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有学者发表署名文章,质疑中国文明是世界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文中认为: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无疑是"有古而无今"的中断(消失)的文明,而古印度、古希腊文明则是没有发生过中断(消失)的文明。因此,不能说中国文明是世界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但实际上,古印度、古希腊文明发生过中断(消失)是史学界几乎没有争议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中华文明生态文化观可谓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根"与"源"。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开门见山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这些生态文化集中体现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取之有时、用  相似文献   

3.
福泽谕吉(1834—1901)是日本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生于德川末期的下层士族家庭。幼年时期,他的父亲在封建制度下愤愤不平,抑郁而死,从此使他对封建制度产生了反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看清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也认识到日本正面临着外来的威胁和欺侮,国家的独立难以保障。他深为日本内忧外患的处境感到担忧,力求探寻一条使日本通向国家富强、文明开化的道路。因而,他大力传播和宣传自由民权思想,鼓励日本人民学习科学,兴办企业,争取民族独立和文明富强。福泽谕吉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实践》2020,(3)
正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阈下的文明概念,区别于近代以来西方理性主义的文明内涵,其卓越的理论贡献在于,它抛弃了资产阶级思想家抽象的、笼统的文明概念,并对其固有的对抗性矛盾和不同性质的社会发展阶段的文明现象以唯物史观进行了的分析。马克思主义不是把文明当作一般永恒的范畴来考察,而是从一定阶段的历史的具体形式来考察,把文明视为历史发展的产物。2018年自治区两会上,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文明内蒙古和让文明成为内蒙古的气质和形象。文明内蒙古的提出与践行,  相似文献   

5.
论马克思生态观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生态思想理论发端于两个有关实践的关键性概念,一是“对象性活动”概念,二是“物质变换”概念。马克思生态观的基本内涵:人直接是自然存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自然的解放和人的解放是同一个社会历史过程;服从资本统治的逻辑是造成人与自然对抗关系的真正社会根源;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马克思生态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明的发展依赖于制度。邓小平从制度文明入手 ,论述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先进制度 ,改革各项具体制度 ,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的问题。邓小平还提出了社会主义文明建设重在发展和建设 ,“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者协调发展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7.
青年毛泽东的西方文明观王红续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与西方的关系日益密切。西方一面将中国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一面又将西方文明展现在中国人面前。为挽救民族危亡、振兴中华,一代代仁人志士,睁眼看世界,认识这个光怪陆离、与中国文明迥然相异的西方文...  相似文献   

8.
伍廷芳长期身处东西两种文化之中,对东西方文化优劣的认识有着他人难以企及的深度与广度。历史进化论是其文明观的逻辑主线。科学性多于情绪性、开放性多于封闭性、兼容性多于排拒性是其文明观的基本特色。伍廷芳的文明观彰显了历史的正当性与历史的合理性,为后世学者进行中西文明比较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党建》2014,(9)
正~~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生态文明观的形成,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做出历史性回答的基础上,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具体的建构,开创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生态观的形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于建设人人幸福、家园宜居的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观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动力源泉。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观,对于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论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文明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和标志。建设生态文明,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手段的支持和法律制度的保障,更离不开生态文明观念的支撑。生态文明观念是发展生态文明的依托和动力来源,而生态文明观念的形成又离不开生态文明观教育。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任务历史地落到了大学生的肩上,大学生理应成为护绿的卫士、环保的先锋。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观念的教育对于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大学生本身全面素质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充分认识大学生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3.
14.
态度和力度     
态度和力度这两个词,在我们工作生活中很吃香,好多讲话、报告,多是先讲端正态度,再说加大力度,好多事这么一弄,便出活出彩出成绩,显魄力威力号召力.因此,态度和力度,成了一些人开展工作的口头禅,推动工作的关键措施,做好工作的经验之谈.既然态度和力度与我们如此悉悉相关,就大有说一说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态度和力度     
徐珂 《共产党人》2005,(14):55-55
态度,是内心的想法和表现。力度是指音乐的强弱程度,人们借用过来,指对某项工作在领导、措施、行动筝方面予以强化。态度和力度是对立统一的.态度决定力度。力度保证态度,没有好的、正确的态度,力度越大越槽;力度影响态度,力度上不去,态度再好.也是一句空话,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加大力度的时候,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重要任务,强调了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目标要求,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基于伦理学的角度,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可从人性向度、社会向度、发展向度三个方面来解析:"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的"的人性向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向度;"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发展向度。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观的理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观是在深刻认识与把握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治国理政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当下世情国情党情并针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而阐发的战略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对于生态文明的高度自觉,开创了生态文明思想认识与实践的新境界,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最新理论成果,开启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观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概括起来主要包括生态文明的全球命运共同体论、国家治理体系论、人民福祉论、制度保障论、系统建设论和"两山"协调论。  相似文献   

18.
<正>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并深刻阐述了“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2021年和2023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都将政党责任列为会议主题,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政党责任的重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责任在文明观领域也有着深刻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文明观锚定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致力于解决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难题,向世界展现了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图景,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追求全人类共同利益、实现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福祉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20.
陈云作为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历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并就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陈云的生态文明观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以及我国传统生态文明思想。陈云的生态文明观蕴涵着统筹兼顾思想:正确处理控制人口规模与经济建设关系;森林、土地和水等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保护,促进生态资源环境的永续开发利用等。陈云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继承和创新,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如何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