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唯实》1982,(Z1)
毛泽东同志在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科学的毛泽东军事思想。他的许多论述中国革命战争问题的重要著作,是我们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光辉典范。《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就是这样的代表作之一。一、《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发表的历史背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1936年底毛泽东同志为总结革命战争的经验而写的。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和他的战友们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政治主张和军事思想,建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在《战争和战略问题》这篇著作中,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阐述了战争和战略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首要地位,以及我们军事工作的发展和战略方针变化的具体道路,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战争和战  相似文献   

3.
王建铨 《新视野》2000,1(5):48-50
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是一部创造性地运用全局与局部关系的辩证法解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问题的光辉典范。它是一部军事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我们不仅能学到毛泽东关于全局与局部关系的辩证法的军事战略知识,而且能学到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即毛泽东是如何创造性地运用全局与局部关系的辩证法解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问题的高超的战略思维方式和思维艺术。因此,这部著作对于提高我们干部队伍的素质,特别是中青年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更好地分析和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4.
北京党史是我们党校的重要课程,去年我们在两个班开设了这门课程,并且组织党史教研室教师编写了《北京党史》(讨论稿),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今后我们要把讨论稿改写和修订成初稿,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我在参加北京党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初步感到有以下问题还需要深入进行研究。一、研究北京党的工作的特点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任何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人,不但要研究一般战争的规律,还要研究特殊的革命战争的规律,还要研究更加特殊的中  相似文献   

5.
正罗荣桓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学到的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的思想方法,不仅影响了他在山东敌后抗战的战略战术,而且影响着新中国成立后他对许多问题的思考。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伟大战略家,他最有代表性的专论战略的著作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那是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
为了总结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培养战胜民族敌人的真正能干的高级指挥员,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决议有关内容基础上写作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篇重要著作。为了《战略问题》的写作,毛泽东曾经系统阅读和学习过许多相关书籍。毛泽东在这篇著作中重点论述了"持久战"的问题。《论持久战》中的基本思想和观点在《战略问题》中已经基本具备。这两部伟大的军事著作是姊妹篇,二者互为补充,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持久战"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为了总结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培养战胜民族敌人的真正能干的高级指挥员,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决议有关内容基础上写作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篇重要著作。为了《战略问题》的写作,毛泽东曾经系统阅读和学习过许多相关书籍。毛泽东在这篇著作中重点论述了"持久战"的问题。《论持久战》中的基本思想和观点在《战略问题》中已经基本具备。这两部伟大的军事著作是姊妹篇,二者互为补充,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持久战"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世纪桥》2016,(8)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不仅是一部军事学著作,也是一篇哲学著作。它创造性地从一般与特殊、全局与局部、主观与客观之间的辩证关系去认识、把握和指导战争,其中蕴含的战争观和方法论无不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光芒。  相似文献   

9.
象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应用于同一门经济学一样,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辩证法和认识论成功地应用于军事学,精辟地阐明并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为我们提供了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光辉范例。《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毛泽东同志诸  相似文献   

10.
《唯实》1982,(Z1)
《战争和战略问题》是毛泽东同志论述中国革命战争问题的重要著作之一,也是毛泽东同志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光辉范例之一。今天,我们重读这篇著作,学习毛泽东同志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用来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的指示,今年的干部理论学习,要着重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哲学思想;确定下来的书目有以下八篇:《实践论》、《矛盾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新民主主义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毛泽东同志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历史经验作出系统总结的一部光辉著作。毛泽东同志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分析和概括了这个时期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主要经验和教训,揭露和批评了左倾教条主义者的错误,为  相似文献   

13.
在抗日战争进行了十个月的时候,毛泽东同志撰写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此书虽是革命的军事著作,但它从哲学世界观的高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思想,去解决当时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实际问题,为我们树立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榜样。这对于我们运用革命理论于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的历史主动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党和军队长征中受到的损失还没有得到恢复、革命战争的对象将以日本侵略者为主、党和红军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广大军事干部的战略理论水平普遍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背景下进行系统阐述的。它包括要把注意力的重点投放到全局性问题的关照上,通过不断努力学习克服自身缺点、弥补短板,始终坚持独立自主,把主动行为在军事领域的要求具体化等。它的现实意义是提示今天的我们必须把理论的抽象变成行为的具体,随时随地充分认识自己面临的局势,努力补好自己的短板,在处理各种关系中必须独立自主地使用自己的力量,以高度的韧性承担好自己的具体责任。  相似文献   

15.
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看毛泽东的理论创新,应该是理解哲人毛泽东的一个很好的视角.毛泽东是中国革命斗争历史选择的引领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合格的哲人;他在正确地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写下了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有创新发展的一些重要历史性文献,如《反对本本主义》、《寻乌调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等,毛泽东的创新观点和实践探索是符合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历史进程的;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贡献,是我们党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他的经典著作《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成为指导人们认识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毛泽东终身坚持马克思主义矛盾观,他所发展和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矛盾观也给今天的人们以希望和信心.  相似文献   

16.
孟红  唐越 《实践》2014,(7):24-24
<正>1936年12月,毛泽东在红军大学所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演说中指出:"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这是我们制胜敌人的根本法则之一。"1948年1月18日,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决议草案《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又说:"当着我们正确地指出在全体上,在战略上,应当轻视  相似文献   

17.
即将开始的在职干部学哲学,主要是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十本著作。除《实践论》、《矛盾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8.
正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到达陕北。在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毛泽东利用相对稳定的局势,总结土地革命战争经验,写了两篇重要文章。一篇是1935年12月发表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系统地解决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一篇是1936年12月发表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战略方面的诸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革命战争转入战略进攻的大好形势下,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党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工作会议,听取、讨论并通过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问题的报告,作出了关于在全国范围内打倒蒋介石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时期的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等  相似文献   

20.
孔令波 《世纪桥》2004,(2):42-45
东北抗日战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是全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东方的一个重要战场。东北抗日战争,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占有重要位置。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我们研究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各个不同性质、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战争的指导规律,应该着眼其特点和着眼其发展。研究战争规律要着眼其特点,研究战争史也要着眼其特点,只有弄清某一历史阶段战争的特点,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战争史的真实面貌。东北抗日战争同全国抗日战争相比有许多鲜明的特点。一、东北抗日战争的长期性东北抗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