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直都在反映不公平待遇问题,领导每次答复得都很好,张静心想,这一切会过去的,可到现在,问题非,但没解决,“反而被推了出去”,连家也没了,像孩子迷路一样,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她终于绝望了。  相似文献   

2.
李云 《江淮法治》2013,(18):20-20
人社部今年8月开始就《劳务派遣若干规定》公开征求意见。人社部相关司局负责人日前明确表示,虽然劳务派遣职工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但同工同酬不包括福利和社会保险。(9月1日《京华时报》)福利和社保不在"同酬"之列,"临时工"和他的小伙伴们惊呆了。尽管"跳起来了",依然"摘不到桃子"。在被长期污名化之后,"临时工"的称谓或将寿终正寝,本  相似文献   

3.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该制度所处的体制环境造成了劳动争议仲裁的"行政化"。这种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功能的弱化,严重影响了劳动争议仲裁的公平性和权威性。劳动争议仲裁"行政化"具体体现在"三方仲裁"沦为"一方仲裁"、"社会机构"类似于"行政机构"这两个方面。针对这种现象,可以通过将劳动仲裁机构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独立出来、明确劳动仲裁委员会中人员及人员的资格条件和聘用程序、对不符合劳动仲裁法规定的仲裁机构进行改革等措施改善现状。  相似文献   

4.
我国《劳动合同法》修正案于2013年7月份开始实施,这次的修改主要目的在于规范劳务派遣制度。在此修正案中,对一直以来引人疑惑的“三性”含义进行界定;同时,也进一步完善了“同工同酬”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仍然有不完善的地方,如对“三性”中辅助性、替代性的界定不够详细,缺乏可操作,对“同工同酬”的规定也不能排除实际操作存在的缺陷。针对这些实际存在的问题,首先应该在立法上进一步清晰完善,其次是要具体落实连带责任制度,最后还要有良好的监管体制。只有这样劳务派遣制度才能真正得到合理的施行,劳务派遣员工的权益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张猛  刘扬 《中国律师》2013,(12):47-48
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于2013年7月1日生效。其中,第66条明确了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企业的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劳务派遣用工适用的岗位范围只能是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并且第63条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本案是一起由于用人单位违法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而引发的劳动争议纠纷。在本案中,原被告双方对于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事实并无异议,双方争议的焦点是关于劳动者主张未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支付二倍工资的请求是否已过仲裁时效,即本案所涉及的仲裁时效应从劳动者知道或应当知道  相似文献   

7.
杨帆 《中国审判》2020,(6):40-43
随着我国劳动用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愈加复杂,劳动争议案件在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且逐步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特别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些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劳动纠纷也逐步增多。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5月14日下午,鲁北大地发生了一起被网民称为"中国劫持直升机第一案"的事件,备受国内外关注。该事件的真相是怎样的呢?其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内幕?笔者对该事件及相关一起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的深入采访,或许能理清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网曝"劫机"事件2013年5月14日晚间10时许,互联网上有多名网民在新浪微博爆料称,当天下午一架在山东德州市执行防治美国白蛾任务的直升机遭到劫持,飞行员下落不明。  相似文献   

9.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起算点”的法文本及其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提出劳动争议仲裁申请的法定期间。有些论著中也称之为“劳动争议申诉时效”或“劳动争议申请仲裁时效”,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称之为“仲裁申请期限”,没有用时效这个词。名称界定的不同固然有法理上对此期间性质的不同认识,但从行文上考虑,本文使用多数论著中约定俗成的名称。  相似文献   

10.
燕赵 《特区法坛》2007,(6):55-56
从5月上旬到10月下旬,从一个到13个,一伙儿四川女子以“传帮带”的方式陆续嫁到保定市高阳县南部各村。她们的“家人”均获得1.3万元至1.6万元不等的聘礼钱,总数达20余万元。当新郎倌儿们还沉浸在新婚大喜中时,在10月24日这一天,13个散落在不同村落里的“新娘”突然集体蒸发,把丈夫的手机也一起席卷而去。13户农家如梦方醒:认定这是—个精心设计的骗婚陷阱。  相似文献   

11.
“解决投资争议国际中心”是仲裁解决东道囤与外国投资者之间投资争议的最重要的国际机构。通过制定详细的仲裁规则和丰富的仲裁实践,“中心”的仲裁运作具体入微且颇有特色。研究并了解“中心”的仲裁程序,对应对这种争议解决方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国际投资争议的“强制性仲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爱民 《行政与法》2008,37(1):113-116
传统理论与实践都认为,自愿性是仲裁的基础和核心。但随着国际社会与国际交往的发展。在国际投资领域已经开始出现了强制性仲裁。国际投资领域中的强制性仲裁的出现,对于国际商事仲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是国际商事仲裁发展的新动向,而且随着发达国家通过投资条约及其他国际条约日益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以及发展中国家日益加强对外国投资的吸引力度,强制性仲裁可能会有更大的发展。其所涉及范围也可能从投资领域扩及到其他领域。  相似文献   

13.
随着问题交待的深入,我越感负罪沉重,对不起生我养我.现已风烛残年.体弱多病的老妈妈。她一生向善正直,含辛茹苦的把我抚养成人,对我的未来寄予了无限希望,听到我逮捕入狱的消息对她将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沉重打击:对不起年幼无知、聪明可爱的小儿子,他从小没有得到母爱,缺少亲情,对我的依偎性很强,在多么需要爸爸关爱的时候,却失去了我,  相似文献   

14.
在珠江三角洲,有这样一位打工者,为了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他宁愿放弃优厚的工作待遇,坚持刻苦自学各种法律条文,长期义务为打工者打官司,五年多来,他打赢了350多场官司,索赔金额1500多万元。为权益受到侵害的打工者们讨还了公道,被广大打工者誉为“民间包公。”  相似文献   

15.
据最新情况显示,我国劳动争议案件正逐年递增,其中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长较大,且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劳动争议案件调解空间不断缩小。而作为缓解劳资矛盾的有效手段,协调劳动关系政府、工会和资方的“三方机制”有望纳入正在立法中的《劳动合同法》。(2005年10月20日《法制日报》)  相似文献   

16.
正《劳动合同法》生效实施6年多来,劳动争议纠纷出现了从案件数量大爆发到高位运行的态势,劳动争议案件已经成为占民事案件数量比例较高的一类案件类型,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息息相关。2013年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四)》的出台和《劳动合同法》的第一次修订,这些立法和司法活动给劳动争议案件审判者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法律适用依据;同时,也给了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更加明确具体的法律指引,有助于劳动关系的良性发展。由此,我们正式进入后《劳动合同法》时代。  相似文献   

17.
2009年2月8日是农历正月十四,当人们还沉浸在新年的喜悦气氛中时,一场山火正向秦皇岛市石河镇下沟村袭来。这天深夜11点30分左右,村委会主任刘万山接到村民报告称,村西北方向发生火灾,火势正在迅速蔓延。刘万山立即拿起手机拨打“平安互助网”,把召集村民扑救山火的指令,通过高音喇叭发布了出去。随即,刘万山也拿起灭火工具冲向火场。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已于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3条规定。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视为拖欠劳动报酬争议,按照普通民事纠纷受理。这是最高法院在现行法制框架下,为提高解决劳动争议效率而采取的权宜措旋。不仅聚焦了媒体的热烈关注。同时也引起人们对现行劳动争议解决体制滞后的反思。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及实务工作者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局部改革。例如,有的提出劳动仲裁机构实体化,许多地方甚至因此成立了劳动仲裁院(如深圳、淄博等地);有些专家提出了裁审分离,各自终局或者两裁终局的概念;也有人提出了建立劳动法庭的建议,我国深圳法院已经进行了设立劳动法庭的尝试。笔者认为,解决我国目前劳动争议爆炸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增加劳动争议解决途径,而不能仅仅在现行机制基础上进行微调,这是一个综合权衡的系统工程,其中必须满足劳动争议解决的基本价值取向,同时参照可资借鉴的国际惯例。在此,提出我们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袁成本 《法人》2011,(9):14-23
“三年大变样”只是河北渴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通俗表达。当政府推动的大拆大建只是服务于商业利益而忽视人本关怀的时候,这样的巨变将不会成为人们的福祉,它注定伴随着暴力、不公和眼泪——邢台市孔村疾风暴雨式的旧村改造正是这样一个苦涩样本:原村址卖给了开发商,新村居却盖到了耕地里;大片耕地莫名变成了高校用地,学校瞬间又变身为商业地产项目  相似文献   

20.
广西柳州市阳和工业新区位于柳州市区东大门,是2003年8月经国家发改委认定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自成立以来,新区经济发展成绩喜人,这一成效的取得,和谐的劳动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2009年9月,在新区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的大潮中,阳和工业新区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劳调委")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