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收 《前线》2014,(7):119-119
说到中国史上的谏官,最负盛名的莫过于唐朝的魏征(580年-643年)。这位辅佐唐太宗几十年的“良臣”,才识超卓,刚直不阿,殚精竭虑,尽职尽责,恰逢唐太宗政治开明,在开创“贞观之治”的历史画卷中写下了浓重的一笔。综观魏征的谏议之路,给人印象最深,也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是他的极言直谏。据《贞观政要》记载,魏征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其次数之多,言辞之激切,态度之坚定,是其他大臣难以相比的。  相似文献   

2.
应该由谁当领导──关于“学而优则仕”的阅读笔记宋方古有名训:"学而优则仕"。作为历史的产物,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这实在是社会要进步的必然选择。然而,有经历不一定有经验,有学历不等于有学问,"学优"不一定"仕优"。在通常情况下,学而优者比学而劣者,毕竟智...  相似文献   

3.
陈鲁民 《唯实》2005,(8):124-124
当官是几等人才?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孔夫子说:学而优者仕。那个时候“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人中最优秀的去当官,自然是一等人才。可李鸿章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当官,倘若这人连官都不会当,那就太不中用了。”干天下最容易的事,那肯定是末等人才了。  相似文献   

4.
任炳 《前线》2008,(1):63-63
何谓官场“逆淘汰”?简单地说,就是理应被淘汰的人不被淘汰,不应被淘汰的人却被淘汰。换句话说,就是庸者上去,能者下来,劣者得势,优者受损,好者受气,坏者嚣张。  相似文献   

5.
“平均数”和“大多数”是我们在工作中常用的概念。在有些情况下,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无关紧要;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平均”是有歧义的,必须将“平均数”与“大多数”区分清楚,决不能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要务实、求实,正确把握好“平均数”与“大多数”的关系,防止和纠正那种以“平均数”代替“大多数”的倾向,扎扎实实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1]加强党政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激活干部队伍内生动力,是形成“良好局面”的重要途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多种因素交织影响的系统工程,其完成质量直接关系到党政干部的水平,关系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常健 《廉政瞭望》2021,(7):40-41
干部选拔任用要"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所谓"能者"和"庸者",是相对于干部的任职能力而言,所谓"优者"和"劣者",是相对于干部任职的工作绩效而言。然而,干部自身之"能"却不一定总能转化为工作绩效之"优"。为什么会出现"能者不优"或"优者不能"的情况?选能力强绩效平,还是能力平绩效优?  相似文献   

8.
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关键要在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充满活力的用人新机制上下功夫,特别要在完善干部能“下”机制上取得新突破。一、完善竞争机制。一是拓展竞争领域和范围,结合机构改革,积极运用竞争上岗的有效方式,做好机关工作人员的选配定岗和精简分流工作,使优者在位,劣者让位,改变  相似文献   

9.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同志在今年年初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的。他说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我们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①强调“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 ,是我党治国思想的新发展。一、正确理解“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 ,是新时期以来我党治国思想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它们都来自并服务于…  相似文献   

10.
林泰认为,江泽民关于“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治国思想的批判继承。古代德治思想中有许多封建性的糟粕是我们所不能吸取的,但古代德治思想中也有许多优秀思想应当借鉴:如“为政以德”,“民惟邦本”;“居官无彩”,“正以处心,廉以律己”,“立帅以正,孰敢不正”;“尊贤使能,俊杰在位”,“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江泽民“以德治国”思想正是对古代德治优秀思想的批判继承。发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把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发扬起来。”“干部不是只要年轻,有业务知识,就能解决问题,还要有好的作风”。一个革命的政党,必须有一种革命的作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此外,还有艰苦奋斗、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以德治国思想 ,是江泽民同志对我们党“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战略思想的运用和发展 ,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的升华 ,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 ,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不仅要靠“法治” ,更要靠“德治”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确定的经…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演变的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多年来,我们定位我们社会有一个最基本的框架,即以“改革”为坐标,将之前的称为“改革前”,将之后的称为“改革以来”。这个定位当然是重要的,因为改革开启了中国社会的历史性巨变。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往往被人们忽视了,这就是,这样的定位方式导致了人们对“改革以来”一些重要转折的不敏感。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强调指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深刻领会这一重要命题,对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左”的错误对我们事业的危害极大。中国共产党建党至今,出现过四次大的错误和曲折: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后演变为逃跑主义)的错误;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中的“左”的错误,“文化大革命”中全面、长期的“左”的严重错误。四次大曲折.有三次是“左”的东西造成的,社会主义时期两次大曲折都是由于“左”。如果我们不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坚  相似文献   

15.
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我们深切地感到,党员干部有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至关重要。大力弘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培育和发展起来的革命精神,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在这方面,我们石家庄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就是:形成于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西柏坡精神。因此,配合“两个活动”的开展,结合我市实际,我们调研组以“新形势下要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为题进行调研,以推动“两个活动”大见实效,推动西柏坡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年,我们党即喜迎建党80周年。回顾历史,有挫折,有弯路,更有辉煌和成就;总结历史,更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什么时候实践了“三个代表”,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就辉煌,一旦偏离或违背“三个代表”,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三个代表”更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我们做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基础、是关键,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动力、是保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根本,是归宿。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7.
蔡欣然 《世纪桥》2005,(6):74-77
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中,有这样一些名字是我们熟悉的:“以文人而封武侯第一人”的湘军大帅曾国藩、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革新派国士魏源、维新变法领袖梁启超、共和国的一代伟人毛泽东。当代也有杰出代表层出不穷:朱镕基、李铁映等人,都来自“惟楚有才”的湖南。湖南人嗜辣,红红火火的剁椒让湖南人骨子里总是涌动着澎湃的激情,三湘江水又赋予了他们灵动变通的天性。于是我们看到,当新思想、新变革迎来阵痛的时候,总有湖南人站出来,点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今天所说的“德治”与中国古代的“德治”无论在性质上和内容上都有本质的区别。当然,历史上,我们有丰富的“德治”经验,其中有不少值得批判继承的东西,但是,我们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赋予“德治”以新的时代内涵。我们实施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德治”。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适应的“德治”,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德治”,  相似文献   

19.
“庄子”写的《天下篇》,谈到战国中叶的宋鈃、尹文学派时,说他们主张“接万物以别囿为始”。意思是说,人们接触事物以前,思想上不要带主观的“框框”,不能对事物先验地做出判断。否则,带着“框框”去看问题,往往会把事情搞错。这句话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我们在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坚持实  相似文献   

20.
《求实》1992,(4)
在目前改革开放中,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凡事先问是姓“资”还是姓“社”。我们应如何理解姓“社”姓“资”这个问题呢? 1、找们是要问姓“社”还是姓“资”的。因为在存在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中,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个根本的原则问题。我们只有牢牢地把握住社会主义的大方向,贯彻执行好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才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