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是探寻人类自身本质力量的重要哲学命题,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为"劳动"或者以"劳动"为核心,是最基本的一种"实践"理解。马克思的劳动概念是内融于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是对西方实践哲学劳动思想的改造和超越。马克思从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出发,形成了具有本体论意义的实践逻辑,并通过确证现实的人及其劳动批判资本主义及其现代性。如果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反思马克思的劳动概念,会发现其内含于历史、内嵌于社会、着眼于现实,这些都能够深刻地诠释出其实践意蕴。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和阿伦特都非常重视实践,他们理论的交集在劳动与政治这两种具体的实践活动之中。其区别主要表现在,马克思强调劳动的决定性作用,阿伦特则强调政治的核心作用。这两种观点之间可以实现互补:马克思由于一味强调劳动的重要性而导致工具理性过于膨胀,而阿伦特重视政治活动的思想恰好可以弥补这一点;另外,由于阿伦特割裂各种实践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政治活动沦为纯粹的作秀,而马克思把各种实践活动看成是有机整体则可以赋予政治活动以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一生都关注劳动异化问题,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异化劳动思想开始,在其一生不同时期的代表性著作都对这个问题做了论述。写于1845年—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形成的标志性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探讨了异化劳动的问题。探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异化劳动理论问题,关系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问题,关系到如何正确运用唯物史观来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关系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的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不断地去学习、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中蕴含着潜在的生态思想,集中体现在其劳动实践观、生态经济观和适度消费观等论述中。法兰克福学派作为激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代表,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作为其批判理论的理论原型,对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生态范式作出了重要推进与拓展。法兰克福学派与马克思同样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但在自然异化解决路径上却有着本质区别,将二者的生态思想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从学理层面汲取有益的思想成果,为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现代性自我确证问题入手,阐释了黑格尔理性主义现代性理论的困境;指出了马克思将“劳动”确定为现代性自我理解和自我批判的规范性概念,实践哲学是现代性理论的哲学基础;论述了哈贝马斯和海德格尔对劳动现代性理论的批判;最后,指出我们应该从存在论根基处理解马克思的“劳动”概念,在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的视域中分析劳动现代性理论。  相似文献   

6.
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的早期思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观点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马克思形成了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同自己的劳动相异化、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同人相异化的异化劳动理论。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对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追求、注重人的能力自由全面发展、建构理性平和现代心灵秩序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唯物吏观视域下,马克思通过对作为变革现实活动的实践范畴的拓展,将技术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加以实证地、宏观地考察,马克思表达了技术的辩证特性的思想:一方面工业、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动力;另一方面,工业、科技、分工可能导致生产力异化。在扬弃早期的异化劳动理论框架的基础上,马克思发展了他的技术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是唯物史观哲学,马克思通过工业劳动揭示了生产力(即物质生产劳动活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现实联系,是人对自然界的能动的、客观的物质实践改造关系。由此,马克思从生产力上(亦即物质实践活动上)揭开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之谜,并以物质生产劳动活动这一唯物史观的实践论超越了一切旧哲学,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马克思唯物史观实践论的高度,对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实现了党的本质、社会主义本质、人类社会本质三个本质的统一,回答了共产党如何长期执政、如何始终保持先进性这一时代性难题。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目前正面临着知识经济和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挑战.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以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标准,依据江泽民总书记的"创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理论、劳动价值理论和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代表的理论,为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0.
人是马克思一直研究的中心课题。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的现代性批判是通过实践原则确立的,从法哲学到以抽象劳动为核心,形成"自由自觉的劳动",再到深入劳动过程的内部,从社会关系中寻找人的现实本质,最后到具体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出发形成"现实的个人"。正是在这一现代性批判的蜕变过程中,马克思不仅实现了其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从不成熟到成熟的思想变革,也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所遭遇的现代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首次将人类知识与活动概括为理论、实践和创制三种形式,其中以伦理学、政治学这样以人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的知识称为实践知识;马克思的实践概念融合了亚里士多德的创制与实践活动,一方面把劳动的生产性视为包含实践价值在内的人的生命活动的本性;另一方面又把实践的目的性看作劳动的本质。正是在这一认识论转变的基础上,马克思实现了历史观上的唯物主义变革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2.
人的存在问题,是马克思在创立实践唯物主义时所面临的必须予以科学解答的重要哲学问题,正是通过对人的存在与其相互关联的实践、劳动、社会关系、自由等问题的科学解答,马克思才奠定了他新哲学的重要基础,并开始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进程,最后建立起实践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的理论.伴随着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和新问题,理论界对如何深化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三个有关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基本问题上.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的基本原则是既要尊重马克思的原意,也要尊重实践,与实践逻辑保持一致是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性和科学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著作中一篇重要著作,是创立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体系的开端。而异化劳动理论是《手稿》的核心理论,是当时马克思全部思想的基础,是马克思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以往概念的成果。从异化概念出发,马克思在介绍异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然而,异化劳动理论只是马克思阶段性的理论成果,其本身存在着一系列的不足,异化劳动理论必然向剩余价值理论转化。  相似文献   

15.
幸福观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厘清马克思的幸福观,对于当前的幸福观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历史上关于幸福的理论可谓众说纷纭,与以往纷繁复杂的幸福观相比,马克思的幸福观以个体需要的满足为出发点,以个体创造性的实践劳动为实现方式,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旨归,将幸福看作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个体幸福与社会整体幸福、权利与义务、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人们追求幸福的过程中,马克思的幸福观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都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马克思“劳动”批判真实语境的误读是西方学者逃离社会批判理论唯物主义路径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体系中,“劳动”批判是在历史辩证法的现实逻辑中得到整体定位的:第一,劳动是在实践哲学视角中凸现的感性活动,劳动概念的形成与实践概念的提升存在着内在的联系;第二,现实的人及其社会关系是马克思“劳动”批判的主体性依据,劳动确切地讲是社会批判理论现实、历史的载体;第三,劳动活动历史超越性的实质是工具理性的现实消解,而不是非劳动美学设定。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思想中内蕴着丰富的对外开放思想;马克思从现代生产方式的扩张性、资产阶级的理性化驱动、无产阶级的世界性崛起等角度分别阐释了对外开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马克思的对外开放思想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革命化、制度化和人本化构成了其实践本质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8.
国内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劳动概念的讨论,大致是因循着以下两种研究思路而分别展开的:一是把劳动认作一个哲学概念,以“异化劳动”为中心,集中探讨马克思劳动概念的社会批判含义;一是把劳动认作一个实证的政治经济学概念,以“雇佣劳动”为中心,集中探讨马克思劳动概念的社会认识论含义。实际上,马克思这一时期的劳动概念只是他用人本主义哲学术语和思想来描述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综合性概念,其中既有价值批判的因素,也有社会认识论的成份。  相似文献   

19.
同志们: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的思想中,作为人类终极理想的繁荣,要依赖于人类的劳动实践与实践能力的可持续,其核心乃是实践结构的优化.然而,在推进实践结构优化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尊重人类发展权利与尊重自然价值的矛盾关系,科技开发与自然保护的关系.如何协调这两重矛盾关系,是实现人类终极理想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