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人权外交是指把人权的基本原则运用到对外政策中,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一种准则。综观冷战前后美国人权外交演进的历史,尤其是自卡特以来历届美国政府的对外政策,不难看出人权外交已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日益走向完善化和制度化。那么,如何着待美国人权外交战略?我们应如何应对?本文试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2.
“人权高于主权论”是近几年来在美国等西方学术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理论,构成了西方人权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西方人权外交和新干涉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根据,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彻底揭露。近代意义上的国家主权概念是法国16世纪政治哲学家和法学家让·博丹提出来的。他给主权下的定义是:“被赋予在一个国家之上的绝对的和永久的权力”。主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具有两重性即对内属性和对外属性。对内主权是指对国家的最高政治统治权;对外主权是指在国际社会中独立自主地行使对外事务的最高决定权。  相似文献   

3.
<正>3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位于华盛顿的美国进出口银行发表演讲,再次公开指责中国汇率政策;同日,美国国务院发布了年度国别人权报告,攻击中国人权现状。美联社评论这是奥巴马上任以来罕见地在同一天对中国进行"双重伤害"。而才在一周以前,美国派出了两个高级别官  相似文献   

4.
美国民主输出在国际法方面主要集中体现在国际人权保护问题上,国际人权保护机制构建自始就体现着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利益、价值观及文化。美国一直试图将人权保护普遍化、法律化、国际化,美国对国际人权保护法律体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理论和观念、作为国际人权保护机构的倡导者和领导者等三个方面,美国的民主理念、价值观及人权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人权公约的制定。但在国际人权保护的具体实践中,美国所宣称的民主的国际人权保护充斥着法律悖论,美国的国际人权保护是一种颇具欺骗性、隐蔽性的“法理霸权”。  相似文献   

5.
这些年,台湾当局在做美国的工作上可以说使尽了浑身解数。他们在游说谁,怎么搞名堂,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一下。 一、谁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者 作为当今世界主要大国和主要强国的美国,其对外政策也像国内政策那样受到体制方面和宪法结构方面的制约。三权分立与制衡、联邦制、政党政治、选举、利益集团冲突、新闻媒介和公众舆论等等都影响到制定对外政策的活动,只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美国的所谓“人权外交”○罗艳华(一)利用“人权外交”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并不是冷战后西方的新举措,而是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一贯推行的政策和战略,1953年1月15日,美国杜勒斯在国会准备任命他为国务卿的听证会上说,要用和平方法使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杨玲玲 《理论导报》2014,(12):63-64
正霸权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美国奉行的霸权主义对外政策,先后采取了关注他国利益、否定他国利益、蚕食他国利益、覆盖他国利益、凌驾于他国利益之上等5种方式。关注他国利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美国霸权主义早在殖民地时期,美国政府就把自己的外交政策看做是符合并代表全人类利益的政策。早期例证就是门罗主义。1823年,美国门罗政府提出,反对任何欧洲国家控制美国承认的美洲独立国家,反  相似文献   

8.
3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位于华盛顿的美国进出口银行发表演讲,再次公开指责中国汇率政策;同日,美国国务院发布了年度国别人权报告,攻击中国人权现状。美联社评论这是奥巴马上任以来罕见地在同一天对中国进行“双重伤害”。而才在一周以前,美国派出了两个高级别官员,访问了中国,被外界称为“总统特使外交”,似乎中美关系在2010年一开始,围绕军售、达赖、谷歌等事件,变得“一地鸡毛”后又冰雪消融。但是,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务卿赖斯近日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的对外政策演讲中,将美国外交路线定义为"美国式现实主义".赖斯认为,"美国式现实主义"就是以全球政治的现实和美国的国民性格为出发点,将美国的"道义理想与物质利益"相结合,将美国的伟大力量与崇高目标相协调,来推进世界的转型与改造;这是美国对外政策的终极目标与指导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杨润广 《红旗文稿》2013,(15):4-9,1
美国以人权的模范生和人权标准的卫道士自居。本文认为,美国的人权实践是不完美的,美国的人权标准是不完善的,美国不仅始终排斥和有意忽略人的基本经济和社会权利,而且还存在着对有色人种的严重歧视。美国推动和维护人权,既是出于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也是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政治干涉的工具。人权不是律令,发展中国家不必神话人权,应既重视发展自身人权,也坚定从容地应对美国式人权的侵扰。  相似文献   

11.
程同顺  胡悦 《学习论坛》2010,26(2):33-37
从文明冲突论的理论内核、理论构建的方法及其与美国对外政策的一致性等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文明冲突论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真正的理论”,只是一种工具性理论。但是作为一种工具性理论,文明冲突论却对美国自“冷战”结束以来的对外政策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中国作为一个具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国家,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在对外政策方面应该建立自己的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12.
正"既然美国政府不肯拿起镜子照照自己,那么也只好由别人来帮助完成了。"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15年美国的人权纪录》及《2015年美国侵犯人权事记》,回应美国前一天发布的"2015年度国别人权报告"。美国"2015年度国别人权报告"中描述了199个国家的政府在人权方面的作为,但不包括美国自身。法新社说,美国以所谓的侵犯人权对世界各国指指点  相似文献   

13.
美国是世界上号称最讲普遍人权的国家,美国政府动不动就以"人权问题"为由干预别国的内政.那么美国本土的人权状况究竟怎样?我们在美国访问的日子里,近距离地领略了美国方式的人权.  相似文献   

14.
人权,从一种启蒙精神逐渐发展成为受主权国家乃至国际组织保护的人权政策,从权利保护和救济的角度讲,这是一种权利保护明晰、维权救济适当的进步;但从权利范围、权利和权力何者优位的角度讲,人权政策的合理性有待反思和证成。这就需要探索作为人权证明标准的普遍道德标准存在的真实性和建立在一定人权标准基础上的人权体系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人权问题上有没有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如何看待人权标准?人权标准是相对的,还是绝对的?在人权标准的一系列问题上,中国和美国之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分歧。 首先,中国和美国双方都承认有人权标准,但在什么是人权标准问题上就根本不同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从他们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模式出发,来解释和规定人权标准,认为多党制、议会民主制是人权“最理想的体现”,自我标榜是“人权国家”,并把自己的人权标准推崇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标准”。在有关国际人权会议上,以“人权国家”自居的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代表以人权“法官”自居,不顾别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和现实的国情,以自己的人权标准来衡量发展中国家乃至世界各国的人权状况。在他们看来,哪些国家和地区不符合他们的“人权标准”或  相似文献   

16.
所谓“规制主义”,是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对外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理查德·哈斯提出的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新战略。冷战结束后,世界开始了多极化进程,国际社会进入了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冷战时期指导美国对外政策的“遏制原则”已经过时,美国政府受新保守派的影响更加关注国内问题,但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有称霸世界的强烈愿望。在这一背景下,哈斯提出了美国新时期对外政策的新构想——规制主义。哈斯认为,现在是一个“失规制”的时代。经济和信息领域日益一体化、全球化,但政治上更趋分散化。在形成一个有结构的、内聚的新整体之前,混乱和紧张会长期而  相似文献   

17.
美国外交决策者在政策选择过程中的悖论,经常出现在经济、安全和意识形态等多个领域。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对外政策受到国内因素的更多牵制和影响,一些悖论更加频繁地发挥着作用,也给其他国家带来了很多麻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史泽华的文章《美国对外政策的悖论及其成因》列举了美国的种种悖论,对原因及影响作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中美两国的人权对立与争论由来已久,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美国政府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在人权问题上对中国的攻击。人权问题上的对立与斗争一直伴随着两国关系的发展而不断加剧。毛泽东、邓小平一生都在为争取和保障中国人民的人权而奋斗,同时,他们也与美国政府在人权问题上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揭露了美国政府在人权问题上的虚伪与局限性,提出了社会主义人权建设的正确途径,丰富和发展了当代中国的人权理论。一、美国政府“谈人权是没有资格的“在毛泽东、邓小平看来,如此“关心“别国人权、满嘴仁义道德的美国却正是人权的践踏者,是没有资格谈人权的。毛泽东指出美国的所谓“国际责任“,所  相似文献   

19.
中美两国在人权问题上存在着冲突,主要原因是美国把人权作为外交手段加以利用。美国无视自身人权状况不佳而过分关心中国人权,其目的就是让中国变成美国式民主。  相似文献   

20.
关于“人权外交”问题,有三个问题需要明确。第一,“人权外交”是西方某些国家推行的一项外交政策。把人权问题导入国际关系,在美国从尼克松政府开始。卡特政府把美国的人权外交政策系统化,并在国际范围广泛运用。卡特上任后,处理美苏关系的第一件事,就是复信给苏联持不同政见者萨哈罗夫,对他发起的“人权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