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现代化强国往往伴随着话语的崛起和强大。语言的本质是思想、话语的直接现实和展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语言生成论、语言属性论、语言革命论和语言使命论的深刻洞见为中国话语建构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方法论基础和价值指引。语言生成论揭示了中国话语建构必须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语言属性论揭示了中国话语建构是阶级性与公共性的辩证统一;语言革命论揭示了中国话语建构以改变世界为历史任务;语言使命论揭示了中国话语建构以人类解放为价值本位。  相似文献   

2.
张守夫 《理论探索》2006,8(2):34-36
亚里士多德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角度,对语言的层次进行了划分,他提出了约定俗成语言论、由种加属差来定义的本质主义语言论、不能定义的最高的种即哲学范畴的意义分析理论。深入理解和把握亚里士多德的日常语言、科学语言和哲学语言三种不同语言形式的思想,对现代哲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宋安宁 《学理论》2012,(21):248-249
第二语言的习得离不开语言的输入输出与互动。互动性的教师话语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可理解性输入,同时也为学生提供语言输出的机会。本文通过探讨教师话语互动性和语言习得的关系,探索提高教师话语互动性的途径,让学生在课堂互动中学会运用语言,促进他们的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4.
杨琳  孙进 《理论导刊》2024,(1):4-10
坚定历史自信话语是围绕坚定历史自信核心概念构建的旨在传播这一思想理论的言语符号。从内在要素来看,坚定历史自信话语构建主要从话语语境适配、话语主体筛选、话语受众扩充、话语内容设计、话语方式选择铺展开来。从基本功能来看,坚定历史自信话语构建指向以话语描述功能凝聚坚定历史自信共识、以话语批判功能廓清历史虚无主义迷雾、以话语辩护功能塑造自信大党大国形象。从发展方向来看,要坚持话语中国化方向以推动话语自主、坚持话语科学化方向以完善话语体系、坚持话语大众化方向以提升话语认同、坚持话语国际化方向以实现话语赋权。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和逻辑的向度观察会看到,西方形而上学在哲学史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条交织的发展线索,即"实在"的形而上学与"过程"(流变)的形而上学的分和与互动之关联。而从其基本特征来看,西方形而上学的发展逻辑表现为"实体"的沉降与"过程"的升腾的相向的辩证运动的过程。"实体"的沉降与"过程"的升腾从特有的视域规定着形而上学的走向和旨趣。从二者勾连的亲疏之路境和张弛之性质,可以在新的维度上看到,过程哲学是"过程"形而上学的集中体现,从对"实体"的形而上学的演进逻辑的考察,也可以梳理出过程哲学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6.
杨迪 《学理论》2012,(15):207-208
随着人类的交际活动从口述、读写时代进入超文本时代,多模态话语及多模态话语分析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以多模态视角出发审视语言媒体系统和非语言媒体系统的各个角度,期待多模态化的教学及其研究会将教学法及教学改革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7.
话语、文化和意识形态在网络政治动员中的功能日益凸显,成为网络政治动员不可或缺的结构性要素。从意识形态的视角来看,宏观上的意识形态发展图景和格局限定了网络政治动员的性质及其发展空间;中观上的群体心理嬗变孕育了网络政治动员的情感动能;微观上网民的个体价值取向表明网络政治动员受到意识形态的限定,同时又具有重新阐释、整合乃至创造意识形态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刘辉 《学理论》2014,(5):150-151
语言游戏思想是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构话语是以各种职业或工作场景分类的话语互动。以语言游戏思想为先锋,将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引入话语分析研究,尝试为机构话语研究注入新的血液。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全球化的进程中,世界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各国文化在全球视野内交流融汇,而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失范、文化冲突的现象也旋即出现,考验着不同民族和国家文明和意识形态存在的根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当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社会生活遭遇现代性,无可避免地出现:与个人主义相伴相随的享乐主义盛行、物欲追求代替精神需求、文化变得工业化且媚俗化,要解决中国面临的上述文化失范现象与这种现代困境,亟须构建有中国特色、中国气韵和中国话语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促进国民、社会乃至全民族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0.
王烈琴 《学理论》2011,(2):296-297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语言变异是语言的一个本质特征。黑人英语的发展经过了一个历史的、动态的发展过程。黑人英语与美国标准英语在语音、拼写、语法等方面存在差异。黑奴贸易、非洲母语的干扰及美国的种族歧视政策等因素在黑人英语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黑人英语大致经历了洋泾浜语、克里奥语、克里奥语解体、独立语言这四个阶段。黑人英语是社会历史与美国社会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应正确看待美国黑人英语。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福柯、德里达都看到了 ,一种知识传统之被认为合理的 ,往往有着不平等的权力背景 ,这表现为“理性”对“疯癫”的排斥 (福柯 ) ,“言语”对“文字”的压抑 (德里达 ) ,“阶级”对“语言”的役使 (马克思 )。对平等合理的权力背景的吁求 ,就必须寻求一种“前科学的语言”让理性与非理性对话 ;或解构“言语”与“文字”的二元等级对立 ,或反思在阶级对立中语言为意识形态役使的事实 ,本文对其间的价值取向略有分辨。  相似文献   

12.
张俊钰 《学理论》2009,(11):174-175
西方学者从句法特征、语言标记、语法和词汇差异对认知的影响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中国学者也从印欧语系和汉语结构的差异试图印证中西方不同的思维轨迹。但学界并未取得共识。无论在国内或国外,对语言相对论都存在支持和反对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反思这些研究语言的方法和结论,对研究人类自身的精神世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吕婧 《学理论》2012,(35):195-196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一直是诸多学科的研究对象,由于人们立场的不同,导致至今仍没有定论。从语言概念入手,来分析这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语言可以分为大语言和小语言。无论是大语言还是小语言,思维都是先于语言而存在的。对于小语言来说,思维的介质有多种形式,而有声语言只是其中一种;对于大语言来说,思维的介质则必须是语言,两者互相联系,不可分离。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个法律部门都有其价值定位,这种定位是该法律学科的灵魂.刑事诉讼法也不例外,在一般情况下,刑事诉讼法的价值是多元化的,多元的价值定位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相互之间的冲突.有效地解决冲突、保证多元价值达到最佳平衡、实现刑事诉讼价值的最大化,是刑事诉讼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体系、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在逻辑上包含了这样两个问题:第一,什么需要转化,需要转化什么?一是将教材的章节体系转化为教学的逻辑体系,二是有效地解决教材中的概念术语与日常的教学语言的转化。第二,什么是有效,怎样转化才能有效?即通过教学设计,实现让学生学懂、认同,从而作为他们自己基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这两个问题左右了我们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以实现教学目的,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张文喜 《理论探讨》2004,1(1):23-27
我们十分习惯认为,黑格尔哲学乃西方形而上学的大聚集、西方形而上学的终末与界限,故此,黑格尔也成了辨读西方形而上学的钥匙,及其呈现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颠覆之间联系的一个链条。入乎马克思与海德格尔对话的语境之中,最终可发现,他们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其深层标志不一,本质意义上的对西方形而上学的颠覆,要是没有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这一维度,那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形势正在发生系统性变化。首先,房地产调控下的消费低迷导致遭遇中美贸易摩擦的微观制造企业陷入困局;其次,二元格局下的利益分化加剧使得中观垄断行业的改革动力不足;最后,宏观层面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国内外遭遇实质性挑战。由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成本与收益倒挂,以降低利息为代表的宽松型货币政策不仅无法有效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反而会由于虚拟经济自我强化式的循环机制而加剧实体经济的萎缩和虚拟经济的膨胀,因此,宽松型货币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未来的货币政策应该以稳健中性为主,在通过财税和金融政策进行结构调整的基础上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并遵循如下路径最终实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短期内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对冲贸易战与房地产调控的不利影响;中期内通过垄断行业改革引导民营资本进入比较利益较高的可竞争领域;长期内通过调整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良性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主流话语权威"不是依靠外力强制的"硬性"权威,而是一种建立在情感认同基础之上的"软性"权威。微时代背景下高校主流话语权威的塑造既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者必须以时代的和辩证的眼光来全面审视微时代高校主流话语权威塑造的现实境遇,通过找准主流话语主体角色定位,重构话语主体权威;确立主流话语内容主导地位,保障话语内容权威;转换主流话语传播固有渠道,实现话语传播权威等多种对策,实现微时代高校主流话语权威的塑造。  相似文献   

20.
近来官方媒体对"宪政"的批判,缘于2013年南方周末事件。在历经一年多的批判与反批判后,论争双方都呈现出背水一战、互不妥协的势头。为达成共识,首先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依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摈弃无谓的"主义"之争;其次需要立足于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突出问题和长远需要,以"理论是否管用"来观察和评判"宪政"理论。笔者认为:与其继续抨击"宪政",不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引领国内思潮。这样,我们才能疏通广大民众心中的"宪政情结",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导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有效抵制"和平演变"的思想侵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