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佩里·安德森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中明确提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曾发生哲学转向的现象。佩里·安德森通过对"编史工作"与"理论建构"、"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剖析,结合"哲学转向"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发展,提出了个人的预言和希望。佩里·安德森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向论启示我们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理论与实践、关注领域等方面的研究,汲取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长处,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2.
<正>编者:首届由中国主办的"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日前在京召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创新与发展已成为中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如何科学认识这一问题?《光明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王伟光,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给出解读。问: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在当今时代仍不过时,并拥有强劲的生命力?王伟光: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南。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是由其科学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发展史上,毛泽东直接针对资产阶级"天赋人权"的唯心史现命题,明确提出了"人赋人权"的唯物史观命题.文章从人权的存在根据、现实中人权的具体性和历史性、阶级社会中人民人权享有程度、共产党执政权利的获得和使用等方面,来解读毛泽东的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4.
20近年来国内学界围绕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体、媒介、地域、特点、三次论争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存在不足。新时代推进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深入化,要着重把握以下三点:在研究思路上,以现代史学与后现代史学思路深入推进专题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应采纳概念史、阅读史、身体史、心灵史等相关研究范式;在研究内容上,重点对"小人物"以及以往学术界未展开详细考察的相关人物、边缘地域、海外史料进行剖析解读。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春潮在神州大地荡漾开来,给先进的中国人带来了用无产阶级宇宙观观察中国和世界的工具。本文通过对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李汉俊在这方面成果的透视,希望能够促进这方面内容研究的展开,从而全方位地展示我国初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史。李汉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突出贡献之一,就是通过较系统地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来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地位,并进一步宣传科学社会主义。这方面的成果集中在他的《劳动者与“国际运动”》一文中,此文约2.3万字,分三次在《星期评论》第51、52、53号(19…  相似文献   

6.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从中国现实出发,以古今中西哲学思想为理论视野来阐释中国道路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在本体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概念和方法梳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理基础;在认识论上,通过比较和联系马克思哲学及中国哲学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强调特殊的中国特色和普遍的世界意义之统一,并阐明中国从自身的现实出发积极占有现代性成果同时扬弃资本主义现代性矛盾的中国道路,在文明类型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在方法论上,用富有时代内涵和思想力量的“第二个结合”阐释构建时代新文化的行动指南,探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联系和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第一次完整、系统的阐述。《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由此开创了世界无产阶级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革命的新纪元。一个半世纪以来,它已被译为两百多...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从历史纵深审视现实不难发现,岁月磨砺并未埋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并未因苏联解体而销声匿迹,相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步,"历史终结论"不攻自破,世界社会主义呈现出光明前景。一、《共产党宣言》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  相似文献   

9.
苏俐晖 《理论建设》2020,36(1):88-93
妇女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进行文本解读,有助于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根基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核心,即劳动分工这把钥匙。理论文本上的深入剖析对思考现实社会中的妇女解放命题具有重要启示:妇女解放需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以生产力的发展、历史的进步为基础;妇女参与社会生产劳动、实现经济独立,是提升自身地位的前提;在当前社会进步已为妇女解放提供社会土壤的基础上,观念意识的变革重塑对妇女解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阿尔都塞从《资本论》文本的研读得出马克思的"症候读法",并用其对马克思哲学思想本真进行解读,认为在马克思哲学思想形成过程中存在一个从意识形态向科学转变的"认识论断裂",从而实现了理论"总问题"的革命;他提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的反人道主义"并遭到理论界严厉批判,面对批判,阿尔都塞进行辩解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独特的关于"意识形态一般"的理论。辩证分析阿尔都塞的解读方法及理论结论,对深刻认识马克思哲学思想本真、有效进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具有一定启发。  相似文献   

11.
《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中国化的开篇著作,系统阐释了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蕴含着丰富的矛盾观点。从《矛盾论》中探析深化改革开放,一方面,《矛盾论》中蕴含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理论基础;另一方面,《矛盾论》中所阐释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对于理解深化改革开放的现实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如此,《矛盾论》中所表达的矛盾观对深化改革开放有着重要的实践启迪:一是要秉持“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的改革共识;二是要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三是要牵住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牛鼻子”;四是要弹好增强改革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的“钢琴”。  相似文献   

12.
"相结合"和"涵化"是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两种常见解释模式."相结合"模式有着权威的理论论据和广泛的认可度,能够比较好地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素、结构和方法;"涵化"模式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够揭示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提升青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光荣使命和重要课题。这需要以感悟马克思的精神境界和伟大人格为出发点,增强青年对马克思生平的情感认同;需要以"学精、悟透、用好"马克思主义为关键点,引导广大青年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需要以网络彰显马克思主义之魅力为切入点,自觉促进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向青年理想信念、情怀志趣的积极转化。  相似文献   

14.
杜梅萍 《前线》2016,(4):48-48
正《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是列宁于1913年3月为了纪念马克思逝世30周年而写,最初发表在俄国布尔什维克主办的《启蒙》杂志上。列宁写这篇文章时,世界正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夜。此时,沙皇的反动统治和反革命势力用各种方法来反对马克思主义,企图从思想上解除革命群众的武装;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也公开散布宣扬"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谬论,妄图以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15.
胡乔木同志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一文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人的价值这个现在已经成了“很时髦而又被弄得很混乱”的问题,作了精辟的阐述,对在这个问题上违背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进行了科学的剖析,为我们提供了用理论回答现实问题,用说理、讨论的方法来解决人民内部思想认识问题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被誉为生活哲学,重点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任务是要改变人们生活的整个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审视生活以及指导生活的世界观,已经将生活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归宿。文章结合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中国化的现实语境,挖掘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当代价值,探究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内涵,并解读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意蕴。  相似文献   

17.
《探索》2019,(6)
由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提出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范畴有着独特的含义,既指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全球发展的前景、趋势和意义,也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经形成与将要形成的理论样态、发展进程和世界影响。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主题是,一方面基于全球资本主义批判和替代性道路规划的高度,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在新世纪新形势下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和普遍幸福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通过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来解决各国面临的时代课题,特别是基于社会主义中国已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的事实,凝练中国经验,创新理论形态,凸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及其世界历史意义。创新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基本要义在于,充分而彻底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和21世纪全球的客观社会现实,在解决时代课题中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每周评论》是中国国内较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刊物,它抨击了反动军阀的黑暗统治,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刊物在报道世界革命动态的同时,还积极关注国内劳动界现状,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社会现实。《每周评论》作为宣传媒介,引导了许多同类刊物的发展;作为小型政治刊物,启发了劳工阶级觉悟,鼓舞和指导了工人群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着不容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统一的法律的观点,这是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进程中法律发展方向的基本看法。只有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解读法律全球化,迎接法律全球化的挑战,努力由法律全球化中的学习者发展为法律全球化中的引领者,才能担负起法律全球化世界性建构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21,(8)
"四史"中涵养着丰富的资政育人、治国理政的智慧。从价值考量、现实意蕴、实践理路三个维度剖析"四史"培育是澄明"四史"价值,助推其落地生根的内在要求。具体而言:准确把握党和国家所处历史方位、理解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增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自信是其价值考量;纠治现实历史虚无主义、涵养孕育科学历史思维、凝聚历史价值和共识合力是其现实意蕴;协同常态保障,推进其常抓常新、抓住节点重点,助力其走深走实、讲好中国故事,推动融入日常是其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