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近两年来,上湖乡党委、政府坚持执政为民、藏富于民的理念,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蔬菜产业,让农民找到了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全乡3.2万亩耕地面积,蔬菜面积达2万亩以上,是目前江西省规模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去年,乡农民人均年收入接近4000元,比2000年农民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翻了一番.为拓宽蔬菜销路,促进农民增收,乡党委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创建流通协会为载体,努力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建工作新路子,开创了"把支部建强,把产业做大,把流通搞活,把群众带富"的党建工作新局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2.
张季 《探索》2001,(3):107-110
本文主要论述将花卉产业作为重庆渝北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使之成为农业经济的增长极。文章从产业效益比较、地租效益比较和环境效益比较角度来研究,提出了建设中心交易市场来带动产业发展;引进龙头企业来壮大产业实力;通过培育名优品牌来提升产业档次和加强管理优化产业环境。分析了规划、政策、人才、示范及服务等问题,探讨了依托重庆市场,发挥交通优势,创建花卉基地并进而通过“彩色农业”的发展,开拓农民增收新途径的新型产业模式。  相似文献   

3.
经济扫描     
《党的建设》2012,(4):23-23
近年来,我省着力推进蔬菜、苹果、中药材三大产业扶持办法落实,狠抓园艺作物标准园和棉花高产创建,全省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向优势区域集中,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幅度提升.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立足丰富的农业产业资源和农村劳动力,依托农业园区开展党员短期培训实践基地建设,创建"学校+基地+农民"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模式,实现了农业产业发展、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业科技推广的目标。一、铜仁农业产业园区培训基地建设基本情况自2010年以来,铜仁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提出了  相似文献   

5.
去年金溪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居全市第一,农业和农村工作分获全市第一名和全省"先进县"等荣誉称号.我们主要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增加农民收入. 一、壮基地,调优结构促增收.一是产业引导.成立四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四套班子领导基地建设挂点制度.  相似文献   

6.
正道真自治县聚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添绿三大目标,着力发展蔬菜、食用菌等"立竿见影"的产业,着力成为成渝都市的"菜蓝子"。初夏时节,走进道真自治县阳溪镇火烧园产业示范基地,满山遍野的花椰菜青翠欲滴,清风徐来,散发出扑鼻的芬芳。按照目前的种植面积计算,基地可实现蔬菜产值3400万元,片区农户人均年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7.
正花溪区马铃乡谷中村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占54%的民族村寨,还是一个乡村旅游盛景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民族风情浓郁,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250天,林地2万多亩,水资源丰富,生态良好,集自然景观和乡村风貌、民族风情、人文故事、特色民居等人文景观于一体,房在山中、人在林中、鸟在空中,犹如人间仙境、世外桃源。一、明晰生态发展思路,经济发展百姓得实惠。谷中村地处马铃乡规划建设的"一带、一园、三区、四基地"的产业带上,在推进扶贫开发、建设同步小康的背景下,依托生态优势资源,完善基础设施,通过产业项目带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会宁县抢抓脱贫攻坚政策机遇,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助农增收致富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累计投入资金近6亿元,沿国道247线集中打造蔬菜产业带,在16个乡镇建设30892座塑料大棚。  相似文献   

9.
正5月31日,省委农工委、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培育农民增收新产业新业态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的通知》,确定崇州市、米易县、松潘县等25个县(市、区)为2016年创建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培育农民增收新产业新业态示范县(市、区),创建期1年。四川将对年度考核合格者给予授牌,并通过以奖代补方式予以补助。  相似文献   

10.
西青区辛口镇是个农业大镇。镇内五水环抱,林木覆盖率高达24%。这里,水清、岸绿、空气清新,俨然—个天然大氧吧。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辛口镇或为我市老牌“菜篮子”基地。近年来,镇党委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为着力点,加速提升传统产业,带动蔬菜产业全面升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模式,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1.
武山县采取政府推动、科技带动、市场拉动、服务联动、产业互动等措施,使蔬菜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8亩,总产量73万吨,总产值6.84亿元。蔬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3%。武山县被列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县、全国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县、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韭菜、胡萝卜...  相似文献   

12.
宣恩县农业资源丰富,立体生态农业特征突出,拥有丰富的茶叶、水果等资源,享有“中国贡品之乡”、“中国白柚之乡”等美誉。近年来,宣恩县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全力创建“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县、优质烤烟生产县、生猪养殖调出大县、全国民族民居建设示范县”,基本形成了以烟、茶、果、畜、药、菜为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初具规模的特色农业生产体系。农民从特色农业中获取的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70%以上,特色农业已成为农民稳定增收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3.
正铜仁立足特色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药材产业基础,依托得天独厚的养生养老资源,力争到2020年,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医养结合示范基地、户外运动休闲基地、武陵山医药集散中心、智慧医疗示范基地,创建成为全国大健康医养产业示范区。荣膺"中国营养健康产业示范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市""梵净山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区"等头衔的铜仁市,立足特色资源禀赋、区位  相似文献   

14.
正枫香镇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通过加强领导,坚持科学规划,强化系统思维,遵循客观规律,培育致富产业,改善人居环境,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生态宜居建设。一、具体做法(一)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助农增收镇党委、政府结合本镇实际,经多方努力,多措并举,群众积极参与,村民大力支持配合,依托本镇区位优势,以"三变"改革为统领,有效解决了资源  相似文献   

15.
江华是传统的山区农业大县,属典型的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应该立足县情,以“生产发展”为中心环节,以培育绿色经济、生态休闲经济等特色经济来提升市场竞争力————依托丰富的农林产品资源,发展绿色经济。江华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县之一,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县内林农产品十分丰富。近年来,我们在搞好调研的基础上,多管齐下,多策并举,逐步将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经济优势,有力地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一是建基地,实行区域化生产。按照“农户—基地—企业”、“农户—基地—市场”等模式,沿207国道农区乡镇建立了万亩优质稻、无公害蔬菜、…  相似文献   

16.
正肇兴镇在旅游带动脱贫上凸显强劲的引领作用,通过深化旅游共享改革,强化机制建设,创建了旅游带动脱贫模式,强化资源资产利用实现增收,带动了全镇脱贫增收。强化民族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增收。大力发展侗绣、侗染、侗织等民族特色工艺,培养绣娘、染娘、织娘,支持和鼓励侗品源、九潮定八服饰、彦婷刺绣等3家传统工艺农民专业社,搭建了肇兴妇女民族手工艺产业发展"培训、展示、生产、交流"等服务平台,通过贷款贴息、生产补助等方式,采取政  相似文献   

17.
武文诣 《共产党人》2010,(17):47-48
面对农村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如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是一项重大课题。2009年以来,中宁县对农村土地流转,转变农业经营方式进行了探索和创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广州农艺食品发展有限公司建设供港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助推了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成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王俊荣 《实践》2007,(7):27-27
近年来,新巴尔虎左旗在新牧区建设中,依托地域、资源、产业等六大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夯实了"富民工程"。依托草场优势引民富全旗有2600万亩天然草牧场。长期以来,牧民靠天养畜,自然放牧。为打破传统经营模式,各级党组织从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牧民群众增收的角度出发,依托丰富的草场资源优势,走科学养畜和建设养畜之路。白音贡嘎查党支部通过优化畜群结构,改良品种,培育出了新品种——呼伦贝尔羊,当年在自治区注册,成为呼伦贝尔肉羊基地。支书好  相似文献   

19.
《学习月刊》2012,(20):113-114
湖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农信联社)是我省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在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省农信联社紧紧围绕支持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的政策要求,深入调研,认真规划,采取多种措施,深入推进农村的产业升级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新农村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开端。做实"三万"活动推动新农村发展"办实事、促发展"是"三万"活动的宗旨之一,也是老百姓所思所想所盼。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是省农信联社"三  相似文献   

20.
《党史纵横》2014,(10):64-64
正凌源市四官营子镇是远近闻名的保护地蔬菜生产基地,全镇现有保护地1.5万亩,专业合作社2个,年产反季蔬菜亿斤。多年来,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形成了组织引领、技术保障、政策扶持、市场牵动的"四位一体"市场经营模式,有力促进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组织引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四官营子镇保护地产业起步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时农户自行发展,没有一定的规模,也不能达到预想的效益。四官营子绿星蔬菜专业合作社就是根据保护地发展良好趋势,为谋求全体成员共同利益而成立的从事反季节蔬菜生产的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