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小学生被犯罪侵害的情况日渐严重,折射出中小学生预防观念的淡薄、应对突发事件知识和技能的欠缺。加强安全教育,树立主动自救观念预防模式,是预防中小学生被犯罪侵害的现实途径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人一生平均要被罪犯侵害5次。每100次犯罪侵害,其中70次是被偷被骗,30次是杀人、伤害、强奸。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愈演愈烈,然而,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青少年被害事件也屡见不鲜:骇人听闻的河南平舆17名少年连续被害案;北京一中学生被勒索、杀害案:河南开封6名女生被网友轮奸、杀害案;沈阳4名少女被骗广东卖淫案……青少年被害原因固然受治安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但犯罪学研究发现,侵害与被害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许多被害青少年由于人格方面存在易受侵害的倾向性特征。容易陷入犯罪侵害的情境中。在审判实践中,法官发现,被害青少年普遍存在以下几种易被害心理。  相似文献   

4.
高中建 《河北法学》2005,23(5):80-81
权益侵害是青少年犯罪的激活因素,权益侵害对青少年犯罪的激活是借助于心理机制来实现的,离开了认知、欲望、动机、情感和意识,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就不可能被发动。只有充分认识这一心理过程,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5.
危害结果是对法益的侵害和侵害的危险,犯罪是对法益的侵害或者侵害危险的行为,犯罪的本质属性决定任何犯罪必然导致危害结果,这决定了危害结果是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犯罪的本质和危害结果的概念决定了只有为主观故意所认识的危害结果才能纳入犯罪构成体系,不存在不被主观故意认识却影响犯罪定罪量刑的客观超出要素。危害结果的刑法功能通过对犯罪的分类体现出来,我国刑法学以危害结果为标准对犯罪的分类存在一定混乱,这源于对危害结果概念认定的摇摆。犯罪的本质决定了所有犯罪都是结果犯,应当取消行为犯和举动犯的称谓,而换之以危险犯。  相似文献   

6.
论间接正犯的实行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行为是对法益侵害具有现实危险的行为。在间接正犯的场合,利用行为无法形成对法益侵害的现实危险,在本质上犯罪的预备行为,只有被利用者开始实施行为时,法益侵害的危险才能定型、才具有紧迫性,才能将其评价为犯罪的实行行为。  相似文献   

7.
犯罪被害人是生命、人身侵害事件的最重要的当事人,然而,长期以来,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刑事司法制度层面,犯罪被害人的存在往往被忽略。在刑事诉讼法中,犯罪被害人通常被置于控诉人或证人的地位,对  相似文献   

8.
对于放弃重复侵害的行为,究竟认定为犯罪中止还是犯罪未遂,在我国刑法理论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放弃重复侵害行为是指开枪杀人,第一枪未射中,  相似文献   

9.
无直接被害人犯罪是指没有具体的被害人但被立法者拟制为侵害法秩序的行为。由于这种行为没有侵害法益或侵害法益的危险性,将其规定为犯罪既违反了宪法学中的比例原则,又违反了程序法学中的诉讼经济原则,因此,应将其非罪化。就无直接被害人犯罪非罪化的实施路径而言,虽然无直接被害人犯罪非罪化在中国的非罪化运动中具有突破性的意义,但仍须走制度进化主义路线,并应重视其道德基础的夯实,绝不能强行实施无直接被害人犯罪非罪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广东涉车治安基本状况涉车犯罪形势严重涉车犯罪,是指以机动车辆为目标或工具,侵害国家、集体利益和社会秩序,侵害他人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以及法规明令禁止的行为。涉车犯罪主要表现在以机动车为侵害目标和以机动车为作案工具两个方面。目前广东的刑事案件大约有80%涉及机动车,以机动车为作案工具已经成为刑事犯罪活动的基本行为方式,而犯罪分子作案使用的机动车绝大多数是“黑车”。目前涉车犯罪中影响最为突出的是,盗窃随处停放的机动车、杀人  相似文献   

11.
程成 《法庭内外》2010,(3):27-28
简单地说,“自救式犯罪”是指当弱势群体的生存、权益受到威胁或侵害时,而自认为不得不实施的犯罪。著名的犯罪学家贝卡利亚说过:“人之所以成为罪犯,并不是因为他要犯罪,而是由于他处在一定的物质和社会条件之下,罪恶的种子得以在这种条件下发芽、生长。”笔者通过对随机抽取2005年至今的100起刑事犯罪案件,进行分析后发现,弱势群体实施“自救式犯罪”的竟占了62%,且呈不断增长之势,平均长速为5.08%。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2.
犯罪包含着犯罪人与受害方,犯罪人与社会及其国家之间的衔突。报应性司法采用形而上的哲学方法分析犯罪原因,认为犯罪是犯罪人自由选择的结果,犯罪所侵害的主要是国家的统治秩序,因此,在“以怨报怨”观念支配下,主张犯罪人承担刑罚这样的抽象责任。恢复性司法以实证的方法研究犯罪,认为犯罪是社区关系失调的产物,犯罪侵害的不仅是国家利益,还包括被害人利益和社区利益,因此,在“以直报怨”观念支配下,主张犯罪人要面对受害方承担道歉、赔偿等具体责任。  相似文献   

13.
恢复性司法是指通过恢复性程序实现恢复性结果的犯罪处理方法。所谓恢复性程序是指“在调解人的帮助下,受害人和罪犯及受犯罪影响的任何其他个人或社区成员.共同积极参与解决由犯罪造成的问题的程序”。所谓恢复性结果,是指通过赔偿、道歉、社区服务等非刑罚和非监禁手段,使被害人因犯罪造成的物质和精神损失得到补偿,使犯罪人通过积极负责的行为融入社会,从而使被犯罪侵害的社会关系得以恢复常态。  相似文献   

14.
刑法中的严格责任,是指对于一些缺乏主观罪过或主观罪过不明确的特殊侵害行为追究刑事责任的刑法制度。这些侵害行为属于刑法中的一些特定的犯罪或犯罪类型。法律允许在犯罪构成的其他主客观要件具备时,不论主体是否具备主观上的罪过,均确认其犯罪性质,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5.
刘国旌 《政法学刊》2009,26(1):105-108
解教释放人员犯罪被判刑入狱后,并没有彻底改造,反而总结作案失败的经验,研究、揣摩侵害对象的心理和寻找立法及管理环节存在的漏洞,由入狱前的犯罪“一面手”变为犯罪的“多面手”。因此,研究解教释放人员重新犯罪的特点和审讯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审讯对策,是提高办案质量和对解教释放人员重新犯罪打击处理率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的侵财犯罪具有三大特点:一是发案多,约占全部刑事案件的80%,直接左右刑事案件发案总量;二是流动性强、侵害面广,进行有效打击和控制的难度较大;三是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一旦打击不力极易造成社会恐慌.同时,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侵财犯罪又广为关注,相应的打击控制工作面临着一定的社会压力。应当说,侵财犯罪对社会治安的整体危害巨大,  相似文献   

17.
一般爆炸犯罪侵害的多是特定的个体,但近年来出现了不少针对公共场所、政府机关的爆炸,这类爆炸犯罪,政治影响恶劣,对犯罪攻击行为可能起到示范和教唆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又到年关了,大家都开始准备年货了。注意了,这个时候,贼也开始置办年货了。他置办什么呀?当然是大家的钱包啦。这一讲,我们讨论一下出门防贼,也就是在公共场所我们怎么预防盗窃案的发生。我们说每一个人一生都可能受到三次犯罪侵害。我不知道你受到过犯罪侵害没有,如果你要是受到一次,你就应该偷着乐,为什么呢?因为少了一次。那么大家一听说三次犯罪侵害也别慌,三次犯罪侵害里面有两次是侵财,一次是侵人,也就是75%是侵财犯罪,25%是暴力侵人犯罪。所以,你这一生可能有两次要遇到小偷。那么我们今天就给大家支招,看看你怎么不被小偷偷。公车上…  相似文献   

19.
本文案例启示:被害人承诺是指在以违反被害人意志为前提的犯罪中,被害人请求或者许可行为人侵害其合法权益,而被请求人实施侵害行为,损害被害人明确放弃的权益的不构成犯罪。但被害人承诺必须符合有效性、真实性、现实性、事前性、限度性、合法性等特定条件,才能排除行为的犯罪性。  相似文献   

20.
对于性侵害犯罪,我国刑法将"在公共场所当众犯罪"作为此类犯罪的加重情节。对于网络直播性侵害行为,其在法益的侵害程度上完全能够达到加重情节的要求。但在解释路径上,还需要进一步厘清。要构成"在公共场所当众犯罪",不仅要求行为场所具有"公共属性",还要求其侵害行为在犯罪过程中存在被他人感知的可能性。在网络直播的环境下,信息网络所具有的功能和特性能够实现场所性质的转化,扩展人的感知能力和"在场"的方式,从而得以适用加重情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