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走向自觉的"类存在"的表现与确证,因而它必须以人类的自由自觉性为前提。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人类的自由自觉性,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也是维系人类命运共同体存在的基本纽带和灵魂。在这个意义上,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质上是人类价值共同体。"人的类存在"体现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逻辑。人类走向自觉"类存在"是历史和现实的要求。经济全球化并不必然导致人类走向自觉"类存在",因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选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目标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其核心内容或实现路径是共商、共治、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2.
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要坚定"自由人联合体"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以世界历史的宽广眼光,兼顾、包容文化的多样性,超越民族国家的地域局限。一则要通过缔结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纽带:"共同价值",以增进共识,促进沟通,弥合分歧;二则要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思维方式:"人类主体",以促成人类社会风险与责任的主体担当;三则致力于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总体目标: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3.
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习近平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对国际关系提出的新期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新指导,是推动建构新型国际秩序的价值依托。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具体实践方案,有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创新发展,旨在造就以政党外交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国特色政党外交具有高度的相互依存性,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离不开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有力保障,而新时代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离不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价值支撑,这既是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政治逻辑,也是新型国际关系的建构逻辑。  相似文献   

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中国贡献给国际社会的新理念、新话语、新方案、新智慧、新范式。更为重要的是把它升华和转化为思维方式,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思维"(简称"共同体思维")。既然在冷战中能够形成冷战思维,那么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交往实践中也必会生成"共同体思维"。"共同体思维"是"如何看待世界和建设什么样的世界"的国际新思维,其实质就是践行相互尊重、协商合作,实现共赢共享价值目标的实践理性思维;是对冷战思维与零和博弈思维的批判与超越;是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摒弃的健全合理的实践理性思维。"共同体思维"的普遍性生成逻辑与内生机制决定于它在认识上的科学性、利益分配上的合理性、道德上的正义性、认同上的广泛性。"共同体思维"的塑造形成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是辩证统一、互相强化的过程,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持续而又广泛深入的实践中必然被内在化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国际新思维。  相似文献   

5.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符合马克思人学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人学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人性基础、动力基础、价值基础、历史基础。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人性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的本质展开的内在应有之义;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动力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的社会性需要在世界图景中的呈现;马克思人的利益理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人的利益生成和发展规律,体现人类的共同利益;马克思人的历史理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历史基础,人类命运共同体依据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表征人的发展的现实逻辑。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上是"人为的"与"为人的"辩证统一,是"依靠人民"与"为了人民"的辩证统一,是世界人民共同建设与世界人民共同享有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是指国家间层面的具有平等性、共赢性、安全性和包容性的人类集体组织。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深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是中国面对世界性问题所做出的"中国诊断"和所提出的"中国方案"。倡导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走向共同发展、和平安全和全球治理提供了现实可能。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实现,需要坚持分步实现、平等互助、尊重差异、绿色发展和兼容并蓄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立场,充分借鉴和吸收马克思主义人学的思想养料和理论精华,为全人类的前途命运划定了时代新坐标、标注了历史新方位,同时也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人学意蕴,主要表现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的根本动力和源泉;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核心价值取向和基本原则;维护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想追求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21,(6)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应时而生、因时而思、顺势而为,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从理论方面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源于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相关思想以及新中国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国际战略思想的凝练与升华;从现实方面讲,其是中国共产党精准把握世界的发展大势和中国自身的发展需要,并站在人类共同利益的高度上发出的时代之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无论对于中国自身还是整个世界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并展现出了丰富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9.
边飞飞 《学理论》2023,(3):33-35
公共性作为人类社会共同体的基本属性,是衡量社会历史发展与人类前途命运的必要维度。建构平等、公正及和谐的社会关系以及公共性的社会制度是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价值诉求。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理论本质内蕴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逻辑、价值取向与实践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植根于人类实践的公共性特质,积极维护公共安全,追求公共利益的合理化最大化,并努力寻求公共价值的生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这一追求充分释放和彰显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公共性维度以及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天下谋大同的公共情怀。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的人学因素并结合时代发展特点提出来的.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基础的"一带一路"文化共同体,其生成的逻辑基础是古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精神的积淀,其生成的逻辑演进是结合马克思理论进行交流平台的搭建、文化冲突的化解和沿线各国民意的相通.构建"一带一路"文化共同体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从资本主义"虚幻的共同体"迈向共产主义"真正的共同体"是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看成处于二者之间的过渡性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传承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逻辑,不仅在理论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而且也提出了共同体构建的现实方案,开辟了人类构建美好未来的崭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入人心、国际实力的对比日趋均衡、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构建各层次命运共同体迈出坚实步伐、“一带一路”倡议逐渐走深走实等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备新的基础。与此同时,世界公共卫生的新特点、大国政治博弈的新样态、全球经济发展的新问题、人类文明冲突的新表现也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出新的挑战。对此,我们要加强全球卫生合作,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依托全球安全倡议,构建安全共同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构建发展共同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构建人文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在后疫情时代深度研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理路、现实境遇与赓续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根植于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理论,为世界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后疫情时代,需要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来提供强劲经济驱动力,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以解决全人类的共同难题和挑战,拓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的新道路,以实现全球共赢共享的发展之道,从而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赓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统筹推进国际社会的新型主体关系,关涉到国际社会主体地位、主体利益和主体价值等维度。马克思的"实践主体"内蕴着实现人类社会共生发展的理论旨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科学的主体关系思维。"劳动的实践化"推动实践主体地位的平等化,提倡以"相互尊重、平等相处"的理念构建国际社会主体地位;主体的生产关系理论指明主体利益的生成动力,要求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逻辑构建国际社会主体利益关系;实践的人类解放性凝聚主体价值的共通性,为国际社会多元化发展确定实现和谐世界之共同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共同体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迄今为止以民族国家为成员的人类社会最大的共同体,是全球化运动的必然结果。当代全球化的主要任务就是破除以往虚假的普遍性,重建真正的普遍性,这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当代全球化的建设性逻辑。这种新的普遍性即人类共同价值。从其本质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指世界各民族在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善”,是一种新的普遍性;从其产生和形成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在世界各民族的交往中历史地自然形成的;从其思维方式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以国家和民族主体间性不同于霸权理性的“交往理性”为核心,以“协商主义”为原则的思维方式;从其内在结构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应包括生存价值和发展价值,是二者的统一;从其基本内涵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文化共性和文化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其核心共同价值的构建,实际上提出了一种人类的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内涵需要从新文化价值、新文明范式和新文化经验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不仅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更创新性地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德性文化血脉。倾听民意、恩泽德惠的价值取向;致中和的德政思想;实践选择的主客观统一性是中华德性文化的基本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合作共赢的核心精神、主观期盼与客观实际相统一方面承袭了德性文化血脉。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植民族文化沃土,不仅提高了中国国家认同、国际话语权,增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更为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发展提供了方法论,因此,德性文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行进路径。  相似文献   

17.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关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问题的中国方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的中国价值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选择;三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的价值追求;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基因。这四个方面并不是简单的并列关系,前三个方面中都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基因是中国能够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体"的重要论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在实践逻辑上,以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治理问题及多民族国家发展问题等社会现实问题为根本导向。在结构逻辑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前提条件,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良好国际环境,中华民族共同体则是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强后盾,三者构成相互促进的"三位一体"结构。在价值逻辑上,始终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关切点,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以公平正义为基本价值原则,以共商共建共享为价值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从经济基础、社会关系、价值取向及实践目标四个层面构想了建设"真正共同体"的逻辑路径,内在地包含消除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虚幻性"、推动社会向好向善的治理理念及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意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承继了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相关理念,但并不限于此,其内在地包含了"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彰显了国际"共性"价值,是多元"共同体"的聚合体,也是"五位一体"布局理念于国际层面的践行,其丰富内涵是对马克思真正共同体思想的时代创新。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是适应新全球化进程及"逆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从提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到倡导和推动不同主体、内涵和范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逻辑体系,蕴含了深邃的思想智慧。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于我们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突破"西方历史"范式下的西方中心主义和"中国历史"范式下的中国中心论,在"世界历史"范式下的比较视野中深入探寻和把握中国与世界、民族国家与全人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等等复杂多变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