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人类社会在近现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也引起了人类的生存危机,发展伦理学正是在对人类生存危机反思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传统发展观、生态伦理发展观、发展伦理学代表了人类不同发展阶段上的核心发展理念。发展伦理学实现了对前两者的积极扬弃,是前两者的合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发展观念经历了从传统经济发展观到生态伦理主义发展观,再到发展伦理学的发展观三个阶段的发展.发展伦理学的发展观既克服了传统经济发展观对人的片面理解,又避免了生态伦理主义发展观对人的"非人"理解,是真正属于人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发展伦理学作为一种新型伦理的产生是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的,它是在批判传统发展观和生态发展观的缺陷以及重视人类生存需要基础上生成的。发展伦理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解决发展实践困惑的新兴伦理,就在于有其深刻的哲学依据、政治依据、经济依据和生存依据。  相似文献   

4.
论新世纪我国经济伦理学发展的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必将赢来一个经济伦理学繁盛的新时代。在未来经济伦理学的发展中,产权伦理学,竞争伦理学,分配伦理学和生态经济伦理学将成为孕育重大突破和引领经济伦理学发展潮流的新学科,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也将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5.
现代人类面临发展危机,危机的症结和根源在于发展的异化。现代人要对发展的天然合理性产生质疑,区分"有能力做的"并非一定是"应当做的"。发展伦理学作为一种新型伦理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它是批判传统发展观和生态发展观的缺陷以及重视人类生存需要基础上生成的。而发展伦理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解决发展实践困惑的新兴伦理,就在于它有其深刻的哲学依据、政治依据、经济依据和生存依据。  相似文献   

6.
发展是为了人类的福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发展伦理学作为一种新型伦理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它是批判传统发展观和生态发展观的缺陷以及重视人类生存需要基础上生成的。发展伦理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解决发展实践困惑的新兴伦理,就在于它有深刻的哲学依据、政治依据、经济依据和生存依据。研究发展的伦理问题,对于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生态伦理学整体主义的主要流派——大地伦理学内在的生态学范式以生态共同体范畴为立足点,使人类伦理关怀的对象,从具有理性主体地位的人延伸到整体生态系统,由此达到了对存在于人际关系范围内的共同体范畴的生态化,赋予了自然相应的伦理地位,进而为强调人——社会——自然三者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观提供了逻辑基点。新的伦理观能够恰当地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关系,进而使人类社会走向绿色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8.
发展观决定着教育观。传统发展观是以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为其目的的,受其发展观的影响,在高等教育领域,占主导地位的则是功利性、实用性的高等教育价值观。但是,伴随着世界性的人口膨胀、资源危机、环境恶化、生态破坏,人的人格扭曲、精神失落、道德滑坡等严重影响社会...  相似文献   

9.
生态伦理学涉及到伦理学的深层问题:自然和自由的内在关系。人们通常把自然看作由人和非人自然组成的整体,把人看作自然界的一部分。当前生态伦理学各方的争论正是这种观念的体现。从自然和自由的内在关系看,全部自然都应当成为人(的实践)的一部分,因为自然是外在自然(非人自然)向内在自然(人)生成的过程,人是自然的一切潜在属性的全面实现和最高本质。而且,人之为人的根本特质正是人权。这就把我们引向理性地选择生态人权论的澄明之境。  相似文献   

10.
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分离已成为学界一个不争的事实,它严重地影响了经济学和伦理学各自的发展,传统发展观就是经济学与伦理学分离产生的后果。阿马蒂亚.森从伦理的理论层面探讨经济学问题,他改变狭隘发展的旧范式,认为发展是涉及经济、政治、社会价值观念的等众多方面的一个综合过程,是扩大人们享受的真实自由的一种过程。他的发展观具有浓厚的伦理意蕴  相似文献   

11.
西方生态正义观的发展有着多元形态。生态伦理学对传统的公平正义起疑,并且从自然价值的基础上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生态正义。改良主义寄希望于资本主义的内部改革,以建立起协调多元的生态正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基本制度前提来建构生态正义。中国生态正义理论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已有的成果立足于中国发展现实,是边发展边治理的预防式生态正义观。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正义观念,需要立足于中国国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深化机制改革,引导人民群众参与。  相似文献   

12.
医学伦理学是一般伦理学原理在卫生实践和医学发展中的具体运用,是运用一般伦理学的道德原则认识和解决医疗卫生实践,以及医学发展中人与人之间、医学团体与社会之间关系而形成的一门学科。医学伦理学在提高医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反思临床医疗行为,解决医德难题,促进医学科学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伦理学发展关键在于建构新的伦理学理论体系。文章以“反思”为起点,就中国伦理学研究进行几点思考:以回归生活世界中的人作为伦理研究的出发点;以中西方传统文化作为理论资源;以构建义务论与功利主义相统一的新理论体系为原则;以促进形成讲公平、合理、正义的现代和谐社会为理论目标。  相似文献   

14.
抗震救灾的实践呼唤抗灾伦理学的建立.作为世界伦理学研究前沿学科的生命伦理学,在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对人的尊严和生命价值的肯定、对有限救护资源的合理分配、对自我牺牲的必要性的论证等方面,对抗灾伦理学都极具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尊重自然的固有价值和敬畏生命的实践取向等生态伦理思想。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为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精神养料和重要的启蒙价值。当代生态伦理学与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契合之处,使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为我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性创生提供了历史文化契机。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伦理思想中,“情感”往往被看作是与“理性”相对立或相隔离的概念,并因而在道德论证中担当次要或附属的角色。随着品德伦理学在当代的复兴,这一流行的观点受到了挑战,人们开始质疑传统观点对“情感”概念及其伦理重要性的理解是否过于偏颇,并认为情感当中恰恰内含着原以为理性才具备的一些特质。本文批评性地分析当代西方伦理学理论对情感的地位的重估,并试图揭示这一复兴对于理解儒家伦理学及儒家道德人格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30年来,浙江伦理学在学科建设、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伦理学的发展基本契合了当代中国伦理学发展的两趋势,即伦理学研究向伦理学本身的回归与向现实生活的回归,学者们敏锐的问题意识与强烈的责任担当在伦理研究中彰显无遗。但客观地看,30年来浙江的伦理学研究存有不足,这种不足不仅表现在专业团队建设与理论研究方面,也表现在学科研究与本省经济发展及民主政治建设的不同步方面。展望浙江伦理学的未来发展,省伦理学会的平台作用、各学位点的团队建设需要重点考虑,同时,另个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则是:在研究中要以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进程中浙江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为导向,在发展、完善理论研究的同时,积极参与现实反思与实践介入。  相似文献   

18.
生态伦理学是一门具有生命力的新兴学科,它不仅致力于世界性生态危机的根源之反思、出路之谋略,而且致力于人类文明形态转型之探索。它不仅切合了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路,而且切合了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核心。它不仅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理想提供理论支撑,而且为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GDP、文明消费等概念和社会实践提供学科支撑。  相似文献   

19.
在生态伦理研究中,有着不同的学术路向,尤其是“唯科学主义” 和“人类中心论”的两厢对峙,使得对于生态伦理实质的看法更是 截然不同。本文认为,对于生态伦理实质的揭示,应当置于可持续 发展观的框架之中,正是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现实与未来的 需要,才有可能在日益严峻的现代生态环境危机中寻求人与自然 及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但这种和谐关系的实现并不主张人类对自 然有直接的伦理责任,而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于现代生态形势 才直接嵌入人与人的关系中,因此生态伦理的实质仍然是人类利 益冲突在生态领域中的利益调整问题,木质上是人与人的利益关 系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经济学与伦理学的三个结合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绵超  周磊 《理论学刊》2004,12(4):29-31
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曾倍受经济学界和伦理学界的关注,直到现在还没有达成共识。笔者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主要有三个结合点:基本结合点是人;主要结合点是“效率与公平”;最终结合点是可持续发展。人正是在不断追求“效率与公平”的过程中走向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与伦理学也必将在追求“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中最终结合于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学与伦理学的真正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