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雨濛 《理论月刊》2007,(1):176-177,181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及其特点,并对当前所进行的农地制度改革探索形成的几种模式进行了利弊分析,提出了基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地制度创新的思路,以期推进农地制度改革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必须通过实施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战略来推进。现行土地制度已构成对农地规模化经营的最大约束,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从而打破土地的制度约束,从中发展现代农业。而在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破解土地制度约束的过程中,构建农村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现行土地制度安排是土地社区所有制与家庭承包制的组合.土地社区所有制的内在逻辑是社区成员"人人有份"的平等承包权,它必然要求土地承包权随社区成员权的变动而变动,但这与维持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不变的政策趋向明显冲突.解决这一冲突的出路在于农村土地制度实行以"一子(女)继承权"为基础的"永佃制",并允许这一权利市场依法有偿转让.  相似文献   

4.
中国无农不稳,农民无地不稳.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和饭碗.如果漠视农民的土地权,政府与农民的土地纠纷屡屡发生,群体性农民"民告官"案件增大,将成为影响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因此,要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土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无农不稳,农民无地不稳。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和饭碗。如果漠视农民的土地权,政府与农民的土地纠纷屡屡发生,群体性农民“民告官”案件增大,将成为影响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因此,要在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土地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6.
陶银球 《求索》2010,(11):186-188
建国六十年,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经历了前三十年频繁调整及后三十年的相对稳定,实践表明过多的人为调整没有取得农业的高速发展,而近三十年的土地制度催生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农业发展成效显著。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市场化对农业产业的深入浸润,我国现行的农地制度开始凸显缺陷与不足。本文通过纵向探究我国农地制度的演进、横向比较典型国家(地区)的农地制度,提出了"两级所有、户为基础"农地所有制度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7.
米霖  孙妍 《长白学刊》2015,(2):98-10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新时期的土地制度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农用耕地作为从事农业经营生产的宝贵资源,具有数量稀缺性和肥力可再生性两大特点。高效地发挥有限农地的生产潜力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我国日益凸显的人地矛盾,健全而完善的农地流转制度可以有效地实现农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地流转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出台多部法律法规巩固农地生产潜力,但在实践中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二元土地所有制下的制度安排加剧了农民与集体及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新制度经济学视阈下的制度约束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农地流转的制度困境。  相似文献   

8.
周猛 《湖湘论坛》2015,28(2):56-61
土地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土地所有权分割作为土地所有权制度设计和变迁的重要基础,是土地政治和经济问题关系的"粘合剂"。"农地两级所有权"有利于我国农村土地政治经济相关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40年来的农地制度改革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关键词分别是:责任制、家庭经营、承包经营权和农业经营体系。农地制度改革折射出40年里国家治理层面的逻辑转换。在激励逻辑上,表现为"生产性激励"向"治理性激励"的转换;在制度逻辑上,表现为"经营性制度"向"财产性制度"的转换;在政治逻辑上,表现为"管控型政治"向"回应型政治"的转换。未来农地制度改革要充分考虑乡村分化、财政约束和央地关系等方面的现实境况,明确若干操作性路径。  相似文献   

10.
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实现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问题,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法律制度,创新农地金融迫在眉睫。我国立法在一定程度上否认土地承包经营权财产属性的完整性,限制了农地抵押权能的发挥。当时立法禁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是出于该制度不利于保护集体成员权、不利于发挥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不利于保护国家耕地的考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民主体身份的多元化,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被不断弱化,农业规模经营开创了农业经济的新局面。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是合乎法理的,也是对现实需求的回应。应明确界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标的物,以实现物权;重构土地所有权的权能,以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束";修改相关法律,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并建立配套制度,以构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1.
深化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长玉 《理论月刊》2003,(7):140-141
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三大局限性:土地关系混乱;土地平均分配后果严重;土地难以有效流转。根据国情及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必须遵循“三个有利于”原则、产权明晰原则、家庭经营原则、适度规模原则、土地有偿流转原则。根据上述原则,我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思路应当是:废除农村土地事实上的国家、集体双重所有的现行农地制度,实行公田和私田并举的新型农地制度。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但是两年多来,除了极少的案例外,绝大多数的乡村社会都处于农民岿然不动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各界先前对村庄的性质认识不够。当前,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已经改变了很多村庄的经济属性,使村庄的经济发展功能外溢,同时也造成了村庄内部村民年龄结构的断裂。、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新农村建设,必须基于村庄性质着力于制度创新.切实满足留守村庄的不同年龄群体的发展诉求。本文在后半部分结合农民的需求,将实践中各地采取的制度创新行为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分析,希望能够给当下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可以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应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在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原则下,走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并举的发展道路。现行的土地制度已成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要障碍,亟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和发展: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农民宅基地制度及农民住房财产权制度,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益的实现;改革征地制度、划拨制度及工业用地制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量,调整用地结构;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以市场决定土地资源配置;实施户籍制度、财税制度、融资机制与土地制度联动改革,改变土地财政的城镇化融资模式;政府回归土地管理的职能定位。  相似文献   

14.
刘旭辉 《前进》2007,(4):31-3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不断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和组织保证,是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课题,也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提供实践经验,2015年2月27日,经过认真审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作出了授权国务院在北京市大兴区等33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暂时调整实施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这项授权决定的通过,表明我国备受瞩目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正式依法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三农问题"不容回避,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土地。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允许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伴随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的客观经济现象,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对于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  相似文献   

17.
制度安排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行为和农民行为提供一种秩序和预期。新农村建设面临城乡二元结构,农村市场和农村经济组织、农村基层组织的制度障碍。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通过制度创新,突破传统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住房制度、食品供给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征地制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征地制度涉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的和谐安定。本文从有利于保障农民权益和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出发,就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土地市场“双轨制”、公益性与经营性用地、国家征地权以及实行公平合理的征地补偿、分配和安置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镇政府绩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琮 《前沿》2011,(20):145-147
政府绩效评估作为有效的管理工具,对落实其他绩效环节、整体提高绩效水平提供依据。本文主要从评估理念、评估要素以及评估结果的运用等方面,阐述了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政府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并建议从相应的方面加以改进,使评估更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广大农民是其受益者,也是建设主体。然而,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多方位的、长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