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美国“201条款”与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以国内贸易法“2 0 1条款”为依据 ,掀起了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美国的“2 0 1条款”与WTO的“保障措施协定”存在抵触。钢铁贸易保护是一种单边主义行为 ,将对世界贸易组织的稳定带来巨大的冲击。中国必须作出应对的战略选择 ,维护国家经济主权  相似文献   

2.
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的4位参议员展示了难得的两党一致精神,致函给中国驻美大使张业遂,对于来自中国的假证件在美国出售表示“严重关切”,并要求中国对这些公司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美国337调查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对美贸易中不得不直面的现实问题。从1986年至今,美国337调查案件涉及中国企业的已有56起。鉴于日前已有大量关于美国337调查基础知识的文章,在此不再赘述337调查的概念及其威力。下文将基于笔者代理美国337案件的实际经历介绍美国337调查程序中对于中国企业生死攸关的商业秘密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4.
吴伟 《法制与经济》2008,(2):54-54,57
“337条款”与“特别301条款”都是保护美国知识产权及国际贸易利益的主要贸易工具,对其他贸易伙伴都构成重要威胁,尤其是近年来美国依“337条款”对中国进行的调查屡见不鲜。加强对其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有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5.
保护知识产权是近年来中美贸易中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1989年和1990年美国贸易代表署就曾依据其贸易法“特殊301条款”的规定,两次宣布中国为“拒绝充分有效保护美国知识产权”的“重点国家”。1991年4月26日美方又一次将中国列入“重点国家名单”,并首次在展开“特殊301条款”调查的同时,同中方就知识产权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谈判、磋商。尽管由于双方努力最终达成了协议,但整个谈判进  相似文献   

6.
观点     
《法人》2005,(6):9-9
“纺织品贸易只是中美贸易中很小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不应该把纺织品的问题看成是一个很主要的问题。”前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程中的中方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日前受邀在著名的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发表演讲。龙永图说,中美不应该因为纺织品贸易纠纷影响整体的贸易关系,而中国重估人民币汇率不会减少美国的外贸赤字。他说,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崛起不但不是任何国家的威胁,反而为世界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7.
汪涌 《知识产权》1996,6(1):11-14
1994年6月30日,美国贸易代表(The United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以我“知识产权执法不力、侵权行为失控”为由,宣布将我国列为严重违反其贸易法特别301条款(Special 301)的“重点国家”,并对我发起为期6个月的所谓“调查”。1994年12月31日,美国贸易代表坎特宣布,因磋商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将对我国实施贸易报复,并公布了一份价值28亿美元的报复清单,对我输美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随后,我国外经贸部公布了反报复清单。围绕特别301条款展开的中美两国有关知识产权争论和谈判及其可能引发的贸易报复战,不仅在中美两国国内,而且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在两国谈判代表的努力下,更重要的是,基于  相似文献   

8.
“入世”后我国应诉欧美反倾销指控的难点及相应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欧盟和美国都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 2 0 0 1年中欧双边贸易额超过 70 0亿美元 ,中美双边贸易额超过 80 0亿美元。欧盟和美国对华贸易额之和占中国 2 0 0 1年贸易总额的 30 %。同时美国是对华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 ,欧盟是中国获得政府贷款最多的地区 ,维护良好的中欧、中美经济贸易十分重要。随着中国对欧盟和美国出口额的增加 ,贸易纠纷尤其是反倾销案件也逐年增多 ,从 1 979年 8月到 2 0 0 1年 8月 ,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共遭遇 42 8起反倾销指控 ,其中欧盟 91起 ,美国 83起 ,欧美对中国反倾销案件占同期外国对中国反倾销案件总数的 4…  相似文献   

9.
黄文俊 《中国律师》2005,(11):60-62
自1986年12月29日美国对我国发动第一起337调查案件以来,美国累计已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启动了44起337调查案件,涉案总金额数百亿美元。337调查已经成为继反倾销措施之后,美国推行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实施非关税壁垒和阻击外国产品进口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感受到337调查对其产品向美出口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和潜在威胁。事实上,337调查这一贸易救济措施的实施效果远比反倾销调查严厉得多。如果将反倾销制裁的效果比作美国用来打压我国出口产品的“常规武器”的话,那么337制裁的威力就将是“大规模杀伤性核武器”。337条款项下的贸…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美国涉华“337调查”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中国已然成为其最大的受害国。面时美国的贸易大棒,中国企业应该了解“337条款”并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相似文献   

11.
舒烨 《法人》2005,(12):82-84
吸引中国企业去美国投资设厂,似乎成为解决贸易争端的“第三条路”,尽管风险重重,中国企业家似乎对这扇已经向他们打开的机会之门满怀憧憬  相似文献   

12.
陶短房 《政府法制》2014,(24):41-41
今年的4月26日是第1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正巧中国中兴通讯在美国“337调查”中胜诉,这也是中兴在近几个月来赢得的第三次终裁胜诉。此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称,中美间知识产权纠纷日趋增多,中国已成为美国“337调查”的主要对象国和最大受害国。  相似文献   

13.
宋华安 《法人》2009,(7):50-51
中国企业在美国337调查败诉后的“上诉”也有成功范例,它通过上诉程序改变了美国ITC的裁决结果,对上诉企业和相关企业均具有极大的市场效益  相似文献   

14.
随着WTO贸易便利化谈判的深入,美国对外贸易区在推进贸易便利化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改革。这些改革较好地解决了以往海关管理不适应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中国应大胆借鉴美国对外贸易区内实施的贸易便利化制度的成功经验,对中国保税港区进行改革,以推进我国贸易便利化的实施,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美贸易源远流长,自中国入世之后,中美贸易争端日趋频繁。梳理总结中美在WTO下的已有贸易争端,有助于更好地认识两国的贸易关系和美国在WTO中的参与实践。同时,中国也正是在和美国不断“交手”的过程中日渐成长。但是迄今为止,美国在WTO中的参与能力仍是中国所难以企及的。展望中美贸易未来,贸易争端还将不断上演。  相似文献   

16.
左海聪 《法商研究》2007,24(6):129-133
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关系,美国对华待遇也一直是美国政府和产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为缩小与中国的贸易逆差,美国实施了一系列出口扩张措施和进口救济措施,然而这些措施对中美贸易发展方向的影响是有限的。中美之间的贸易额不是由政府的调控措施所决定的,而是由中美两国经济间存在的比较优势以及互补性的经济结构所决定的。美国给予中国永久性最惠国待遇为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美贸易额在未来将会继续增长,中美贸易关系仍将在美国贸易法和WTO的法律框架下持久而平稳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次一、美国对中国大陆地区发动“337调查”的基本情况介绍二、应对“337调查”的现实考虑及指导思路三、中国企业应对“337调查”的基本策略和应诉措施四、中国政府应对美国“337调查”的政策导向一、美国对中国大陆地区发动“337调查”的基本情况介绍随着我国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入到国际市场竞争中,这其中,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出口产品遭遇美国“337调查”,而中国企业也正成为“337调查”的主要攻击对象。在历史上,欧、日、韩、中国台湾地区和大陆依次是美国“337调查”的主要对象。来自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面对着中国对美国日益增长的出日额以及产品日益增强的国际竞争力,许多美国产业界人士大呼“狼来了”,中国产品在美国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如果说.中国当年入世时,国内企业被迫或欣然选择“与狼共舞”的话,自认法律发达的美国人这次放弃惯用的“大棒”,选择了核武器——337来进行新时代的贸易战.以拒“狼”与国门之外。尽管没有硝烟,战争已然打响,而且蔚为剧烈。许多中国企业是从美国劲量电池诉南孚电池等中国企业了解337调查的。  相似文献   

19.
欧歆 《法制与经济》2008,(12):109-110
本文从美国近几年频频对外使用“337调查”的原因入手,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美国在拥有知识产权的前提下不断援引所谓“337条款”对外国厂商进行指控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版权产业和版权贸易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尚永 《知识产权》2002,12(6):43-46
版权产业和版权贸易是知识产权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美国“国际知识产权联盟”2002年4月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近10年来,美国的版权产业在美国经济中迅速崛起,成为一个重要的新兴产业部门,并极大地促进了版权贸易的发展。 一、版权产业的由来 美国的版权产业是指以版权为基础的产业部门,例如新闻和图书出版业、各种电脑软件设计制造业、影视音乐和电视节目制造传播业等等。这些部门的产销活动与版权法息息相关,它们以版权法的强有力的执法保护为生命线,这是版权产业最本质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