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十三五”时期的供给侧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三五"期间,必须高度重视三大国情约束条件:"半壁压强型"的巨大能源、环境、空间压力约束;"中等收入陷阱"历史性考验阶段的到来;最大发展中国家弥合二元经济走向"共富"过程的严峻现实挑战。解除供给抑制、放松供给约束是提高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变微观潜力为发展活力的关键所在。建议优化供给侧环境与机制,立即调整人口政策,积极审慎推动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金融改革,切实以改革为企业经营创业活动"松绑"、"减负",大力实施教育改革和创新驱动战略,释放潜力托举经济质量"升级"式增长。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中央适时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增长率,重在提高供给的质量和效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置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把创新发展作为供给侧改革的基本遵循,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效率和供给质量。创新引领供给侧改革要从创新生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人才战略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当前中国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相结合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供给侧改革与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式问题,供给侧改革与环境保护、技术创新、金融创新和城镇化问题,供给侧改革与民生保障问题。研究指出,京津冀钢铁产业供给侧改革要处理好与环境保护、技术创新、金融创新和城镇化的关系;中国在钢铁产能问题上要作长远打算,要维护中国的钢铁工人的利益和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机理分析,从全国、地区、省际层面,围绕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和间接贡献率问题进行动态和系统分析,遵循"投入—产出"原则,采用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分解模型,对中国整体、地区、省际的间接金融贡献率进行量化,同时将间接金融贡献率进一步分解为金融配置贡献率与金融创新贡献率。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第一,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逐步上升。第二,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率提升较为缓慢,表明金融创新还未有效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5.
当前金融的发展状况对现代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经济面临新常态,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更应该得到重视。"十三五"时期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突出了发展重点与方向。本文从五大发展理念的角度出发,通过比较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的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质量状况,来说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关于地区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得以快速发展,成为"制造大国"。制造业的繁荣却并没有带来生产服务业的相应发展,而是呈现出与世界经济服务化发展趋势不一致,被称之为"中国悖论"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存在很大程度上跟我国服务业存在不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两头在外"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以及高端生产服务要素缺乏等供给侧方面的问题有关。因此,打破这一"悖论",推动我国生产服务业的发展,还需要通过供给创新,从创新思维、创新政府管理、打破传统产业边界思想理论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通过产业分化和产业融合的方式,实现生产服务业的外部化、专业化和融合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7年的中国经济主题。当前稳增长对财政扩张及信贷增长的依赖度很大,未来应向市场主导型稳增长转变。今年经济周期性因素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在经济上升周期遇到新问题,改革能否深入下去面临挑战:房地产的资源虹吸效应非常危险,回归房屋使用属性是合理选择,国企国资改革需要对"行业制度套利"问题充分关注,企业降成本应该找到现实合理的路径、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许宪春,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高级统计师近年来,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我国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区域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对外贸易结构等重要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但是,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性矛盾仍然较为突出。针对我国经济结构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应加大推动那些存在短板、供给不足的产业的发展力度,推动三次产业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投资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  相似文献   

9.
以金融业为监督对象的国家金融审计,应将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促进金融稳健发展为主要目标,成为审计免疫系统论的积极实践者。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以及金融业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都需要发挥国家金融审计免疫功能,而国家审计机关发挥金融系统免疫功能具备突出优势。为此,要树立科学的审计理念,要紧紧围绕国家宏观政策,要不断创新审计手段和审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大力"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以现代服务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新经济及其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巨大的区域和城乡差距的弥合等,将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新需求的主要来源。但有效释放这些新需求,还面临着严重的"供给约束"与"供给抑制",在决定经济长期增长的供给侧的主要要素,如土地、劳动力、资本、制度供给、创新等方面,均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问题。为此,必须深入推进供给端改革来创造新供给,以释放经济社会活力,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金融创新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全球化的世纪。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我国的金融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目前,世界各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浪潮方兴未艾,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向前发展,新的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服务、融资方式及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我国的金融创新主要表现为金融拓展、金融模仿和金融改革,这不仅是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代的金融创新不仅革新了传统的业务活动和经营管理方式,模糊了各类金融机构的界限,加剧了金融业的竞争,而且改变了金融总量和结构,对实施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家大力提倡"供给侧改革"。国有企业是政府经济政策重要落实载体,是供给侧改革的推动者、保障者、示范者,必然要对"供给侧改革"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与机遇,做出相应调整应对。而供给侧改革是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并发展经济新常态的必由之路;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手段。国有企业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强化合作谋发展,提升自身的运营能力,才能在供给侧改革中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过程中,我国金融业如何在国际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培养本国产业的竞争能力,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金融创新以及经济增长方式, 更关系到国家的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因此,改善和发展我国信托业生存和发展的法律环境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我国1995-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银行业结构、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银行业垄断程度和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存在负的相关性,在考虑金融深化后,垄断程度较高的银行业有助于经济增长;此外,提高银行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匹配程度会加快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根据入世承诺我国将逐步对外开放金融业,金融市场将呈现出竞争加剧的格局。入世带来的既有发展机遇也有挑战,一方面,入世将为我国金融业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促进金融创新与国际化发展等提供历史性机遇;另一方面,同国际上的先进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的金融监管、金融创新、金融机构设置、金融风险控制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频繁地袭扰着现代经济生活,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金融安全全面影响着国家安全;深入推进资本市场开放,我国需要迎接更大的金融挑战;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不能不考虑政治问题。所以,应该重视从政治学视角研究国家金融安全。金融安全包括银行安全、货币安全、债务安全,"可以怎样"的问题比"应该怎样"的问题更加具有根本性。从政治学视角研究国家金融安全,应该重视历史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博弈论和信息不对称分析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亦是新时期我国"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重要抓手,更是当前我国走出"中等发达国家陷阱"的主要举措。自实施以来,各地因地制宜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推动落实,成果显著。但在实施过程中,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边疆农牧地区,因自身造血功能不足、有效金融供给乏力等诸多因素,推动落实比较缓慢。本文以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历史背景、战略意义为切入点,结合边疆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际情况及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实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这种监管体制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是金融开放政策、金融创新、金融整合发展的挑战。通过借鉴国际经验,可以发展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19.
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最新划分标准,我国已经正式步入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但也面临着经济增长动力不足、贫富差距过大、公共服务短缺、腐败现象严重等"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这与政府主导下的经济增长方式密切相关,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是要转变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同时,推进政府转型与改革。  相似文献   

20.
我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特征是有效需求不足,供给相对过剩且结构矛盾突出。为此,政府应充分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以增加就业为首要目标,以扩大内需和优化供给结构为主要手段,进行反周期调控,刺激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