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颁布的首部妇女运动决议,其中关于妇女解放伴随劳动解放进行的主张,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回应中国妇女和妇女运动的特殊问题,融汇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发展出来的中国妇女解放理论的基本命题。这一基本命题的提出,有如下理论给以支撑:妇女整体是一个被压迫阶级;妇女作为生产与家庭奴隶的双重身份;经济独立是妇女解放的要旨。简言之,妇女解放与劳动解放的联盟是共同消灭私有制、反抗阶级压迫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20年代初,中国的社会是那样的黑暗,中国的广大妇女在社会的最底层痛苦地呻吟,挣扎.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由邓颖超等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和妇运领袖发起组织的从事妇女解放运动和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妇女进步团体——女星社宣告成立.它以《女星》和《妇女日报》等刊物为阵地,不仅研究探讨五四时期提出的妇女解放课题,而且为妇女解放发出了新的呐喊——开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宣传妇女的自身解放与民族和阶级的解放结合起来,从而把五四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推向了新的阶段.女星社的妇女解放思想,是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重要的一页.本文试图对女星社的妇女解放思想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韩雨 《党史文汇》2024,(2):46-50
<正>妇女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领导妇女解放运动过程中,根据社会发展实际,推动妇女解放与民族解放相结合,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中央苏区的妇女工作就是党领导的妇女解放事业的一个缩影,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提供了宝贵经验、价值标杆与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4.
三月的春天,神州大地百花盛开,繁花似锦。新时代的中国,美丽巾帼之花处处绽放,绚丽夺目。没有妇女解放和进步,就没有人类解放和进步。纵观人类历史,妇女始终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马克思因此评价,"妇女是社会变革的酵素"。我们党在二大就通过了《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案》,担负起领导妇女运动的责任和使命。在党的领导下,众多妇女反抗封建礼教的压迫,走上革命斗争道路。广大妇女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和中国妇女运动,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妇女解放史。  相似文献   

5.
蔡畅是中国杰出的妇女运动领导人,她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和理论,指导着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前进。延安时期是蔡畅妇女解放思想的成熟时期,她提出的妇女统一战线、重视妇女干部的培养、以生产为中心的妇女解放思想,丰富了蔡畅妇女解放思想的内涵,有力指导了陕甘宁边区的妇女解放运动,对当今妇女工作的开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是我国建设大业的指导思想,也是当前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指南。对广大妇女进行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是我省各级妇女组织当前的主要任务。 在我国,妇女事业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整个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相互促进的。在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社会生产力既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妇女运动的根本任务。我国妇女解放运动必须与整个社会进步紧密联系起来,在推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中,推进妇女解放事业。因为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才能改  相似文献   

7.
王涛同志的著作《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视阈下的中国妇女解放》是一部具有国际视野的研究妇女解放的著作。文章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视角考察了新中国妇女解放道路的形成、社会主义制度对新中国妇女解放事业的推动以及存在的局限性、改革开放给中国妇女发展带来的新机遇,等等。文章通过对中国妇女解放事业的历史回顾和现实思考,高度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妇女解放事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以保障妇女的权益,从而使妇女获得了在经济、政治、文化、婚姻等各方面的解放,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妇女解放的根本前提;法律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是妇女解放的根本保障;推动妇女组织的发展是做好妇女工作的重要条件;妇女只有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才能促进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中国妇女就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妇女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经济独立的重要途径,也是妇女获得男女平等权利的前提与基础。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回首中国妇女就业走过的曲折历程,展望今后妇女就业的趋势和面临的问题,探讨如何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正确把握妇女就业的方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中国妇女就业历程回顾中国妇女就业的历程与共和国发展的历程是一致的。1949—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确定了妇女就业权,倡导、优待女性就业,并以法律、行政手段吸引和组织妇女就业。社会也给女性以前所未有的尊重和关怀,社会舆论把女性参加社会劳动作为妇女解放、提高…  相似文献   

10.
沈建胜  邬沈青 《求实》2003,32(Z1):61-62
妇女解放是人类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甚至说过:“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妇女的地位来精确地衡量。”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妇女解放和人类解放在终极意义上是一致的,但并不是人类社会每一阶段的进步必然伴随着妇女相应程度的解放。妇女解放作为人权发展的基本方面,一定的法律制度建设在其中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妇女解放成绩基础上,从中外比较视角分析法律制度建设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而且对于进一步推动相应的法律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它以对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所作的新的诠释和概括,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最终动因论、社会文明论、群众史观以及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创新。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可以加深我们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而且对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是一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一生孜孜不倦地学习和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独特理解和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基本原理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体系,发展的理论,朴实的道理,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因此,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邓小平也正是这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有机结合,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深入地探析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其中对“现实的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论述,成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深化“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必须在全面准确地领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进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极其严密的条件下进行本质化定义的.它暗含的条件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厚理,这恰恰说明“劳动”是动静结合的产物。通过对“劳动”的动静结合的分析,构建“结合劳动”在价值形成中合力作用的框架.可以在坚持价值一元论的前提下.回答现实中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走向市场经济,没有任何问题能比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结合《资本论》三大手稿.以与传统哲学教科书不同的方式,围绕以下十二个问题,展示马克思历史哲学的当代意义:关于市场经济的历史地位;商品经济的两大历史阶段;商品经济的重要历史作用;货币的历史地位;资本的文明面;关于交往方式;关于资本的有限性;关于竞争;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关于重建个体所有制;关于共产主义的历史前提;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我的结论是,马克思是研究市场经济的第一人,他的无穷的思想遗产依然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指路明灯,马克思在当代依然是不可超越的。  相似文献   

17.
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合法性理论,以其独具特色的政治观、阶级观和国家观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政治存在作出了政治本体论层次的探讨,超越了以往仅仅局限于精神层面的合法性论说,真正实现了政治合法性理论的科学化和革命化。统观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合法性理论,其基本观点可以从三个方面充分体现出来,即政治合法性的三个评判标准:生产力标准、民主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  相似文献   

18.
精神生产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构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精神生产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影响越来越大。深入、系统地研究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新城 《理论学刊》2004,1(1):24-27
毛泽东主张,经济学研究应该有哲学家的头脑,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指导研究工作。经济学必须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全面地研究生产关系,既研究组织经济关系,又研究社会经济关系。经济学的任务应该是透过表面现象来研究和揭示人们的经济关系。研究必须坚持一般规律与具体特点相结合这一方法论原则,既坚持一般原理,又研究其具体实现形式,两者不能偏废,更不能对立起来。毛泽东关于保守与变革关系的论述,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充满了辩证法,对社会主义的改革富有启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与科学性统一的科学,我们研究任何一个经济问题,始终不能忘记“为了谁”这个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的研究中,瞿秋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思想家。他第一次系统地传播了唯物史观的全部内容,第一次把辩证唯物论介绍到国内理论界,系统传播了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内容,第一次在宇宙观的意义上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研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面,瞿秋白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但哲学不足是历史造成的,丝毫不影响他成为一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上承先启后的杰出哲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