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代主人》2007,(11):15-15
赣州市属经济欠发达、多灾易灾地区.不仅加快发展的任务重.而且城乡困难群众社会救助的任务也很重。全市每年救助的城乡困难群众有近7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以上。对此.赣州市十分重视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切实把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来抓.自2003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推进以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和灾民为主要保障对象.以生活、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华亭县对城乡医疗救助管理办法进行调整,新修订的办法有四个特点:一是降低救助门槛,提高救助比例。农村五保户、六级以上残疾军人、城市低保一类(三无)对象住院费用实报实销;七级以下重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户实行住院费”零起付”救助.按可报费用救助40%到50%.其他对象根据类别降低救助起付线,提高了住院费救助比例。二是拓展救助内容,提高救助效果。增加门诊救助,实施大病院前救助,对确实无力交纳预付住院费的,实行住院前预支垫付救助.  相似文献   

3.
唐建华 《中国民政》2012,(10):58-58
安徽省黟县制定出台《黟县城乡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办法(试行)》,《办法》明确了城乡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的对象、病种、标准、程序及资金筹集等方面。《办法》规定:凡属该县的城乡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孤儿、重度残疾人、重点优抚对象、其他因重特大疾病造成贫困的城乡居民患重特大疾病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4.
罗洪杰 《广东民政》2010,(4):37-37,46
龙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把它作为一项为民办好事、实事的民心工程摆上议事日程,区委书记和区长多次听取汇报,召开区委常委、副区长联席会议,研究审定低保户帮建房、农村老年人活动室建设、低保资金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助学和慈善事业发展等一系列涉及民生民利的社会救助问题。区民政局及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团结协作,逐一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建成了以城乡社会救助领导小组和街道(镇)、村(居)委会为依托的管理平台,形成了齐抓共管、整体联动的工作合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政》2007,(10):62-64
福建省建宁县自开展农村救助以来.医疗救助工作稳步推进,有效地解决了农村低保户、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和革命“五老”人员无钱看病、看不起病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东乡县对近万户城乡低保户进行审核,共清理整顿城乡低保户3462户5273人,对城乡低保户9540户18089人重新进行了审核,采取自报和上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了解每个低保户的家庭财产和收入情况,以此为依据进行清理整顿,清退调整人员占全县城乡低保总人数的28.8%。  相似文献   

7.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为总体目标,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推进各项救助制度落实、完善、衔接、配套,发挥社会救助体系的整体效能,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健全社会救助的协调发展机制。着眼于社会救助制度的长远构架和城乡一体化的趋势.统筹做好低保、农村五保、灾民救助和流浪人员救助,建立健全城乡”分类施保”和临时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民政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省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工作,河北省社会救助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一是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有新进展。在全国率先推行农村“阳光低保”制度,以公开促公平、以公平促公正;建立了低保与全国平均水平同步增长机制,健全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目前全省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288.5万人,其中城市77.3万,农村208.2万;  相似文献   

9.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社会救助制度,是保障农村人口的生存权利、促进家庭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近期,南阳市卧龙区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深入区民政局、英庄镇、陆营镇、安皋镇、蒲山镇、谢庄乡及23个村,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走访低保户、发放调查问卷,全面掌握和了解农村低保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7月5日,省厅召开社会救助立法启动工作会议。省厅副厅长王长胜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我省社会救助立法工作情况。他说,1998年我省率先制定了《广东省社会救助条例》,以地方法规的形式规范了各类社会救助项目,实施以来,保证了城乡低保户、城市乏无对象及农村五保户共200多万人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十几年来,我省的经济发生了极大变化,社会救助工作先行先试,积累了一些经验,为适应上位法的变化,特别是吸收我们社会救助的经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保靖县采取四项措施,推进医疗救助工作。一是拓展医疗救助形式。对城市低保户,三无对象和农村五保户、特困户中的重残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及因重大疾病造成生活困难的给予大病医疗救助;二是调整救助范围和标准。加大医疗救助资金补助额度,合理扩大救助病种范围,及时调整起付线、救助比例和年救助标准,做到量人为出,确保资金使用率达到90%以上三是加强医疗救助资金管理。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青岛市在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中提出:围绕“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今年全市民政工作将落实九项重点任务目标:一是建设高水平,高层次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将全面完成城乡低保提标.扩面任务.扩大城乡低保的保障面.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农村低保家庭子女入学生活补助制度”;集中供养,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对象每年标准将达到2200元和1800元。二是全面开展夜村社区建设和城市和谐社区建设。五市三区建立市(区)级为民服务代理中心达到50%.街道(乡镇)建立为民服务代理室达到30%;市内四区的为民服务代理站建成率达到30%。三是进一步完善养老福利服务体系。全面完成养老服务“双千计划”.即市内四区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使千名老人拥有床位达到26张;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使享受政府购买服务的困难老人达到1000人以上。四是全面构筑“大慈善”格局。五是确保实现“双拥模范城”六连冠目标。年内社区双拥工作站建设完成率达到35%。其余的四项重点工作分别是.推进民间组织健康发展:切实加强专项社会事务管理:确保福利彩票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筹备召开全市第十二次民政会议。  相似文献   

13.
《广东民政》2008,(10):30-31
近年来,仁化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进社会救助规范化建设为目标,强化管理,创新机制,逐步形成了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灾害救助、医疗救助为基础,与教育、司法等专项救助制度衔接配套的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全力打造阳光救助、诚信救助、公平救助,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中央部委督查组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4.
三仁 《人民政坛》2008,(9):22-22
7月初,三明市三元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深入社区、乡镇开展对低保、优抚及救济救灾工作的视察活动.针对存在的问题,视察组建议政府要组织力量对城乡低保户进行抽查,确保政府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保障者身上;要做到政策扶贫和劳动自救并重;要健全自然灾害应急反应机制,畅通灾害信息渠道,完善区、乡镇救灾体系,确保灾民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政》2010,(10):61-61
日前,山东省济宁市出台了《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暂行办法》.设计了城乡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管理系统.确定对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实施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救助病种为白血病、尿毒症、恶性肿瘤、冠心病、脑出血.脑梗塞等25种。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政》2006,(8):63-64
四川省南江县民政局全面启动孤儿救助工作,解决孤儿“四难”问题。一是解决“吃穿难”。将城乡孤儿分别纳入城镇低保和农村五保,使他们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二是解决“看病难”。将全县所有孤儿纳入城乡医疗救助,帮助他们参与商业医疗保险,并为农村孤儿提供资金参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将残疾孤儿纳入“明天计划”,使他们病有所医,三是解决“住房难”。成立流浪乞讨儿童救助中心,使他们居有定所。四是解决“上学难”。与教育部门协商.让学龄儿童都能就近上学.享受“两免一补”.同时将他们列入教育救助对象,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7.
正沈阳市浑南区现有城乡低保户1652户,2456人,目前已形成了以城乡低保差额保障为核心,临时救助为延伸,医疗、供暖等各项专项救助制度为补充的完整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体系。但仍存在部分群众由于身患重大疾病费用支出较大,生活陷入困境,甚至因病致贫的问题。本文以浑南区为例,对因病致贫现象进行如下分析和思考。一、浑南区基本情况和做法浑南区群众因病致贫情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低保户中因病致贫。  相似文献   

18.
短讯     
《中国民政》2011,(9):62-64
社会救助和灾害应急救援 ★湖北省远安县建立城乡一体化的贫困学生救助制度,对所有城乡低保户中上大学、高中的学生实施救助,按照高中生月补助100元、大学生月补助2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贴。(蔡冬梅付晓娥)  相似文献   

19.
工作动态     
汉中市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取得成效陕西省汉中市着力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城乡低保为主体、农村五保供养、社会医疗救助和临时性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有效地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截止2009年底,全市城市低保对象有44341户77708人,占城镇人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保障工作,不断健全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从最初单一的城市低保发展到目前包括农村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和农村敬老院建设在内的比较完善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社会救助覆盖人口逐年增长,救助资金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