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鲁迅先生与九三人佚事马蹄疾我是专门从事鲁迅研究的。在纪念九三建社五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不由得想起鲁迅先生和九三人的几段佚事。觉得真中也闪烁着动人的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光芒。所以,我记下两件事,与同志们共赏。许德珩请鲁迅讲演1927年10月,鲁迅经历了国民党...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章以“匕首和投枪”著称于世的鲁迅先生诞辰120周年.本刊特发此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3.
《创造》2011,(10):106-107
今年的9月25日,恐怕是鲁迅先生最安静的一次纪念日。遥想先生的120周年、110周年……乃至更早的“逢十”诞辰纪念,无不声势浩大、鼓乐喧天。其间的情境反差,折射出当代中国文化与现实走向的变迁。在鲁迅的战斗性和尖锐性屡受质疑的今天,我们如何重估鲁迅传统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牛的精神     
从古到今,牛的精神,一直在感动着我们。 鲁迅先生用了精辟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牛的精神的敬佩和为人、工作的决心,“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也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诗句来表白忠诚于人民的信念。  相似文献   

5.
<正>有学者说,鲁迅精神是”药”,胡适思想是“饭”。是的,这是两条铁轨,不是对立而是并列:这是左手与右手,不是对立而是共生。鲁迅是人间的大爱者。1936年10月19日清晨5时25分,人间大爱者为死亡所捕获。至今,已整整70年矣。70年,应是一个人一生的时光。而大先生生之涯才55年多一点,70年前的那天,是大先生生死线上的黄金分割点吗?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5,(23)
<正>2015年,是台湾光复70周年,也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诞辰134周年。鲁迅在大陆家喻户晓,热度至今依然不减。然而,在一海之隔的台湾,由于日本殖民者的封锁,鲁迅生前在台湾并没有太多名气。直到台湾光复后的1946年,随着大陆文化界在鲁迅逝世十周年时将纪念活动推向高潮,以及大批文化人士来到台湾,台湾才掀起了大规模的纪念和学习鲁迅的文化活动。其中,许寿裳作为鲁迅多年挚友,被赞誉为  相似文献   

7.
刘建林 《台声》2014,(8):60-60
中国历来有不惧死亡、秉笔直书、记述史实的传统,鲁迅先生称之为中国的脊梁。台湾历史上就有这么一个人,身处战火纷飞的岁月,却将一腔热血倾注于一部鸿篇巨著《台湾通史》。他是一个热爱祖国、恪守祖国传统文化、保存台湾文献的智者,身上洋溢着深受传统文化浸染的执著精神。他就是今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祖父连横。他以言立志,在追寻精神高地的路上,不断探索,笔耕不辍,耗尽心血,无疑是鲁迅先生口中的"中国的脊梁"。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为周海婴的身体很好,每次有鲁迅先生的纪念日,都会有人请周海婴出来说几句,有他在,好像就可以睹人思人,寄托一点对鲁迅先生的怀念。没想到人说没就没了,一看新闻,周先生也活到了81岁,算高寿了。很多年前,做过一次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七十周年特刊,还写了一篇文章,是和鲁迅先生的虚拟对话,借鲁迅先生的口,谈当下的祭孔、传统文化热等现象。记得当时就采访了周海婴,还有周令飞。也许真是隔辈像?相比其父,周  相似文献   

9.
今年9月25日和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诞辰110周年和逝世45周年.为了纪念这位文化伟人,特发表张国光同志这篇文章,文中提出鲁迅对孔子一褒一贬的观点,对于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目前文坛上对于鲁迅先生颇多非议的现状,归纳分析出三种主要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并结合鲁迅先生当时所面临的境况及其做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鲁迅作品思想来证明其观点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1936年10月19日,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逝世。当时,一位刚满30岁的年轻人,悲痛不已,日夜为先生守灵,是鲁迅治丧办事处成员、鲁迅灵枢落葬时16位抬棺人之一。这位年轻人,就是鲁迅先生的忠实弟子和战友,著名作家.编辑家、翻译家黄源。2001年,96岁高龄的黄源,在病中特地为本刊题写了鲁迅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以纪念鲁迅120周年诞辰。今年1月2日,黄源逝世。黄源,浙江海盐人,生于1906年,曾用名黄河清、何  相似文献   

12.
今天,是严复先生诞辰160周年纪念日。经中共福建省委批准,福建省暨福州市各界人士隆重集会,缅怀先生的历史功绩,重温先生的思想精神,这对于我们继承和弘扬先贤遗愿,继往开来,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在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中指出:陈嘉庚先生是侨界的一代领袖和楷模,他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的品格,关心祖国建设、倾心教育事业的诚心,永远值得学习。嘉庚精神的本质特征就是爱国主义,是凝聚海内外人心的无形力量,这与人民政协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高度契合。全省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牢记嘱托、勇担重任,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传承弘扬嘉庚精神,让嘉庚精神成为推动福建政协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汇聚起同心协力建设新福建、共圆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相似文献   

14.
利害与是非     
为纪念竺可桢诞辰120周年,本刊特刊登竺可桢先生的旧作。重温竺可桢生前的所言所行,众多今人是否应汗颜?培养科学的空气是什么?就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什么?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这就是说,只求真理,不管个人的利害,有了这种科学的精神,然后才能够有科学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广州林家有(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本刊特邀审读员):《同舟共进》第10期的重点是纪念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所发的7篇文章告诉读者:鲁迅是一个民族的符号,我们的时代不能没有鲁迅,我们的民族需要鲁迅,今天的中国需要鲁迅。可是,近年来谈鲁迅的少了,学习鲁迅的声音也听不到了  相似文献   

16.
鲁迅处在“旧者已亡,新者未立”的过渡时代,在沉闷而苍茫的精神氛围里,启蒙者难以逃脱“中间物”的尴尬处境,这决定其精神角色的多重性。鲁迅的伟大首先来自其人格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鲁迅的声音是发自内心的,没有任何依附性。鲁迅不是中国第一个启蒙者,却是启蒙思想表达得最充分的现代思想家,他对中国人麻木、愚昧的品性有着最痛切的描述。人们把鲁迅当作认识自我、剖析自我的一面镜子,通过不同的视角审视鲁迅的精神世界,其中不乏“同情之理解”,也有不少世俗成见。  相似文献   

17.
肖军  邓靖 《台声》2014,(5):67-67
<正>4月2日,作为台湾光复后文化重建重要参与者、著名文学翻译家、教育家、鲁迅学生及挚友的李霁野先生诞辰110周年前夕,由全国台联主办,北京鲁迅博物馆、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市台联、上海鲁迅纪念馆协办,北京台湾会馆承办的纪念李霁野先生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当天,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孙亚夫、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会副理事长吕聪敏、中国警察协会副主席朱恩涛、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阎  相似文献   

18.
《北京观察》2011,(10):38-38
海淀区政协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于9月22日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孙中山纪念堂举行,来自区政协、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的代表人士汇聚在纪念堂前,向孙中山先生座像敬献花圈,缅怀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9.
云南大学中文系全体师生集会,隆重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学校领导出席了会议。中文系主任张文勋在会上作了题为《学习鲁迅振兴中华》的讲话。他阐述了在向四化进军的今天纪念鲁迅,学习鲁迅的重要意义。号召全体师生学习鲁迅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他为人民的解放而勇于献身的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崇高品质和思想觉悟;学习鲁迅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坚持真理,严于律己的战斗精神;学习鲁迅热爱共产党,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与新月派的论战,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这次论战的是非,已有定论。关于新月社的性质、地位和历史功过,本文不打算涉及,仅就闻一多先生对鲁迅的“忏悔”谈点看法。闻一多说:“我与鲁迅先生从未会见过”。是的,他们两人没有会见过,连文字上的交往也未曾有过。那么,闻一多先生为什么要向鲁迅“忏悔”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