抢劫、强奸或实际上任何其他犯罪而订立的协议,很明显是违法的,不能作为理由而对违约提出诉讼。而且,由于根据英国法律,共谋犯罪的范围极其广泛,因此,必须记住,许多协议其目的并不是犯罪,但本身也许就是一种共谋,因而就是犯罪。虽然  相似文献   

6.
违法建筑不能获得房产初始登记,购买人也因不能办理过户登记而无法获得法律认可的房产所有权.但违法建筑物买卖事实就在那里.那么,在违法建筑购买人死亡后,其继承人能否继承该违法建筑,以及继承人继承了该违法建筑的什么权利?进而,如果违法建筑被无权占有,继承人又是依据什么权利请求返还?对此,某法院的两审判决结果截然相反,值得学界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7.
●案例简介:   甲与乙签订租房合同,甲将一店面房租给乙经营茶庄,租赁期自 1996年 1月 15日至 2001年 1月 14日,第一年租金 2万元,以后每年递增 10%,等等。签约后双方各自履行了义务,乙添置设备,领取营业执照后进行经营,至 1998年 9月 8日,乙将茶庄以财产租赁的形式转租给丙,时间一年,至 1999年 9月 8日。茶庄设施租赁金额人民币 45000元,支付给乙方。其中对房屋租金乙、丙约定,房租 25813元于 1998年 9月 8日和 1999年 3月 7日分二次交清,丙直接上交给甲,等等。甲对乙、丙转租赁协议认可,并为乙、丙到公证处公证该协议…  相似文献   

8.
仪喜峰 《法制与社会》2013,(32):285-286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强制拆除问题的批复》与行政诉讼法、强制法相冲突,也与其他部门行政法及《征收条例》冲突。对违章建筑物的行政处理涉及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等时,应当综合适用法律,不能简单得出仅由行政机关自行拆除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郭晓果 《行政与法》2004,(2):115-118
随着我国房地产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房地产金融市场的活跃,有关房地产抵押的法律制度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在实践中,出现了以划拨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作抵押、以承租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作抵押、以集体土地使用权作抵押、以房屋产权作抵押以及以在建工程作抵押等多种形式,这一方面活跃了我国的房地产金融市场,但另一方面也对我国现有的房地产法律制度提出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7年5月1日上午,南京某社区的业主们自发维权,抗议XX公司将小区会馆擅自出租给美克美家公司销售家具的行为。然而XX公司的租赁行为究竟是否违反法律规定从而构成侵权呢?小区业主能否讨回"公道"呢?本文在此做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产权式酒店的来源入手,阐述了各国产权式酒店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的产权式酒店的发展以及其中的交易法律关系,合同性质,指出如何完善产权式酒店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2.
魏秀玲  孙帅 《政法学刊》2011,28(2):10-16
城中村是我国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城中村改造中的违法建筑,特指在城市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上,建造人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关于建筑行为的相关规定所建造的各种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对城中村违法建筑的处理应该遵循尊重历史、物尽其用、维护法律权威、比例原则等几项基本原则,对违法建筑的处理方式,应采取确认产权、依法没收、临时使用和依法拆除等具体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3.
任志强 《法制与社会》2013,(16):119-12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强制拆除问题的批复》甚为不妥,难以实现其出台的目的。立法机关"踢皮球"、"甩包袱"、"打太极",是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法规化的表现,会阻碍社会主义的法治进程。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当采取措施,遏止这种"部门利益化"现象的蔓延。  相似文献   

14.
物权的优先效力历来被学者们认为是物权重要的效力之一,而新颁布的物权法却对此没有规定。本文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其中的原因,阐述了笔者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有关融资租赁的若干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竟峰 《经济与法》2000,(11):14-15
  相似文献   

16.
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在总结各级法院施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和《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审判纪律处分办法)。从实践中运行的情况看,对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司法公正,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的某些规定比较原则,影响了其效能的充分发挥。本文试就追究违法审判责任的若干问题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7.
行政主体程序违法的认定应遵循两个标准,即“法定程序”标准和“正当程序”标准。行政主体程序违法所承担的法律责任无论是在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在大陆法系国家,都不是一概的认定为无效,而是视具体情况而定是否有效。我国在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时也应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针对行政主体程序违法的不同情形和程度,设定不同的责任形式。  相似文献   

18.
违法建筑的私法地位,尤其是物权法地位是讨论违法建筑治理问题的逻辑起点.基于《物权法》第30条而得出违法建筑仅有动产所有权、占有权,甚至无权利的认识在逻辑与价值上均有不妥;而试图通过扩大解释的方法将“违法建造”包含在“等事实行为”之中的论证思路亦难成立.就规范属性而言,应将《物权法》第30条视为具有概括条款性质的转介规范,其旨在形成与纷繁复杂之建筑管制规范的沟通.基于财产权保障和比例原则,我们不宜将建筑管制规范直接转换为所有权不发生的私法规范.相反,承认违法建筑的不动产所有权地位,在公法与私法上均具意义,故有必要正面肯定违法建筑的登记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违法建筑。违法建筑在没有被拆除之前,属于不动产。该违法建筑因建造的事实行为完成,而取得不动产所有权。该不动产所有权因不能进行登记,所以违法建筑的处分权受限。以违法建筑作为标的签订的买卖合同,由属于债权行为的买卖合同和引发物权变动的物权合同组成。属于债权行为的买卖合同效力为有效。引发物权变动行为的物权合同效力为待定。  相似文献   

20.
新刑诉法生效实施以来,司法机关依据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启动追赃诉讼的司法实践并不理想,主要问题在于该程序在立法设计上存在一定缺陷,相关司法解释未能全面领会把握该项立法的本意,并在诉讼证据标准等方面的司法认定上设定了程序性障碍。本文试就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受案范围受到限制、立法未赋予潜逃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参与诉讼权利、严格的刑事证据标准导致多数追赃案件无法启动特别程序、我国法院作出的没收裁决难以在外国得到有效执行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司法认定中若干法律适用问题,提出了立法和司法完善的意见,包括对“逃匿”情形作立法和(或)司法上的扩大解释;赋予潜逃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违法所得没收特别程序中参与诉讼的权利;完善公告境外送达的司法协助程序,健全我国生效的没收裁定在国(境)外获得承认与执行的刑事司法协助诉讼机制;证据标准参照民事诉讼“优势证据”原则;确立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慎用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