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人祭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非是族也,不在祀典",显示出周人浓郁的血缘宗法家族观念,所以周人对本族祖先神灵的祭祀极为重视。祭祀祖先的"诗"在"颂""大雅"中尤其多。而《诗经》被编辑作为祭祀仪式、礼乐范本的载体其目的和意义也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2.
《诗经》是周王朝以"明德"为主流的礼乐文化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品读《诗经》,能够为塑造理想人格提供丰厚的心灵滋养,从历史文化的视阈中增强文化认同。它启发我们:一要崇德尚礼,提升人格魅力;二要孝悌恩爱,构建和谐家庭;三要积极进取,助力职业成长;四要爱家爱国,担当时代使命。这些修身智慧蕴含无穷的力量,伴随华夏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域文化首先可以分为南北两大体系,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文化和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南方文化。南北两大地域文化体系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等原因,无论在文化心理、学术流派还是在风俗民情、语言时尚、行为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如果说儒家的孔、孟代表了黄河流域的华夏文化,而尚虚无、好玄想的老、庄、屈原则是长江流域文化的代表。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如此,较多体现儒家正统严谨观念、行为方式的《诗经》在黄河流域影响颇深,而较多反映道家异端的《楚辞》,则在长江流域流传深广。《诗经》和《楚辞》在文风创作上也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古代庞大的思想文化体系中,几乎每一种性质的思想文化都有其相应的文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甚至彼此融合。文化思想的这种复杂关系决定了文学对于文化思想的认同也不可能单一化:在《诗经》的各类诗歌中,如果说祭宴饮诗属于礼乐思想文化体系,是对于礼乐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诗经》英译本与国学注本在继承与创新过程中的联系问题的探讨,尚是一片有待填补的空白。本文拟以理雅各《诗经》英译本与我国宋朝理学大师朱熹的《诗集传》的关系为例,对《诗经》英译本与国学注本的关系作以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诗经》为我们展现了一道两千多年前的女性世界的艺术长廊。它第一次将女性的美展现在读者面前,它不仅关注女性的自然、质朴和健康的美,还关注女性的德和善的美,关注女性内外统一的美。《诗经》时代是中国人真正审视女性美的时代,为我们塑造了不同女性形象不同方面的美。《诗经》时代女性的美,对现代女性对美的追求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诗经》时代是以礼乐文化为主体的时代。“乐器”是礼乐文化的重要硬件设施,与诗、歌、舞并存,在当时贵族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日常生活中,乐器运用既有一、二种乐器的简单伴奏,又有小型乐队式的排演组合,还有乐器独奏曲。而在礼仪场合中,大型乐队则有着规定的摆设位置、组合形式和演奏程序,塑造浓厚的场景氛围。通过出土乐器实物的印证,更可看出当时乐器科技水准的进步和演奏技艺的高超。  相似文献   

8.
《诗经》历来被认为是中国诗歌发端之大成。这些诗歌涉及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爱情自然是其中不可缺的主题之一。这些诗歌完整的展示了爱情的全部过程,初恋时甜蜜而焦急的等待,爱情和婚姻中的痛苦与抗争,爱到尽头时的哀怨和忧伤都在这些诗歌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再现。  相似文献   

9.
灾荒与人类文明同样悠久,人类一直被灾荒威胁和困扰。在我国,各种灾荒时有发生,给社会和文明造成了重大破坏,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诗经》作为纪实性的诗歌总集清晰记述了先秦时期发生的自然灾荒史实,揭示了灾荒苦难和人民抗击灾荒的事迹和精神,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和乐观向上、生生不息的坚强信念。  相似文献   

10.
孔子思想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孔子的身世阅历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就其思想内容来看,孔子思想起源于对周礼的继承与探究,《诗经》为孔子提供了研究周礼治下社会风俗的重要条件。孔子的核心思想"仁"的形成以及修身治国之道也从《诗经》之中汲取了基本精神、基本道德、道德框架模型等基础性因素。所以,《诗经》对孔子思想的形成发生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其中的弃妇诗产生的原因、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的探析,有助于人民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也有助于理解弃妇诗中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对促进两性平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儒家经典之一。《诗经》中的怨刺诗,尤其是政治怨刺诗是我国忠谏传统的思想层面的源头之一,而我国历朝历代沿用的谏诤制度,是忠谏传统的现实层面的具体体现,也是《诗经》批判精神的延续和发展。忠谏传统在思想和现实两个层面上都带有明显的批判特征,表明中华民族尤其是儒家传统的思维方式中并不缺少西方哲学所强调的质疑与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3.
<正>史《史记·卫康叔世家》对卫武公的记载语焉不详,让人颇觉遗憾。但可作史书的《诗经》中的《青蝇》、《宾之初筵》、《抑》和《淇奥》四篇诗能够弥补这一缺憾,让人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具体生动的杰出政治家卫武公。  相似文献   

14.
忧伤情怀的抒发是《诗经》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它主要分为贵族人物政治困境下的忧伤情怀和普通民众思乡念亲的忧伤,以及家庭变故带来的忧伤。这对后世的诗歌主题和文学理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玉是先秦中华工艺创造之重要品类。考古材料显示:中国最早的玉器制造可追溯到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至约5000年前,史前中国大地即形成了若干个玉器文化中心。其中,又以红山玉、良渚玉和龙山玉最为典型。“玉”在《诗经》中出现凡17次,与“玉”相关的玉  相似文献   

16.
《诗经》民本思想是儒家政治思想中生命力较强的部分,其基本内容不仅包括敬天保民、重农裕民、爱民如子、君民和谐等,也应包括揭露统治者骄奢淫逸和暴虐无道、反映民众痛苦生活和诉求,这些思想对当时和后世的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立 《外交评论》2003,(3):97-101
《诗经》具有很强烈的文学色彩,但是在我国春秋时期却被用来从事外交活动,使外交活动披上了文学的外衣。 其主要表现在揣测对方之意图、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搬兵求救、劝说君王等方面,使得这一时期的外交辞令尤显高雅。  相似文献   

18.
<诗经>不仅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而且作为美学史中的一个基本构成因子也包含了深厚的审美文化意义.通过对<诗经>语言艺术和思想内容的探寻,尤其是对其结构、句法和叠语的运用的分析,感受到这部作品所蕴涵的丰富的文化精神,领略到其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奥妙,并由此追溯中国美学思想史的源头,揭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中华文化的宝典,两千多年来,研究和阐释它的著述非常之多。随着时代变迁和学术思潮的发展,关于《诗经》研究的新方法、新视角不断涌现。为此本文就《诗经》研究中有代表性的文化学视角、学术史视角、比较文学视角进行简要分析,以期能对《诗经》研究的反思与展望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有许多方位词,包含着先民的集体心理。分析《诗经》中出现次数较多的几个方位“东”、“南”、“北”,可以阐释这一集体心理。在《诗经》所体现的先民思维中,“东”与太阳、动态、爱情等联系在一起,“南”与长养、男性、尊贵等联系在一起,“北”则与阴冷、水、忧伤等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