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上东峪村是岗南水库移民村,全村总面积4425亩,其中山场3800亩,耕地280亩(人均0.67亩);现户籍人口为131户、425人。去年以来,在市县乡的正确领导下,上东峪村坚持扶贫项目规划实施远近结合、点面结合,扶贫和扶智相结合,突出发展扶贫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增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健全体制机制,努力实现贫困村和贫困人口"2016年整体脱贫、2017年巩固提高"的目标。2016年,全村共有42户贫困户、120人脱贫出列,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还剩1户1人,贫困发生率由之前的  相似文献   

2.
正我叫崔驰聘,是沿河自治县电视台驻黑水镇杨寨村"第一书记"。自2016年4月开展驻村工作以来,我帮助村民办了许多实事。看着大家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我心里很高兴。刚到杨寨村,我花了半个月的时间走遍全村19个村民组,走访精准扶贫户119户,非精准扶贫户145户,对全村产业发展现状、基础设施、群众生产生活进行了深入了解。同时,我多次找村支"两委"和村里的党员谈心,组织召开民主生活会、党员大  相似文献   

3.
正互助土族自治县塘川镇坪地村地处干旱浅山区,是青海日报社定点帮扶村。全村常年居住农户126户,总人口467人,全村精准识别扶贫对象50户184人。多年来,坪地村人均年纯收入一直增长缓慢,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不足2600元,父老乡亲们一直处在十年九旱且产业单一的困境当中。2015年10月9日,在青海日报社党组领导语重心长的嘱托声中,青海日报社扶贫工作队前往互助县塘川镇坪地村,担当起了精准扶贫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正2016年4月,我被组织下派到赤水市大同镇天桥村任"第一书记",从此与天桥村干部群众一起投入到全村脱贫攻坚任务中。天桥村是省供销社多年的帮扶联系点,虽说2017年1月全村57户精准扶贫户已全部脱贫,但离全面小康还有很大的差距,未来几年,我们将以产业扶贫为重点,以农户增收为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免费安装有线数字电视,免费发放化肥,为全村62户低保户送去米面油,引导村民发展产业项目……自2014年8月辽宁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向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佛寺镇水泉村派驻工作队以来,这个蒙古族聚居村的390户,1275口人,都成为驻村扶贫的受益者。"以前村里没钱,一直没安装有线电视,全村收不到一个蒙语台,上了年纪的老年人看电视听不懂说的是啥。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驻村工作队帮  相似文献   

6.
《党建》2017,(4)
<正>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曲水县才纳村坚持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开展全村工作,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全村贫困发生率从原来的8%下降到0.4%,且保持"零返贫"。走村入户,精确数据。组建5个由党支部成员担任组长,党员、双联户长、村民监督员参与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用3天时间集中对全村597户、共8个村民小组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摸底排查,完成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通过多次走访入户,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9月27日,有客商来我这里订购了一批兔苗和种兔,当天收入6000多元。"吴明兴高兴地对笔者说。吴明兴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敖市镇寨崩村的村民,2013年因一次意外致残,造成家境困难,后来被村里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寨崩村距镇所在地1公里,全村587人,贫困户39户120人,2016年该村通过实施扶贫项目,从贫困村中出了列。2016年吴明兴借助国家扶贫好政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申报了养兔扶贫项目。可是项目来了,  相似文献   

8.
圆梦大森店     
<正>大森店村隶属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隔河头镇,全村246户、828口人,分散居住在两条深山沟里。区位偏僻、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富裕,似乎是村民们难以企及的一个梦。"十二五"时期,大森店村被确定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近年来,村里紧紧围绕上级扶贫攻坚的安排部署,探索出了一条"村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四  相似文献   

9.
正我是金寨县中医医院选派的驻村扶贫干部。2015年7月,当我第一次到大湾村走访时,被深山中的贫困震撼了。自此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大湾村的老百姓多干实事、多谋福利,让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大湾村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鬃岭脚下,全村辖37个居民组921户3521人,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91户998人,贫困发生率28%。通  相似文献   

10.
<正>从江县丙妹镇尧等村村支部抓住"十户一体"发展契机,紧紧围绕从江县"1+N"致富抱团发展模式,以楠竹作为致富"金种子",成立以村支部为引领的尧等村楠竹专业合作社和楠竹加工厂,探索"村支部+合作社+加工厂+贫困户"模式,利用财政扶贫资金150万元,村干部自筹30万元,并利用全村84户贫困户的扶贫资金启动建设了楠竹加工厂。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建设,加工厂近期将正式投产。  相似文献   

11.
《实践》2016,(7)
正2015年以来,化德县深入贯彻自治区扶贫工作"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要求,积极组织包乡(镇)领导、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村"第一书记"等近4000人,对全县352个自然村常住农牧户进行精准识别,确认贫困人口4922户、11999人。目前,扶贫干部与贫困户之间的对接工作已完成,化德县将坚持统筹扶贫、精确扶贫、开放扶贫、"造血"扶贫、生态扶贫等做法,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力  相似文献   

12.
扶贫状元莫文珍□黎志隆田阳县那坡镇尚兴村村委会主任莫文珍带领全村225户1135人,从极端贫困的大石山区搬迁到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土山坡,闯出了一条异地开发的成功之路。199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023元,人均有粮138公斤。尚兴人从此告别了贫穷,走...  相似文献   

13.
地处宁南山区的同心县王团镇的沟南村,这个1990年人均收入还不到200元的扶贫搬迁村,仅仅用了7年时间就实现了解决温饱、脱贫致富、步入小康的三级跨越。1997年全村172户中,富裕户就达127户,文明户24户,科技示范户22户,百分之百的农户脱了贫,全村人务农经商、安居乐业,没有一人赌博,没有一人贩毒,没有发生过一起打架斗殴、刑事案件。村风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不能不  相似文献   

14.
袁航 《当代贵州》2017,(49):46-47
独山县温泉村通过易地搬迁、项目推动和文化兴村等多个举措,走出了自己的脱贫致富道路. 走进黔南州独山县玉水镇温泉村,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组组通”建设、通电通水工程、村容村貌改善、温泉项目建设正全面拉开. 温泉村属省级一类贫困村,全村共1331户636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达907户3501人,脱贫任务道阻且艰. 今年以来,通过易地搬迁扶贫、大型项目推动、文化兴村等举措,全村发展逐步步入正轨,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  相似文献   

15.
正东刘集镇地处五河西部,国土面积200km~2,耕地18万亩,辖21个行政村,人口70720人。有贫困户1568户4669人,占总人口6.6%。其中已脱贫901户3251人,未脱贫667户1428人,贫困发生率为2%。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该镇党委、政府紧扣"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创新工作机制,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一、主要做法产业是强镇之本、致富之源、脱贫之基。东刘集镇紧紧围绕"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战略目  相似文献   

16.
正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迈上乡村振兴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正安县流渡镇白花村为实现今年脱贫摘帽的工作目标,村党支部聚力"四场硬仗",迅速发起冲击,全力冲击阶段脱贫任务。瞄准实现全村脱贫摘帽的目标,奋战到2018年底,实现全村1036户4360人,贫困发生率小于2.8%,错退率、漏评率小于2%,扶贫工作认可度达90%以上,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贫困户退出达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通过开展深入细致的入户走访,严格按照贫困人口  相似文献   

17.
张利 《实践》2010,(10):28-28
<正>杨贵村位于察右后旗当郎忽洞苏木最西端,全村常住户数131户、410人,外流户35户、125人。现有耕地3600亩。村中由大户带头注册成立了金土地公司,带动村民培育和壮大红萝卜优势主导产业,走特色农业之路。红萝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设施农业大力发展,全村新上大型指针式喷灌设备10套,喷灌圈覆盖了总耕地面积的90.9%,涌现出一批"青年致富能手"、"萝卜女"、"萝卜王",有56户被评为"十星级文明户",近几年人均年收入保持在6300元  相似文献   

18.
王进 《当代贵州》2016,(49):62-63
朝阳村位于石阡县青阳乡东北部,为精准脱贫一类贫困村,总面积18.82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组204户804人,有党员18名,多为仡佬族、侗族,全村共有耕地873亩(其中田384亩),人稀地广,地势陡峭,林木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油茶、畜牧、中药材等产业.该村现有贫困户55户171人,脱贫措施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脱贫16户63人、社保兜底脱贫13户18人、发展教育脱贫16户56人、发展生产脱贫10户34人,2016年脱贫15户55人,力争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  相似文献   

19.
《新湘评论》2016,(3):23-23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花垣县十八洞村时,提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要求,花垣在十八洞村探索出"五个精准"的扶贫经验。一是精准识别贫困对象。2014年3月,全村精准识别出贫困对象136户542人。二是精准发展致富产业。着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乡村游、...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盘县马依镇螳螂村党支部瞄准全村270户贫困户"精准扶贫",采取"1+2"模式(即1户贫困户喂养2只种兔)在不到12个月的时间让270户"贫困户"变成"小康户"!"贫困户"缘何"一夜暴富"?原来,螳螂村"贫困户"喂养的兔子繁育能力极强,每只种兔一年至少可以生产50只兔子,通过"兔子生兔子"的产业链,一年内可以出栏400只肉兔,按照订单式150元/只计算,一年可创收60000元。"最多到2016年11月,我们就可以让270户贫困户脱贫奔小康,下一步,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