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新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构筑美丽中国的必然逻辑,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根本要素。了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状况,创造有利的环境氛围推动大学生深刻领悟生态文明形态,掌握生态文明知识,培养生态文明情感,内化生态文明信念,是高等教育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
在习近平绿色发展观的指导下,将大学生培养成践行绿色发展观的生态新人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生态新人的基本要求体现在新思想、新使命和新作为三个方面。大学生成长为生态新人要增强绿色发展实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必须夯实生态伦理基础,修得生态自觉;明辨绿色发展使命,修得历史自觉;锤炼绿色发展能力,修得本领自觉;勇于绿色发展实践,修得创新自觉。  相似文献   

3.
生态经济是新形势下国际社会和我国都在探索的关于协调自然与人类生存环境和谐关系并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在生态经济发展中城市将会是体现该模式所具有的独特优势的主要载体,而政府和城市居民生态意识的培养以及生态公民社会的育成在生态经济城市建设中将发挥主体动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对于大学生自身和我国现代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不容乐观,令人堪忧。科学分析与解读公民意识的内涵及大学生公民意识缺失的深层次原因,探究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的路径与方法,大力提升大学生公民意识素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公民意识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政治文明的基本动力。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是否具有公民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局。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仍面临不少障碍。岭南文化特色鲜明,影响广泛,以其为依托在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方面先行先试,开展更有针对性的传播和实践,不失为一种好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生态幸福观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必然理念,也是解决当前生态问题和人类幸福需要的理念。处于价值观拔苗育穗期的青年学生是生态幸福观教育的重要群体。目前部分大学生表现出生态道德意识淡化、休闲活动囿于都市化和幸福观念世俗化的生态幸福观缺失症状。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自然认知、道德情感、审美意志、灾害防范、家庭生活和社会实践多重路径入手进行教育,以提升大学生的生态责任意识和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表现的调查分析,认为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态忧患意识、主观上对生态知识有了解的愿望并希望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公益活动中。但在现实中,他们的生态意识还较为肤浅、还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生态意识,在生活中浪费资源与破坏环境的行为还时有发生。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识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机制的构建方面还应研究更好的办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作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公民,是传播和实践生态文明的主力军,是政府和企业生态环境管理战略制定者,或是生态环境管理实施的普通公众,研究大学生的生态责任对于发挥大学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增强全体社会成员生态忧患意识和生态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中,对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高校要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培育出一批具有高度生态文明意识的新型大学生。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生态文明意识培育体系就成为当今高校教育的重要之举。  相似文献   

10.
文化自觉既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和谐共处之道,也是中国社会内部多个民族、多种文化之间的共同发展之路。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的佼佼者,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在文化自觉的视域下,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认同首先必须认同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文化学习;其次要客观看待外来文化,发挥主体意识,最终形成民族精神的凝聚力量,振兴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是党和国家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使其进一步成长为能够为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作出贡献的人才,是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殷切的期盼和要求。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相继产生并深受大学生的喜爱。网络短视频,一经问世,便以自己短而有趣的独特形式吸引着大学生群体的广泛关注和参与。网络短视频的产生与发展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平台和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法治品质主要包括法治知识、法治意识、法治情感和法治能力四个方面。在创业教育中培养大学生法治品质有助于大学生迅速融入现代法治社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升创业过程中的竞争力,在创业过程中规避风险。目前,大学生存在法律知识不足、法治意识淡薄、法治情感淡漠、法治能力不足等法治品质欠缺问题,影响明显。因此,创业教育中培育大学生法治品质必须合理设置法治教育课程以丰富大学生法律知识,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以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有效落实法律执行力以提升大学生法治情感,强化法治教育实践以提升大学生的法治能力。  相似文献   

13.
发展低碳城市已成为我国应对生态危机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城市,不仅要依靠经济结构调整、低碳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以及政策扶持,更离不开道德约束。深刻挖掘低碳城市发展的伦理基础,强化政府、企业以及公民的生态伦理责任,树立绿色低碳的治理理念、生产理念和生活理念,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这是推动低碳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更是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建设中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这一特殊文化阶层和生活群体中发生的犯罪现象的考察,从思想意识根源和社会经济根源入手,从犯罪学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犯罪的特征,揭示大学生犯罪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建立预防青年大学生犯罪的社会系统工程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相关分析表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相关。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生活事件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同时,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期,大学生创业热情较高,政府给予大力支持,高校予以全方位指导并推动项目孕育孵化。目前,大学生创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观念滞后、定位不明、资金匮乏、技术主导等突出问题,这与商业化运营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的层级化教育,并建立大学生创业项目与企业的实质性合作与对接机制,推进创业项目过程管理的市场化,并不断完善创业联盟资源共享、创业项目准公司化的治理结构、完全学分制以及分阶段资金扶持等配套机制,将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为商业模式下的运营实体。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应坚持唯物辩证的方法,实现思维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换。超越传统文化中偏重感性思维忽视理性思维的思维方式,把培养大学生思维中的科学理性意识作为目标取向;超越传统文化中偏重封闭性思维忽视创新性思维的思维方式,把培养大学生思维中的开拓创新意识作为目标取向;超越传统文化中过分强调等级忽视民主的思维方式,把培养大学生思维中的民主独立意识作为目标取向;超越传统文化中“大一统思维”的方式,把培养大学生思维方式的个性化作为目标取向。  相似文献   

18.
开展横向援助,在高校内部、各高校之间、高校与社会其他单位之间、国际之间相互支持与交流。充分发挥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升国际视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协同创新等方面的作用,这对于改变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学科发展不平衡、人才培养不平衡的现状,解决人才培养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的矛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对思政课态度的调查,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90后大学生思想动态的表现情况进行了分析与归纳。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理想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较强,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知行不一的现象时有出现,对当前思政课的意义认识不足,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出发,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成果整合到90后大学生的思政课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德育提升大学生幸福感的路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福是人生的根本目的和最终追求.面对当前一些大学生存在的生命焦虑、内心孤独、价值迷茫和意义缺失等现象,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已成为德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提升大学生的幸福感是生命化德育的重要使命,德育不仅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幸福观,更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提升幸福层次,加强人文修养,培养平和心境,投身人生实践,在身心和谐中追求幸福、实现幸福和享受幸福,过一种真正有意义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