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国家治理的本质特征、价值理念与运作过程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建设赋予必要前提、基本遵循与现实要求,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的功能结构主要包含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决策参与、凝聚共识。基于体系过程与结构功能分析以及主体角色与优势效能分析,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建设的关键领域分别是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更好纳入国家治理决策过程以及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有效发挥国家治理共识凝聚功能。  相似文献   

2.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健全国家治理体系和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存在着高度契合,体现了对国家治理理念和实践需求的回应。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要注重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次制度化发展,发挥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发展基层民主,努力实现党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环境,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3.
协商民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和有效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等层面形成的政党协商、立法协商、政协协商、基层协商和社会领域协商等多样化的实践形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水平。与此同时,在具体实践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应当直面现实,立足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采取有效举措进一步健全完善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最新概括,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本质和功能来说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和具体体现,二者在价值基轴、主体架构、目标任务等方面内在契合。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作用机理主要表现为:通过民主和法治的有机结合推进国家治理的理性化,通过自由和平等的和谐共存推进国家治理的有序化,通过权力和权利的动态平衡推进国家治理的融合化。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现实问题和客观需求出发,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扩大政治参与,强化国家治理根基;加强社会整合,凝聚国家治理共识;激活制度优势,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以此夯实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基。  相似文献   

5.
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的伟大创造。人民政协的产生、创新发展与长期存在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和现实的必要性,思想政治基础和实践基础源于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策略和实践经验教训总结,理论基础是从毛泽东开创到习近平等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政协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发展。新时代人民政协被赋予新定位新使命,对于推进国家民主政治发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要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为重点内容,这主要是以人民政协职能历史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现实需求为主要依据。根据人民政协三大职能演变过程,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经历了四个主要发展阶段:全国政协成立、改革开放后、新世纪新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化就是要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和政治稳定奇迹,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强大生命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巨大优越性。而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从党的领导的角度来审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现,它内蕴三项民主制度,与党的根本活动方式相关的民主制度即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一种"多党合作"而非"多党竞争"制,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管用性;与群众路线相关的民主制度即协商民主制度,它与选举民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广泛、真实性;与党的根本组织原则相关的民主制度即民主集中制,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力、高效性。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增加和扩大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我国悠久的协商思想为基层协商民主奠定了政治文化之基,而新时代则赋予了基层协商民主以新的内涵和实质。基层协商民主的演进发展之路,不断凸显出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基层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形式,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体现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把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现实路径有:坚持党对基层协商民主的领导,更好发挥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强化基层协商民主制度执行力;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制度自信宣传教育,培养人们积极参与基层协商的意识;建设高素质基层协商人才队伍,为把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9.
从制度体系看民主政治,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视角,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民主是一套把各相关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体现“主权在民”或“人民当家作主”原则的制度体系。从制度体系的角度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殊性,也标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做出了决定。其中"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整个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严整逻辑架构,涉及指导思想、根本方向、基本原则、价值取向、战略任务、行动方案等多重要素。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国家治理具有人民性、公正性、包容性、法治性等特点,为现代国家治理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良性互动奠定了现实基础。现代国家治理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演进历程顺应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时代发展要求,随着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和民主制度化程度的加深,二者的互动性进一步增强。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二者内里相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良性互动中,以政党协商、政府协商、基层协商和网络协商民主制度化的路径选择,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以政党治理、政府治理、基层治理和网络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行政论坛》2017,(2):20-26
国家治理的本质是协商治理,协商治理的趋向是良政善治。国家治理的旨意与协商民主的内蕴具有紧密的关联性,即利益均衡是国家治理与协商民主一致的目标追求,公平正义是国家治理与协商民主相同的价值取向,主体平等是国家治理与协商民主同一的根本原则,公民精神是国家治理与协商民主共同的理念诉求。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协商民主提供承接载体,反之,发展协商民主也需要国家治理现代化架设运作平台。即,一方面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有利于为国家治理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过程中公共决策的质量,有利于国家治理过程中公共利益的实现;另一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能够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疏通协商渠道、拓展操作场域、提供坚强保障。因此,国家治理与协商民主具有逻辑上的内在契合,二者在结构上是一种互动与融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纵观新中国成立70年来政治建设历程,不难发现,有四对重要关系贯穿其中,即探寻民主和集中的辩证统一、注重民主和法治的有机结合、追求民主和稳定的动态平衡以及统筹民主和发展的相互协调。新时代,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为持续创造经济发展奇迹和政治稳定奇迹提供坚强支撑,就必须全面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建设历程,深刻洞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特点及规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先进性,体现为拥有历史合理性、体系科学性和政治引领性,符合民族复兴和现代化伟业的要求,治理效能显著高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性,集中体现在有更加真实、广泛、持久的代表性,形成团结奋斗而不是恶性竞争的政党关系,在决策上更加民主高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独特性,体现为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生态坏境保护制度和社会治理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性,集中体现为以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提供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5.
民主与治理属于制度体系的两个组成部分,民主的良性运转与治理的民主化在政治发展的视野中具有统一性,他们共同决定了制度体系的质量及其政治绩效,因而也影响着政治发展的走向和进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对我国制度体系的再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形态在治理过程和实施机制上的变革,治理现代化就是治理机制在压力之下向现代化的制度形态不断适应和契合的过程,它不仅体现了我国国家治理模式的转换,更意味着我国高度民主的制度形态在现实治理过程中的落地和生根,是民主与治理的融合与统一。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唯有以民主规制治理、以治理适应民主才能根治发展困境,并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6.
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政治安全之间具有深层关系。一方面,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可以在根本上解决国家政治安全所遭遇的困境与难题;另一方面,国家政治安全又是推进和最终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视野下中国政治安全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国家治理的功能类型及能力方面与现代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国家治理在民主与科学方面还难以充分满足社会发展及公众期待;国家治理过程及结果在公平系数和正义刻度上还与民众需求有一定距离。全面深化改革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根本举措,要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应有作用,促进国家治理体系服务的均衡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走上法治化轨道。  相似文献   

17.
为了回应党内外、国内外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强调重申:"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并提出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四个基本要求:"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推进社会参与制度的建设正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会参与制度是社会经济和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参与作为一种民主形式,其运用范围十分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人民政协民主监督要有新责任新任务,要立足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强化民主监督功能,实现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与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机结合,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治体制的功能和积极作用,发挥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制度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突出体现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进一步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价值坐标;把提升制度现代化水平、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进一步强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制度支撑;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进一步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法治基石;把凸显制度治党、优化政治生态作为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管理干部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政治保障。这四大战略,相互促进、整体实施、成效卓著,集中展示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方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理论贡献概括为优化治国理政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