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张海滨的《气候变化与中国国家安全》2010年3月由时事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论述气候变化对中国国家安全影响的著作。作者在书中指出:气候变化问题不但导致中国的领土面积减少、领土质量下降,而且使较大范围内居民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2.
在国内第一本《国家安全学》2004年5月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前后,学界对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讨论逐渐多了起来。除《学习时报》、《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南社会学院学报》等媒体对这本《国家安全学》给予推荐介绍和多方面好评外,一些学者还从另外的角度提出和探讨了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问题。在2004年4月发表于《科技导报》2004年第4期的《国家安全与国民经济动员》一文中,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副院长、国民经济动员教育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孔昭君教授指出:“随着国际对抗格局的变迁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激化,国家安全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各国的一种追求和考验,国家安全学已经成为一门显学。”  相似文献   

3.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陈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民经济学系副主任曾繁华合著的《国家经济安全的维度、实质及对策研究——基于外资并购视角的案例分析》于2010年9月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本书从外资并购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我国经济不安全的表现与原因,认为从宏观层次分析,  相似文献   

4.
顾明远先生,江苏江阴人,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设置委员会委员。另外,顾明远先生还担任《比较教育研究》和《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杂志主编、《教育研究》编委会副主任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等职。  相似文献   

5.
在时事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的《2009年中国国家安全概览》第1章中,该章作者吴慧、肖君拥指出,从广义上讲,国家安全法是我国宪法和法律法规中有关国家安全的法制规范的总和。我国《宪法》、《国家安全法》、《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国防法》、《保守国家秘密法》、《邮政法》、《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等都规定了国家安全事项。  相似文献   

6.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杨建英主编的《2010年中国国家安全概览》于2011年6月由时事出版社出版。《中国国家安全概览》是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推出的对中国国家安全进行全面综述的系列年度报告,现已走过了6个春秋。《201O年中国国家安全概览》立足中国国家安全大政方针、国际环境、国内形势、重要事件和学术动态五大方面,以中国国家安全为中心,以国际安全和国内安全为视角,  相似文献   

7.
薛兴国在《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演变》(载《军事历史研究》2010年第2期)中指出,2009年5月13日,俄罗斯公布了《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以取代1997年、2000年的前两版《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与前两部《构想》不同,此次公布的《战略》是在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形成的,包括经济、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杨毅教授主编的《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构想》,于2009年6月由时事出版社出版。此书属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理论与安全战略构想》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是国内第一本论述我国国家安全战略构想的重要著作。此书兼顾国家战略的构成要素研究与重要领域研究的统筹。在国家安全战略构成要素方面,从国家地位、国家安全利益与目标、方针与政策、战略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国家安全战略的构想;在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领域方面,则重点涉及了大国关系、  相似文献   

9.
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中心2010年1月在《解放军报》发表《论树立综合安全观》一文指出,胡锦涛关于要牢固树立综合安全观念的论述,是适应时代发展对我国国家安全问题的新概括,是对国家安全规律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安全观的新发展,也是对国家安全战略的新要求。2010年3月《解放军报》又发表了西安政治学院国家安全与军事战略研究所的《综合安全与和平发展——再论树立综合安全观》一文,再次指出,胡锦涛关于要牢固树立综合安全观念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英在《政府采购与国家经济安全》(载《中国招标》2007年第4期)一文中分析政府采购对国家经济安全的意义时指出:首先,通过政府采购政策可以体现政府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意图与指向,体现了政府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责任与义务。其次,政府采购政策对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起到支撑与引导作用,通过政府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成果,《哥本哈根协议》被认为是一项并不令人满意的协议。但事实上,尽管它不具法律约束力,仍将推进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因为国际法实践已证明不具法律约束力的软法同样具有某种影响力,同样会促使国家完成相应法律义务。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应仔细研究《哥本哈根协议》的基本内容,在加强能源战略建设的同时,坚持气候变化谈判的基本立场,适时把握国际气候立法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2.
朱立言、陈宏彩在《论行政公开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一文(载《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中指出,长期以来,对危及国家安全的顾虑成为阻碍行政公开的重要因素,或者说是政府拒绝深化行政公开的重要理由。受传统国家安全观的影响,行政公开与国家安全之间始终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当前,要建立和发展行政公开制度,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行政公开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保密与公开一直是保密工作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及公开后会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信息外,其他信息都必须公开。在新形势下,为妥善解决好保密与政府信息公开两者之间的关系。需要对《保密法》等法律进行修订,建立全新的保密工作制度,确保国家安全和国家秘密不被泄露。  相似文献   

14.
由于美国政府与国会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持消极态度,人们将气候变化斗争的舞台转移到法庭,期望通过诉讼的形式推动政府和大型能源企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相关诉讼大量出现,并逐渐形成一种特殊的诉讼类型,即气候变化诉讼。其中《国家环境政策法》是气候变化诉讼中原告使用的最重要的法律武器之一。《国家环境政策法》中规定了与气候变化诉讼关系较为密切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该制度要求联邦机构对于"显著影响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主要联邦行动,应编写详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EIS)"。地球之友、绿色和平、博尔德市等诉美国进出口银行和美国海外私人投资公司案是与这一法律相关的典型案件。本文试对该法律文本与判例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15.
在发表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的《十四大以来中共中央关于国家安全的论述与决定》一文中,作者刘跃进指出:1992年以来,在十四大报告、十五大报告、十六大报告、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十七大报告、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等重要文献中,中共中央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不断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6.
朱立言、陈宏彩在《论行政公开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一文(载《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中认为,行政公开与国家安全的矛盾和对立,在很多时候被人为地扩大化了。解决二者之间的紧张关系,一方面要对国家安全事务进行严格、明确的划分,对应该保密的事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保密;另一方面,并非“安全事务越多越好”。  相似文献   

17.
张晶在其发表于《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0年第1期上的《〈2020年前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及其内外政策走向》一文中,将俄《安全战略》提出的保证国家安全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政策概括为三点,其中一点是:在国防、国家和社会的安全方面,国家安全资源要集中用于发展国家创新系统,投资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有可能压垮一个国家的灾害反应能力,削弱国家的军事力量,引起国家间的摩擦,招致政治暴力,抑制国家发展,因而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正确认识气候变化,完善我国早期预警机制,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发展低碳经济,争取在国际性议题中的话语权,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我国外交政策的一个战略支点,是应对气候变化、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刘德斌在《巴里·布赞与英国学派》一文中介绍说,巴里·布赞教授在1983年出版的《人民、国家与恐惧: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安全问题》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安全概念和一种新的研究框架。布赞认为,现实主义并没有把“安全”和“权力”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赵英在《政府采购与国家经济安全》(载《中国招标》2007年第4期)一文中提出,要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严格限制。他认为,国家经济安全相对应的是国家经济利益。能够提到国家经济安全层面来认识,并由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甚至采取强硬手段予以支持的,只能是国家经济利益体系中的重大国家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