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3 毫秒
1.
正"一年施政两会始"。进入2014年这一"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在全国两会达成的共识"一年施政两会始"。进入年这一"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在全国两会达成的共识和成果里,改革,成为最强音,汇聚成澎湃激越的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人大代表团审议时向世人宣示:我们生长的时代是一个令人激动的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人大代表团审议时向世人宣示:我们生长的时代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代。面临改革大潮,我们要做改革的弄潮儿,要有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革命战争年代冲锋陷阵、英勇献身,现在,就是要勇于改革、善于改革。  相似文献   

2.
陈小京 《学习月刊》2013,(12):42-43
一、三种不同走向的判断伴随我国乡村社会的变迁,乡镇这级行政层次何去何从,未来的改革朝着一个什么样走向发展,是近年来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有关乡镇改革未来发展走向的争论,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不同的判断。"强化式"改革,即在保留乡镇一级政权的前提下进行体制内的改革。其主要理由为:一是作为基石乡镇政权是国家政权的末梢,重要性是无可替代,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二是强化乡镇政权,理顺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关于群团工作的论述为我国群团组织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基本方略。这一论述科学继承了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历史经验,结合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群理论的重大创新。习近平群团工作论述明晰了新时代群团组织的职责定位,凝练了群团组织的"三性"特征,全面提出了新时代群团组织改革发展的具体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群团组织的改革与发展,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改革从农村开始"论在1984年前后逐步流传开。从事实层面来讨论改革是否从农村开始,很难说得清楚,它很大程度上只是对"改革主要在农村进行"的极而言之。更值得探讨的是,"改革从农村开始"论为什么会被广为接受和流传。这大致可从社会体制结构、农村改革效应以及政治舆论宣导方面找寻到缘由。反之,这一论述的流行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中国体制、历史和政治方面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理论导报》2011,(5):25
同样看待一件商品价格,有人很"淡定",有人"鸭梨"很大;同样衡量一项改革措施,有人双手赞成,有人提出质疑……当今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思想和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时代。这无疑是一个历史性变化。从一种声音到百花齐放,反映出思想的极大解放,也体现中国的前进方位:在改革深水区和攻坚期,不同利益的调整与博弈,自然带来不同诉求表  相似文献   

6.
正2014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距离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阶段贵州中国梦,仅有7年。时代使命催人奋进,历史机遇失不再来。站在历史和未来的交汇点,肩负改革发展使命的贵州人,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需要以勇气和担当、智慧和力量、清醒和务实,扬起全面深化改革之帆。改革拖不得!1987年,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一文中写道:"如果耽误了这已经不多的时机,就只能在各方危机的重压下更加贫弱。"20多年过去,今天在全国的视野下  相似文献   

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判断,赋予党的奋斗主题、目标任务、价值追求、历史使命和世界担当以新的时代内涵,为推进"四个伟大"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新时代的鲜明主题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变革的途径来看,政治变革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即:渐进型和激进型。尽管很难对这两种类型的优劣做出一般性判断,但是,就中国特殊国情而言,渐进改革仍然是中国政改的最优选择。渐进改革可以使改革过程处于可控状态之中,从而降低风险,减少失误,最大限度地维持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这一改革路径的特点是,在局部试验、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而改革的成果则要通过制度化途径进行巩固,其表现形式就是制度创新。政治改革形成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又进一步推进政治改革的深化。制度创新在中国政治改革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翻开党的十七大以来的改革历程,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渐次加快尤其引人注目,其中"公选"党政领导干部是这一改革历程中最为耀眼的一个步点。"公选",是指面向社会采取公开报名,考试与考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王港村的实证调查,从村委会选举中村民的投票取向和当前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这一视角,指出我国农村基层出现的"政府企业化"及"行政赢利化"倾向,是现有乡村组织建构已不适应农村社会发展需要的表现;<村委会组织法>中规定的村委会的职能在现实中仍表现为计划经济时代的"全能政府式",当前农村改革问题本质上应是农村社会的重构问题--乡村管理体系的组织重构和职能重构.只有转变乡村组织的职能设置、改革组织建构,才能整合农村社会的利益关系,推进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地方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了2008年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成果,并提出2009年"加快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截至5月20日,除中央批准四川因地震灾情适当推迟上报改革方案外,30个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目前已获中央批准,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正有序推进。在这一轮改革中,已经历数次"瘦身"的中国政府机构,正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分开,充分探索大部门体制改革,调整优化组织结构,加大推进省管县改革的力度。这意味着,中国政府不仅要完成"瘦身",还要实现"健身",做到精干、高效、透明而又"以人为本"。这轮改革,中央为地方因地制宜改革预留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对地方政府机构设置的具体形式、名称、排序等,中央不统一要求上下对口,允许各省(区、市)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当地政府职能特点来设置机构,不搞"一刀切"。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历次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给地方自主权最大的一次。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共产党是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党。准确判断时代方位,牢牢把握时代方向,是党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前提。十九大报告在全面总结和深刻阐述过去五年的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基础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是一个重大政治判断,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发展现状、发展方向、发展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我们党  相似文献   

13.
《探索》2014,(3)
市场经济"手段论"与"决定性作用"的历史定位是不相适应的。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对于市场经济的历史地位必须做出新的判断。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从市场经济的起源与发展、从今天"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来看,市场经济绝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经济手段而存在的,而必然成为当今时代任何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其经济体制建设或改革的重要目的。  相似文献   

14.
秋洁 《实践》2009,(8):14-14
这一讲,我们接着上一讲继续同大家谈谈农村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今天谈第三个方面的特征。《决定》紧密结合农村改革发展实际,科学分析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认识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把握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作出了"三个进入"的重要判断,标志着我国农村改革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5.
秦兰芬 《理论建设》2014,(3):38-40,4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原则性表述,具有根本性突破,将带来根本性转变。这表明确立有限政府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深化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由于中国经历了相当长的计划经济时代,由于政府改革本身经历了几次怪圈,人们还一时无法完全摆脱无限政府的困扰。因此在当前的中国,确立有限政府必须实现三大转变:治国方式的转变、政治秩序构建方式的转变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也是城商行步入"微利"时代的一年。城商行在"十三五"时期既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也受到很多不利因素的冲击。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金融改革深化、互联网金融发展、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城商行必须走创新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历史上,多次税费改革最终都没有解决好乱收费、滥收费这一顽症,始终徘徊在"黄宗羲定律"的怪圈中.农村税费改革是农村改革的核心和关键,确保改革突破"黄宗羲定律"怪圈,首先要完善财税体制,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特产税,也要改变农村税费"孤军深入"的困境,形成农村税费改革与其它相关改革良性互动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一、重温历史南方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主要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生产力的认识。在谈话中邓小平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1】。二是关于"姓资"和"姓社"的判断标准——"三个有利于"。主要看是  相似文献   

19.
周新城 《理论学刊》2002,60(5):27-30
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 ,坚持改革开放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两个基本点之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并从哲学的高度思考这些问题 (而不是停留在现象描述、对策建议上 ) ,这是理论界一项重要任务。谈到改革 ,一般都会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为什么要改革 ?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怎样确定改革的对象和内容 ?如何理解改革的目标 ?按照什么原则选择改革的具体措施、步骤和方法 ?等等。本文认为所有这些问题 ,都必须从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出发 ,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的我国公务用车制度运行至今,政府对其的改革在防治腐败、树立政府形象、改善"政民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们不能忽视我国公车制度改革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长期未能解决的突出问题,如:公车私用、使用效率低下等,这不仅给财政带来了沉重负担,还引起了公众的不满,以致我国公车制度改革难以取得预想成效。那么,公车制度改革将何去何从,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深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