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阐述了媒体与政府关系的主要理论,提出新媒体与政府这一矛盾统一体的关系:理论上两者应从单向关系走向互动合作,实践中新媒体对政府的监督与政府对新媒体的规制并存;反思了媒体与政府的现实关系,在两者关系的处理中,存在多重竞争目标的融合,博弈中的力量不均,理想角色的现实差距,法治漏洞中的行为失范,社会信任危机的加剧等问题;提出了新媒体和政府关系重构的思路和设想:治理理念的合作化与平等化、新媒体治理长效机制的建立、治理手段的集成运用、两者自我完善的强化。  相似文献   

2.
《新东方》2019,(4)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与广泛运用,新媒体越来越成为广大民众意见表达的平台,成为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集散地。这给我国政府公共危机治理提出了新问题、新考验,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一方面,新媒体的出现有利于塑造政府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也有利于表达民意;另一方面,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不及时还会对政府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当前,我国政府利用新媒体处理公共危机的意识淡薄,对新媒体信息传播监管不力,应对公共危机机制不完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政府缺乏对新媒体的正确认识,相关法律不完善,缺乏专业性机构和人才,缺乏对民众心理危机干预。新媒体时代政府有效应对公共危机,需要加强对新媒体的认识,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培养应对危机的专业机构和人才,同时加强公共危机治理中民众心理干预建设。  相似文献   

3.
洪霞 《公安研究》2014,(3):69-72
当前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舆情日趋纷繁复杂,公安机关正面临"空前开放、高度透明、全时监督"的舆论环境;若应对不当,对公安工作和社会稳定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做到妥善应对,公安机关要高度重视,提升网络素养,切实提升新媒体时代公安机关应对舆情能力。  相似文献   

4.
基层领导干部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直面各种社会矛盾,往往容易成为网络媒体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网络新媒体特点分析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基层领导干部应对网络新媒体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网络知识缺乏、思想认识不足、应对措施失误等方面。本文认为,要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应对网络新媒体的能力,必须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要加强网络知识的学习;二是要重视网络舆情的应对;三是要讲究网络处置的方法。基层领导干部只有正确认识网络新媒体的特点,切实提高应对网络新媒体的能力,才能在构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美好家园的工作中得心应手,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社会治理具有对象复杂性、主体多元性、目标明确性、结构网络化等特点。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更契合社会治理需求的特点。创新社会治理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创新社会治理参与机制、构建社会治理信息机制、完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严厉打击新媒体犯罪是新媒体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郭美美与红十字会危机"为例,回顾了因"郭美美"微博炫富照导致的中国红十字会长达半年的舆情危机传播事件发展历程,并运用危机公关5S原则对中国红十字会危机公关的应对情况作了评价;梳理了危机发展过程中红十字会应对危机的基本走势和实际效果,总结了危机舆情呈现出的信息扩散多元化、信息互动共享快以及信息传播失真等发展特点;提出了非政府组织应对网络危机的新媒体公关策略,即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性,在危机潜伏期进行舆情信息的收集,在危机发生后进行危机信息公开与舆论引导,在危机恢复期进行公关传播活动以重塑非政府组织的正面形象。  相似文献   

7.
网络舆情的研判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研判和应对能力,是当今政府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正确把握网络舆情与政府管理的关系,分析政府在处理网络舆情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探讨政府对于网络舆情的应对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媒体时代,公安舆情引导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但各级公安机关在舆情引导机制方面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舆情引导工作的效率和结果。公安机关必须与时俱进,努力构建一套适应新媒体时代要求的科学高效的舆情引导机制,才能有效防范并化解舆情危机,不断提升舆情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东方》2018,(4)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舆情出现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如与日常生活密切关联、群体极化效应明显、非理性化且传播迅速、转化升级频率高等。针对高校舆情的相关情况,高校管理者不仅要有担当精神,以疏导为主去解决具体问题,同时还应当优化疏导细则,完善日常管理机制,从而让其消解于无形之中。  相似文献   

10.
由突发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演变可分为潜伏期、爆发期、蔓延期、衰退期四个阶段。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走势预估、应对突发舆情事件、完善舆情应对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健全舆情应对机制,推进互联网立法工作,发挥权威媒体和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提升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