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及人民军队在延安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要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价值力量,以政治信仰保障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政治方向,以改革创新的方法提升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水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强化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目标,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作为实现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实现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目标需要建立在村级组织与小农户深度联动的基础上。本文通过一个农业型村庄茶产业发展的案例,探究村级组织在村庄产业发展中的经营逻辑及其产生的治理效果。研究发现,村级组织在规划和调整农民茶叶种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生产服务功能”成为描述其组织角色的集中式概括。在发挥生产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村庄产业形成了一定的经营效益,也实现了村级治理的良性运行。村民主体性、村级组织的权威和动员能力、村级治理能力得到了增强。在乡村振兴中积极发挥村级组织的生产服务功能,是重建乡村社会利益关联机制、调整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方向和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3.
实现乡村振兴中的“产业兴旺”目标需要建立在村级组织与小农户深度联动的基础上。本文通过一个农业型村庄茶产业发展的案例,探究村级组织在村庄产业发展中的经营逻辑及其产生的治理效果。研究发现,村级组织在规划和调整农民茶叶种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生产服务功能”成为描述其组织角色的集中式概括。在发挥生产服务功能的基础上,村庄产业形成了一定的经营效益,也实现了村级治理的良性运行。村民主体性、村级组织的权威和动员能力、村级治理能力得到了增强。在乡村振兴中积极发挥村级组织的生产服务功能,是重建乡村社会利益关联机制、调整农业生产方式的重要方向和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视域下新乡贤推进乡村软治理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治理有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近年来城镇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加速了传统村落的衰败和乡土文化的消逝,带来了乡村社会发展变迁中的治理困境,使得与传统直接管控的硬治理模式不同的间接嵌入的乡村软治理进入了现实语境,而注重文化重建的新乡贤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乡村软治理主体多元化的需要。从乡贤回归的现实背景及其所蕴含的治理逻辑可以发现,内生于乡土社会的新乡贤在获得村民认同的基础上嵌入既有治理结构,有利于纾解乡村治理困境。但在推进乡村软治理的过程中,要规避通过政策特殊化来达到"培育"新乡贤的不当举措,避免简单硬性地将新乡贤作为上级政策和价值观念的传声筒,避免脱离实际的"一刀切"和过度理想化行为。  相似文献   

5.
沈费伟 《求实》2022,(5):96-108+112
数字乡村敏捷治理是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行为,是乡村自适应的发展过程,具备包容性可持续方式,具有快速性、灵活性、回应性的特征。数字乡村敏捷治理遵循弹性再造乡村治理空间、灵活设置乡村治理机制、有效形塑乡村治理流程和强化适应乡村治理体系的具体做法,体现了高效能治理、弹性化治理和共同体治理的运作逻辑。尽管数字乡村敏捷治理已经产生了重大效益,但依然面临着如何平衡好安全和效率的目标冲突以及收紧或放松的工具应用、单一或多元的结构选择、保持或降低的能力变革等现实困境。基于此,未来需要通过多目标的动态平衡、多工具的灵活转化、多主体的共同参与以及保持强大的敏捷治理能力,以促进数字乡村的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过程中,传统文化基因存续、农村发展环境优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为新乡贤形成创造条件。新乡贤作为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重要纽带,以其独特的社会资源优势、情感黏合力和话语影响力,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要充分挖掘新乡贤资源,注重情感吸引、加强制度创新、涵育乡贤文化。要厘情新乡贤个体价值与村民主体价值之别,明晰"德治"与"法治"的作用范围,以其正面价值的发挥推动新时代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乡村治理现代化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与保障。我国乡村治理经历了从“乡政村治”到“三治融合”、从“一元主导”到“多元共治”等变迁历程,实现了乡村内部的社会稳定和有序发展。乡村治理赋能乡村振兴的逻辑机理在于二者都坚持以广大农民根本利益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依归、以农民群众为实践主体,以及实践过程的贯通衔接、一体推进。因此,可通过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重塑乡村社会资本、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健全“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等路径激发乡村发展内在活力,从而加快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作为克服传统研究系统性、长远性不足的一种新型理论框架,韧性治理聚焦全过程治理的应对能力,具有整体性治理、协同性治理、适应性治理、内生性治理等系统性治理优势,是消除运动式治理、依赖式治理、跑腿型治理、谋生式治理及模仿式治理等乡村治理脆弱性隐忧,实现乡村善治的理性选择。基于韧性治理与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嵌入-融合-实践”的逻辑,韧性治理的机制韧性、社会韧性、技术韧性、经济韧性和文化韧性与乡村治理现代化对治理体制、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基础、治理文化的要求高度契合。新时代乡村治理要着力推动常态化治理、协同化治理、数字化治理、造血式治理和内生性治理,全面增强乡村治理韧性,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乡村经济治理历经百年发展,先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曲折发展时期、战略性转折时期以及新时代全面发展时期,创造了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经济治理之路.100年来乡村经济治理的历史演进,为下一时期创新乡村经济治理方式提供了重要启示,即坚持以民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坚持对治理方式、治理手段的创新,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经济治理.  相似文献   

10.
11.
张领 《探索》2022,(2):89-102
乡村振兴战略中治理有效的提出是为了解决传统乡村治理自发性、弱约束模式无法应对乡村发展失序、社区失灵的问题。乡村自愿组织整合经由“社区空间”形成的公共关切,通过向村“两委”输入而形成公共议题,并协助村“两委”协调村民和地方政府的利益矛盾。社会关联度高的社区空间中的农民随着“乡-城流动”增加收入,进而提高了行动能力,积极支持自愿组织的活动,参与乡村振兴。然而,在约束性的治理场景中村“两委”和自愿组织就难以发挥作用,陷入“社区失灵”的困境,因而需要基层政府介入承担元治理的角色,弥补村级治理体系权威性不足的问题。这样,下沉的基层政府权力、村“两委”、自愿组织和村民几大主体形成了强约束和自治相配合的合作治理格局。这一多元合作治理网络实现了德治、自治和法治的有机组合,进而破解乡村治理失效的困局。  相似文献   

12.
13.
一、乡村教育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一)乡村教育振兴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推力乡村产业振兴是支撑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也是乡村发展的重中之重。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气旺则乡村旺,要想实现产业振兴,创新产业形式,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达到产业兴旺的目标,高质量专业人才的引领是关键。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石,乡村教育的发展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良好的乡村教育能够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充足的具有技术经验的劳动力和高质量管理经营人才。  相似文献   

14.
傅坤 《实事求是》2023,(6):75-8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同时提出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其生成逻辑包括内生逻辑、外生逻辑和结构逻辑三重向度。然而,当前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面临法律制度不健全、农民群体法治意识淡薄、法治资源和法律人才供给不足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以规制权力、保障权利、培塑理念为核心,在夯实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制度基础、构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加强农村基层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农村基层法治理念培塑等方面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15.
德治在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的乡村治理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许多难题。解决这些难题需要把德治融入乡村治理体系,强化德治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使德治与自治、法治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从而实现乡村治理的善治。发挥乡村治理中德治的作用,需要吸收传统乡村德治的历史经验,重视乡村精英、家族、乡规民约等要素的作用,把传统和现代融合在一起,提升乡村治理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6.
乡村治理关键在人。具有独特优势的返乡农民工,近年来掀起返乡创业热潮,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返乡农民工与乡村治理现代化关系紧密。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乡村环境优化和交易成本减少,为返乡农民工创造新的发展机会。返乡农民工在更新治理理念、优化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创新治理方式、改善治理环境五个方面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然而,返乡农民工作用发挥也面临政策供给脱嵌、激励措施不够、参与机制缺乏、内生动力不足等困境。在未来,需要从加强政策保障、完善激励措施、重视机制建构、激发内生动力四个方面让农民工“回得来”“留得下”“能作为”“做得好”。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是党在新时代提出的重要战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自治、法治、德治"三者在推动乡村治理格局走向优化的过程中是"一体两翼"的关系——以村民自治为主体,依法治村与以德治村是村民自治的辅助治理手段和工具。在"三治合一"的治理体系下,应当通过积极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加强乡村法治建设、以德治建设助力乡村法治建设等方式实现乡村振兴的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8.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加快推进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既有利于推动乡村科技化发展,又有助于扎实推进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目前,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面临诸多挑战,其主要挑战集中表现在乡村治理现代化缺乏农民的实质性参与、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效能有待提升以及乡村治理制度体系亟待健全等方面。因此,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逻辑理路主要在于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以及增强农民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扶贫实践超前于扶贫理论的现实倒逼学界形成更多的知识贡献.在产业扶贫中,要维持乡村发展的可持续性,政府、市场、社会三种力量的协同治理是一个必然,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三种力量在不同时期产业扶贫中的作用和角色也不相同,可分为非均衡协同治理和均衡协同治理两个阶段.一是非均衡协同治理阶段,其重要表征是,由于制度、政策、经济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彭州市宝山村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遵循“理念引领——逻辑构建——实践探索”的发展思路,基本构建起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推进路径和内在逻辑。课题组针对宝山村当前推进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构建面临的问题及困境,提出未来的发展路径及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