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飞 《前线》20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其核心要义是维护人民权利。民法典是人民的权利法,民法典对民事权利全面系统的规定是维护人民权利的基础。公权机关既有贯彻实施民法典的职责,又有不侵害民事权利和积极实现民事权利的义务,依据民法典处理好民事权利与公权力的关系是维护人民权利的关键,加强民事司法活动是维护人民权利的保障。要在实施民法典过程中,不断维护和实现人民权利。  相似文献   

2.
《兵团工运》2021,(1):40-4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总共1260条的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实施后,一些民事领域的单行法将不再有效.《民法典》规定了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多项重要制度,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有很多"亮点",你知道了吗?  相似文献   

3.
王轶 《理论导报》2020,(6):19-21
正核心阅读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立足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反映人民的利益诉求,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提供重要法治保障。民法典凝聚亿万人民的共同意志,彰显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以法典化方式巩固、确认和发展民事法治建设成果,有效回应我国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向标,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作为《民法典》中最贴近市场经济运行的部分,《民法典》合同编全面贯彻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以人为本的法治指向。这种贯彻体现在《民法典》合同编的立法方式和立法内容上,体现在其制度设置、权利义务的配置上,还体现在其以保障人民的幸福生活为己任、以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为目标的实践上。《民法典》合同编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温暖,体现着以人为本的关怀。  相似文献   

5.
民法典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部总共1260条的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民法典规定了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多项重要制度,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民法典》《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等有关规定,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行政机关虽然均享有原告主体资格,但在环境司法实践中,其原告身份还存在着重合或缺位现象,极易引起司法适用上的不确定性,不利于诉讼合力的发挥。因此,应以公共信托理论为依据,明晰行政机关的诉权来源,建议限缩行政机关的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明确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原告主体角色,立法确定行政机关发起的诉前磋商程序,以提升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效果。  相似文献   

7.
《理论导报》2020,(6):31-32
正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文章强调,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  相似文献   

8.
唯物史观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论,是衡量和决定民事立法成败的基本标尺。作为民法典开篇的《民法总则》遵循了唯物史观,彰显了其科学性和先进性,开启了我国当代民事立法实践的新篇章。随着我国民事立法实践的深入推进,系统的、完整的民法典的编纂也必须自觉遵循唯物史观。民法典的编纂必须体现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保持法的相对独立性,形成立足于我国实际、展现时代特色、彰显民族特色、集统一性与科学性于一体的民法典,真正发挥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促进我国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9.
《理论导报》2020,(6):40-41
正"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就此,人民网记者专访了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永胜。他表示,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重  相似文献   

10.
刘丹 《新湘评论》2021,(2):43-43
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既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同时又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把握好蕴含其中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对于我们准确理解民法典的精髓要义,推动民法典全面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人民性:公民权利的宝典民有所呼,法有所应。编纂一部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民法典,...  相似文献   

11.
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并已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是继我国制定的《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试行)》之后又一部重要诉讼程序法。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贯彻执行宪法关于保障公民和组织合法权益的原则,维护和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加强廉政建设,密切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对我国行政诉讼立法的特点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20,(12)
正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安排这次集体学习,目的是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推动民法典实施,以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民事法律制定实施。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在中央苏区、陕甘宁边区等局部地区就制定实施了涉及土地、婚姻、劳动、财经等方面的法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制定实施了婚姻法、土地改革法等重要法律和有关户籍、工商业、合作社、城市房屋、合同等方面的一批法令。我们党还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4次启动制定和编纂民法典相关工作,但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完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事商事法制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先后制定或修订了中外  相似文献   

13.
杨绍华  易赛键 《求是》2013,(2):45-47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已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继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我国法制建设中的又一件大事,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障人民群众民事权益和社会公  相似文献   

14.
《实践》2020,(7)
正【原文】"法与时转则治。"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经济社会生活中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变化,民法典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2020年第12期发表的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出处】出自《韩非子·心度》原文: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  相似文献   

15.
在全国检察系统率先制定出台的“案件风险评估办法”——《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规定》,同时积极探索实行刑事、民事和解制度被中央媒体聚焦;在全国地级检察系统率先设立的“案件管理中心”,加强了对所有案件从“进口”到“出口”的流程管理做法被全国地级检察系统广泛学习;率先实行的“人民监督员由人大常委会进行资格审查确认”  相似文献   

16.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民法典中格外注重对网络延伸出的民事权利保护,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网络虚拟财产、打赏、电子合同、肖像权、网络侵权等与互联网相关的内容。民法典向网络侵权说"不",对于互联网领域的长远健康发展意义重大。人格权条款充满"人情味"据了解,民法典的最大亮点之一是人格权的独立成编。翻开民法典,"人格权"一编集中表达了一切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立法宗旨,让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得到法律的确认与保障。  相似文献   

17.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求形成完备系统的法制体系。法制体系完善与否,特别是民事立法体系完善与否,是一个国家法制水平的标志。目前,我国的民事立法已形成了以 《民法通则》为核心,系列单行法规并立、诸多法规为补充的格局。尽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事法律制度已初步确立,但还很不完善,突出的是缺少一部完整先进的《民法典》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7,(5)
<正>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典的总则部分,是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总纲,起统领性作用,担负着为整个民法典确立核心价值的重任,必然要凝聚价值共识,体现时代精神,回应公众关切。我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经过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并向社会公布,将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我国民法典编纂工作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民法作为成文法国家中民事领域的基础性、  相似文献   

19.
中央     
正重点工作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年近耄耋之年的韩益寿有着近60年党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不久,他就收集资料,撰写了《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建居民群众满意的“百姓之家”》的宣讲稿,在社区宣传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鼓舞社区群众积极参与社区建设。韩老退休前是红桥区商委党委书记,退休后继续协助区委、区政府做修志和专项任务巡视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