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刚接手六年级班主任,教室门口就进来一名新生。嗬!和我一般高,一头黄色的卷发,衣服并不干净,给我的第一感觉——“来者不善”!果然,第一次作业就他一人没交,新上任的  相似文献   

2.
闽南特委的恢复1927年7月底的一个傍晚,同学已吃完晚饭了,适值我在宿舍里投有他往。谢景德和一位个子稍为矮胖戴一副高度近视眼镜的人来找我。言谈之下才知道他叫陈明,龙岩人,以前我不认识他,更不了解他以往的历史。谢景德我是认识的,1923年在浮宫圩高小六年级读书时,他在集美读书,我们虽然是同年龄,但他上学早,已是集美师范3年级的学生了。假日常来高小找他的堂兄谢灵英。灵英是我们班的班主任,又是国文教员。景德有时也来代课上算术。因他年纪  相似文献   

3.
漫谈中外高等教育之差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前年《文汇报》曾用一个很大的标题,刊登了一篇文章:“清华、哈佛学生水平哪个高?”文章第一句话是“杨振宁:清华平均水准高”,下面一句是“杨福家:哈佛创造能力强”。人家问我:“你怎么和杨振宁辩论起来了?”杨振宁是我很尊敬的一位教授,他长期生活在美国。而我虽然最近到国外去的次数比较多,但一直生活在国内。我感到我们两个人都有中国传统的美德,大家都比较谦虚。所以,他就把中国学生讲得好一点,我就讲美国学生好的一些方面。我很推崇丹麦科学家玻尔的互补原理,玻尔讲要了解一枚分币,你必须看它的两面才全面。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中国…  相似文献   

4.
王淦昌:"愿以身许国"的核物理学家 王淦昌,1907年5月生于江苏省常熟县.1920年到上海浦东中学读书,1925年考进清华学校物理系.清华良好的氛围和两位中国近代物理学先驱叶企孙、吴有训的引导,使他走上实验物理研究道路.西方列强欺凌中国和当时政府软弱无能的亲历,逐渐使他成熟起来.1926年三·一八惨案时,北平多所高校学生和群众为抗议日本侵略上街游行却遭反动政府大屠杀,游行队伍中的他亲眼目睹了身边同学惨遭杀戮,深感义愤填膺.  相似文献   

5.
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天津人。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年至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1955年在台湾新竹创建国立清华大学并任校长,直至逝世。  相似文献   

6.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清华、北大农村生源所占比重不大且逐年下滑,2010年清华新生中农村学生仅占17%,而当年高考农村学生的比例是62%。  相似文献   

7.
1935年的潘光旦在清华教务长任上,严守校规,不徇私情。一次安徽省主席刘镇华写信给他,想让两个儿子到清华旁听,他婉拒:"承刘主席看得起,但清华之被人瞧得上眼,全是因为它按规章制度办事,如果把这点给破了,清华不是也不值钱了吗?"  相似文献   

8.
梦圆清华     
清华是我的一个梦。第一次到清华是10年前,去圆明园游玩路过。站在校门前驻足流连,难舍难离,却一张相片也没敢留下,恍然想起《荷塘月色》中的一句:“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清华对于我是个梦。10年后,2009年10月,我有幸参加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高级研修班学习。两个半月的时间,让我亲近清华,感悟清华,梦圆清华。  相似文献   

9.
1941年到1942年,我是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四年级的学生。1941年秋天开学的时候,一个新的面孔出现了,那就是黄昆。当时,他已经从北京燕京大学获得了物理学士学位,到联大来做助教。我们所读的课程里,两个是吴大猷教授教的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一个革命性的新发展。一年后,在1942年的夏天,黄昆和我都注册为西南联大的研究生。黄昆跟着吴大猷教授做有关天体物理学里原子和分子问题的论文,我跟王竹溪教授做有关统计力学的论文。当时研究生的补助金是不够的,所以我们都在找教学职位来增加我们的收入。我父…  相似文献   

10.
<正>一、从清华物理到苏联电信1951年,我高中毕业考上清华大学物理系,大一快暑假时,国家要选派一批学生去苏联。清华大学选了100名左右学生,经过考试,选拔了30多人,到北外的俄语专科学校学习。在学习的8个月中,我们听了周恩来和刘少奇的报告。刘少奇专门到学校里来给我们作报告,周恩来的报告是我们到怀仁堂听的。被派往苏联之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工作分配,我被分配到邮电部。临行前,邮电部的领导还接见了我们,专门为我们介绍情况。虽然报告和谈话的具体内容记不太清了,但是足见国家对留苏工作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他是国庆50周年庆典心情最紧张的观礼代表,他是被清华同窗朱镕基称赞为“干大事的人”,他是对速度追求永无止境的“老神威”。  相似文献   

12.
《左传》记载,宋国的子罕素有廉洁爱民之志。一次,有人得到一块玉并献给他,他拒绝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若受玉,你我皆失其宝。"子罕拒绝了玉,守住的却是自己最珍贵的宝——为政初衷。初衷,意为起点时的承诺与愿景。不论是新生的政党、新生的军队,还是刚刚拥抱事业的人,都有自己的初衷。初衷之所以可贵,在于其美好而纯真、高尚而炽热,饱含拳拳赤子之心,对  相似文献   

13.
在东北抗日联军众多的将领中,有一位身经百战、清华出身的抗日将领,他的名字叫冯仲云。 冯仲云,江苏省武进县人,1908年2月27日出生于一个小职员家庭。他从小勤奋好学,在杭州慧兰中学读书时,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在这所学校,他  相似文献   

14.
《福建党史月刊》2014,(13):38-38
正习近平:"三个志愿填清华,不让上拉倒"1969年,习近平到陕北插队。虽然身为革命元勋之子,但适逢"文革",其父习仲勋被打倒,因此习近平在陕北6年,"成分"一直不好。习近平曾撰文回忆,在陕北,光入团申请书他就交了8次,入党申请书更是写了10份。而能在"文革"未结束时读大学,也是他和当地领导力争的结果。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习近平回忆:"那时候报大学,清华有两个名额在延安地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上半叶,清华大学的学生运动特别活跃,学生们经常干的一个活就是驱赶校长,清华大学的校长因此当得很狼狈。然而,梅贻琦在清华做了17年校长,任何时期,清华学生喊出的口号都是“拥护梅校长”。1962年,梅贻琦在台湾去世,大家把他安葬在他亲自创办的清华原子能研究所(后改称新竹清华大学),他的墓地被称为梅园。一年一度,新竹清华人都会举行盛大的祭“梅”活动,以纪念这位杰出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14日应邀到清华大学看望师生,并在学校大礼堂发表演讲。演讲持续近1个小时。本刊摘登如下。站在这里,我首先想起曾担任过清华教授的梁启超先生。1914年11月梁先生第一次来清华作演讲,题目是《君子》。他引《易经大传》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话,勉励学子们树立"完整人格"。我以为,他这次演讲,对清华优良校风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以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就成了清华的校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  相似文献   

17.
一本与百本     
欧阳娜 《奋斗》2006,(12):43-43
文化大师陈寅恪被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导师是由梁启超推荐的。据传,梁永超向清华校长曹云祥推荐时,曹问:“陈是哪一国的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也不是学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著作。”曹说:“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启超有些生气地说:“我梁某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张荫麟是广东东莞人,1923年,17岁的他考入清华学堂。当年,他就在《学衡》发表《老子生后孔子百余年之说质疑》,对梁启超的观点提出异议,梁启超不以为忤,还叹为"天才"。当时《学衡》杂志编辑还以为作者是清华的国学教授,殊不知,竟然是一个不到18岁的小青年。之后,他还写信质疑梁启超演讲中的问题,梁启超不仅不生气,反而很高兴。在后一次演讲中,梁启超在讲台上当众答复他,还称赞张  相似文献   

19.
面孔     
《廉政瞭望》2011,(10):8-8
蒋南翔:开创新清华 清华百年,蒋南翔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从1952年起,他领导清华近14年,重视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首创政治辅导员制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红色工程师”,影响极其深远。有文妾评论说:“今天的清华,仍然是蒋校长的清华。”  相似文献   

20.
余杰 《唯实》2003,(11):90-91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伤害黑熊这一事件本身以及此后清华师生引起的诸多反应 (无论是莫名惊诧还是拼命辩解 ) ,都充分地暴露出了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的致命弊端。当然 ,今天所有的中国高校都在向清华学习 (包括北大在内 ,让我感到痛心的是 ,最近十多年以来 ,北大正在变得越来越像清华 )。所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清华的问题也就是中国众多大学的问题。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新亚书院院长金耀基先生在谈到大学精神的时候 ,特别强调一流的大学应当给学生提供一种“创造性的文化生活”。他指出 :“文化生活常决定大学的风格 ,常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