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习近平关于新型政党制度的论述,立足中国政党制度70年的政治现实和实践经验,深刻阐明了中国政党制度深厚的历史基础、理论根基、文化根脉、独特优势,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政党制度理论体系,打破西方政党理论话语霸权,提升中国政党制度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重要论述的新理论与新实践是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生动体现。从生成逻辑上看,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重要论述,构建了理论继承、实践经验、现实批判的三重逻辑。从主要内容上看,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重要论述以人权本体为核心要义,涵盖了人权路线、人权目标、人权保障和人权治理等五个维度。从现实意义上看,习近平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行动指南,是世界人权事业发展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重要论述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主要侧重于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重要论述的产生背景、理论来源、主要内容、基本特点、重大意义、贯彻执行等方面。今后研究的重点应进一步加强对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重要论述产生发展脉络的研究、同新中国前几代最高领导人相关论述的比较研究、具体工作领域贯彻执行研究以及多学科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文化自信的系列重要论述,鲜明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文化自信思想主要包含对中华文化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创造的自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精神的自信,蕴含着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马克思主义理论基因和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的坚定信念,蕴含着对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和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坚定信念,蕴含着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蕴含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推动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当中,强调坚持文化自信既是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立足世界的根本,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走自己的路,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为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本文主要从为何要文化自信、凭什么文化自信、如何增强文化自信三个方面,深入研究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领悟其中的丰富内涵,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民生福祉、民族生存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从国家、全球生态发展两个全局角度深刻地回答了“何以必然的历史演变逻辑”“何以科学的生态文明理论基础”“何以践行生态文明实践创新”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一系列关于生态的重要理论与实践的阐述构成了完整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党和国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蕴含着鲜明的创新思维,同时也显现出宏富而博大的思维谱系。基于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重要思想生成和发展的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分析,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三重向度:从历史—现实、国内—国际的双重视域透视其战略高度;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域透视其理论深度;从"最大公约数"与"最大同心圆"的视角透视其思维广度。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具有严密的生成逻辑、丰富的核心要义和深刻的价值意蕴。习近平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实现了历史、理论和现实三重维度的统一,科学回答其“从何而来”的本源问题;习近平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剖析了新时代要“实现什么样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怎样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等系列问题,系统阐明其“以何而成”的内涵问题;习近平关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彰显了重大的理论、实践意义,完整阐释其“意旨何在”的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统战是数代中国领导人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重要思想,主要内容为"以人为本,本周邦宁"的核心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基本原则、"美美与共,和合共生"的实践标准,需从落实现时统战策略、挖掘利用文化资源、逐步完善文化统战等维度巩固文化统战工作。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统战的重要论述的分析与应用,以发挥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强化以文化自信为基础的统一战线以及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指导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形成的国际、国内历史背景出发,浅析了其理论来源、文化根基、实践来源等社会历史条件。同时,本文通过详细的分析和总结了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论述其已经从思想创新走向政策创新乃至实践创新。思想、政策、实践这三个相互关联的创新体系,表明了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关于妇女工作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基础上,厚植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解放事业的实践探索,面向新时代妇女发展的现实需要生成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工作的重要论述强调了新时代妇女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明确了当今妇女运动的时代主题,阐释了妇女群体的重要地位,提出了男女平等新的时代内涵,指引了妇联组织的改革发展,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这些新思想、新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指导了新时代妇女工作的开展,也为世界妇女事业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工作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理论内涵、时代价值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和总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对科学把握新时代妇女工作基本规律,推进妇女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关于政党协商重要论述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价值,理论方面是中国共产党政党协商理论的最新成果,指导新时代政党协商实践的理论武器;其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凝聚共识、智慧和力量,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利于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为全球治理和人类和谐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有着厚重的理论渊源和深刻的实践底蕴,它既是对马克思人的依赖关系的"自然形成的共同体"、物的依赖关系的"虚幻的共同体"的发展,同时也是对马克思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真正的共同体"这一理论预设的过渡实践。这一原创性理论成果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政治远见和战略智慧,对破解世界性难题和实现世界和谐发展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思想重要论述的理论指引。马克思对其文化进行了多方面的论述和分析。马克思从内涵、特征、内在机理等方面对文化展开了论述,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因此,对马克思文化观的研究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南,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是其扶贫思想的主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理论渊源主要体现在对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关于反贫困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国传统民生思想的弘扬和延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几代领导集体在反贫困问题解决中的实践总结、经验积累和理论升华。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其重要论述提出了中国减贫的目标方向、底线原则、动力机制、实践路径问题,为解决中国贫困问题提供了一个聚焦问题、紧扣现实、逻辑严密的"目标——底线——动力——实践路径"减贫理论框架。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减贫理论,是指导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推动中国实现全面脱贫的思想指南,为世界反贫困实践提供了中国智慧,贡献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指导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的理论武器。本文先就这一重要论述的形成基础、深邃内涵和重大判断、政党协商论断新成果和坚持党的领导是发展协商民主的根本保证四方面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然后从其实现途径、理论武器、行动指南和重要支撑归纳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阐述了深刻的法学原理、展现了深厚的历史底蕴、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凸显出我国的理论自信与文化自信。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以阶级意识和社会主义国家观念为出发点,对社会主义法与道德的关系作出论断,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做了理论铺垫。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百年进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关于法制与道德建设的观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产生了邓小平理论关于法制与道德建设的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论述、科学发展观关于法治与道德协调发展的论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走向良法善治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从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点和国情与党情的现实基点出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历史观,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继承和发展,为新时期历史研究指明了方向。习近平的历史观主要包括历史功能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历史研究原则、领导干部读历史、运用历史诗文、典故等。习近平的历史观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推动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深入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形成了关于青年工作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从理论逻辑来看,培育新时代中国青年是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的需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需要,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需要;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青年是党领导人民伟大历史进程中的重要力量,关心重视青年团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历史经验,培育新时代中国青年是肩负时代使命和完成历史任务的需要;从实践逻辑来看,培育新时代中国青年符合世界发展变革和国际开放合作的客观实际,顺应了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具有明确的实践要求和现实的路径方案。  相似文献   

20.
浙江是习近平关于反贫困重要论述的重要孕育地。习近平关于反贫困重要论述来自实践、根植基层。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对于反贫困工作作出了科学谋划,极具战略眼光。研究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的一系列反贫困实践探索,有助于从历史的动态发展视角加深对习近平关于反贫困重要论述的整体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习近平关于反贫困重要论述的形成脉络和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