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世价值论"是资产阶级学者"发明"的一种理论,其哲学基础是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形而上学方法论。资产阶级学者无法用阶级社会的眼光去发现超越阶级和历史发展阶段的价值观念,这是西方"普世价值论"的根本局限。对于"普世价值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深入分析其错误本质的同时,进一步将"普世价值论"与"普世价值"予以明确区分。  相似文献   

2.
在价值观领域确实存在人类普遍认同、具有共性的"普世价值"观念。但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宣扬的"普世价值",不同于一般学术意义上的"普世价值"观念,具有鲜明的政治企图,其根本政治目的是通过资产阶级"普世价值"观念的宣传,确立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心地位,是话语霸权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是对于边界意识的反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里的主导地位,是对边界意识的自觉运用。  相似文献   

3.
雷瑜欣 《学理论》2011,(32):51-52
2008年以来,中国社会思想领域掀起了一场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中国学界围绕普世价值的定义与内涵、普世价值是否存在、普世价值的实质与动机、普世价值的实践意义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争论,不同立场、观点和结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如何正确看待与分析评价"普世价值"已成为现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问题,甚至关系到社会和谐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本质,重在整体观念,强调国家社会个人的全面价值提升,其落脚点是为人民服务;西方"普世价值"体现资本主义本质,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等,其落脚点是个人。对于反对封建制度而形成发展的资产阶级"普世价值",无产阶级在争取自身解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可以而且应当吸取这些价值理念中的合理因素。今天,我们不必过分贬低这种"普世价值",也不必将它视作洪水猛兽。所谓的"普世价值"论,存在着许多实践上和理论上的缺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突出中国"特色"的同时,也蕴含着人类社会"一般"的价值理想。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丰富这种价值观,使它对于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发挥应有的贡献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普世价值"问题的争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普世价值"已经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关于是否存在"普世价值"、什么是"普世价值"、如何看待"普世价值"等等一系列问题,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对当前国内关于"普世价值"的论点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观点:"普世价值"存在基础是人类共同的人性;"普世价值"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普世价值"由于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而不断成长;"普世价值"是人类永恒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从价值哲学的角度来看,“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效应,其本身所具有的主体性、相对性和多元性决定了其追求的是主观的合目的性.“普世”是源自西方的一个宗教概念,在其自身发展和技术理性的社会背景下逐渐具有了“规范性”、“普遍性”的含义,其内涵实质上是一种真理意义上的普遍性和标准化,追求的是客观的合规律性.“普世价值”是“普世伦理”在价值领域的一种扩展,本身就包含了意识形态的意义.“普世”与“价值”在本质上的对立表明“价值”是无法“普世”的,因而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西方文化渗透的主要方式与手段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西方国家更加热衷于文化渗透这一温和手段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侵略与迫害。鼓吹"普世价值"来实现其"西化"与"分化"的目的。近些年来,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凭借其强势的话语霸权不断向社会主义国家鼓吹、兜售"普世价值"。这种"普世价值"带有鲜明的西方意识形态倾向,以分化为手段,西化为目的,将中国纳入到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政治、文化体系中,企图以"润物细无声"的温和方式来改变社会主义国家主流意  相似文献   

8.
《求知》2016,(6)
正近年来,普世价值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普世价值"一词频频出现在网络、报刊等媒体上,成为一个新的流行语。但是,"普世价值"作为西方掌握话语权的一个概念,理论上错误明显,实践上危害极大。因此,应该用共同价值进行正确引导,以澄清普世价值问题的迷雾。一、普世价值的谬误"普世价值"有其特定的内涵,指的是"民主、自  相似文献   

9.
《求知》2017,(3)
<正>侯惠勤在2017年第1期《求是》杂志撰文指出:一、"普世价值"论争的本质在于:不是有无共同人性、有无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抽象争论,而是关于资本主义制度是否具有普世性和永恒性、中国是否要搞"全盘西化"的重大政治原则问题。"普世价值"一旦还原为政治价值,其"人类共同价值"之表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之实的矛盾马上就  相似文献   

10.
打开"普世价值"论争的症结,需要我们对"普世价值"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区分作为抽象的理念层面的"普适价值"和作为当下中国现实形态的"普世价值",区分作为西方人鼓噪的"普世价值"和作为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的"普世价值"。为了在思想层面上产生持久强大的凝聚力,我们需要倡导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不是充满各种认识迷雾的"普世价值",并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旋律,统摄"普世价值"的论争。  相似文献   

11.
坚持辩证法反对极端主义思维《北京日报》2008年11月17日发表俞可平的文章,俞可平在谈到关于"普世价值"讨论时指出,我觉得在这场争论中有两种极端观点是令人担忧的。一种认为普世价值就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共同价值,其  相似文献   

12.
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使自然权利成为普世的价值规范的同时,也使人权普世价值观陷入一种反历史的困境;在实践中,只有克服人权普世价值的理性主义的技术霸权,把人权普世价值和具体的环境相结合,人权普世价值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3.
"普世价值"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遍价值"来自于统治阶级特殊利益的"普遍化"。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性扩张,其"普遍价值"演化为世界范围的资本主义"普世价值",它具有阶级性、民族性和历史局限性。我们认为,取而代之的将是代表着历史进步方向的无产阶级所倡导的当代普世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这一普世价值的核心内容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构建马克思主义普世价值观,是实现意识形态领导权和主动权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的主阵地,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进行马克思主义普世价值观教育可以有效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导权。  相似文献   

15.
<正>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强国利用经济科技先发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大肆进行文化输出、价值渗透和观念塑造,企图以资本主义"普世文化"取代各个民族"个性文化",以资本主义"普世价值"取代各个思潮"价值追求",以资本主义"普世道路"取代各个国家"独立探索"。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6.
邢振红  郭小卿 《学理论》2010,(21):87-89
中国共产党多次提出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伟大工程,能否顺利实施这一工程,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的实现。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复杂,特别是价值观上的渗透与反渗透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西方普世价值在我国的渗透不容忽视。拟从分析西方普世价值对我国渗透的视角浅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特色国家安体系中,政治安全是根本。在政治安全中,政治意识形态安全最具现实性,它正面临着僵化与自由化的双重挑战,特别是在全球治理背景下,这双重挑战更加复杂、严峻。美国推广"普世价值"给中国政治意识形态安全带来的严峻挑战,中国需要统筹兼顾国家安全与和平发展,反对自由化与防止僵化,不断完善应对战略与策略。  相似文献   

18.
"普世价值"登场的时代背景和所应对的现实问题,决定了普世价值的本真精神是宽容、多元和自主,事物在存在论上所蕴含的"形上"与"形下"双重意义,决定了人们关于"普世价值"的交流往往陷入"形上与形下相扭结"的话语误区,唯有澄清普世价值的本真精神,摆脱形上与形下相扭结的话语误区,直面观念分歧背后利益立场的偏差,才能使人们在普世价值问题上达至融通性共识。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之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新发展,是适应新世纪新阶段新挑战的意识形态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紧密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牢牢把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对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要求,积极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有力的价值支撑,而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讲价值需求,脱离世界观、历史观讲价值观,脱离社会基本矛盾讲人性法则,甚至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消解在所谓的‘普世价值”之中。  相似文献   

20.
李云 《理论导刊》2002,(11):48-50
马克思认为,人的存在方式决定人的本质内涵。人的存在是“类”存在,因而人的本质是“类”本质;人的“类”存在是实践存在方式的一种具体表现方式,“类”本质也就成为实践方式的内在特征和价值取向。“类”本质思想的确立,既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为理论根据,同时它也是现时代人们追求普世价值、呼唤普世伦理、创建和谐美好生活的要求在哲学观念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