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一定方式发放消费券是很多国家政府在应对经济危机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手段。2007年底,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又使得消费券政策在很多国家得到应用。通过对杭州市政府发放消费券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消费券的使用在短期内,起到了一定的提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作为危机时期的短期政府政策工具,消费券在拉动经济复苏过程中也有其局限性。因此,消费券只能作为危机时期的特殊政策,在经济复苏之后,就应立刻取消。要真正解决消费不足的问题,关键要建立起消费市场的内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2.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由杭州发轫的消费券热潮正在各地上演。2月17日,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表示,杭州将再发放10亿元消费券,包括旅游券、培训券、教育券等;同时发放部分非公益性消费券,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发放主体、作用机理、形成理念和表现形式四个方面对目前我国部分城市中出现的政府发放消费券进行了理论探求.政府发放消费券是以信用货币为表现形式的"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通过信用货币拥有的支付功能实现了政府买单,百姓消费,同时刺激了潜在的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但其中的部分是通过透支居民将来的消费来拉动的.过度发放消费券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财政风险、社会危机甚至是货币危机;发放消费券可以缓解产能过剩,但也会造成产能过剩.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政府失灵"、避免权力设租,官员追求个人政绩最大化等问题.科学地对消费券的四大要素分类组合能够使消费券发挥的乘数效应最大化.从长远看,政府还是要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和缩小贫富差距,从而提高居民的持久性收入水平、提升人们对预期的信心.  相似文献   

4.
考评美元前景不能简单地就次贷或雷曼倒闭来下结论,应该从总体的美国经济和美元发展来评估。美国经济与美元可以说"胜也萧何,败也萧何"。美  相似文献   

5.
雷颐在1月5日的《经济观察报》上撰文指出:金融海啸引发了美国严重的经济危机,波及全球。为了振衰起弊,复兴经济,美国政府投入7000亿美元救市,中国政府则以4万亿人民币刺激经济。美国的"7000亿",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相对美国救市历时几个月的低效率,中国的  相似文献   

6.
继4月12日国际金价跌破每盎司1500美元关键支撑后,4月15日国际金价继续上演"高台跳水",大幅下跌9.3%,创下30年来的最大跌幅,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价格报收1361.10美元,创下自2011年2月份以来的最低收盘价。对于暴跌原因,黄金分析师赵相宾表示:首先,美国从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数据都非常不错,支撑了美元的触底反弹,使得一部分国际资本在流动的时候,离开黄金市场进入了美国股市;其次,随着美国经济数据的改善,美联储有意要收紧量化宽松,  相似文献   

7.
正说起摇号,多数时候会让人联想到买房。但最近多地政府的一番操作,让人们发现领钱也可以摇号。以南京为例,3月17日零点起,该市总额3.18亿元的消费券开始陆续摇号,面值根据不同类型按每份100元或50元设定,三轮摇号下来,将有67万人次抢得消费券。此后,不少地方都复制粘贴了这种操作。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1—2月份,很多产业经济数据出现大幅下滑。如今,复工复产正是进行时,2020年"摁"下了重启键。如何促进"消费回补"和行业振兴,成了政府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长江日报社近日公布了"长江日报购房消费券"计划:凡订阅2009年度《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的读者,可在规定的时间内领取到每份5230元的"长江日报购房消费券",派发总额高达1200万元。  相似文献   

9.
近年,日元以其强劲的态势急剧升值。今年3月8日,东京外汇市场美元兑日元的比价首次突破1∶90,达到1∶89.95,创造了战后以来的最高纪录。4月19日,美元兑日元的比价又跌破1∶80,以1∶79.75日元创下了最新纪录。这是去年日元两度升值以来的第三次日元狂升。目前日元暴升的态势虽有遏制,但日元如此扶摇直上,引起了国际金融界的极大关注。此次日元升值的直接导因是美元贬值。美国经济在经过90年代初的衰退之后,1994年经济出现了4%的增长,超过了3.2%的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较高的经济增长以及美国政府鼓励出口的金融政策,为美元贬值埋下了伏笔。1994年,美国中央银行为了使高速增长的经济实行软着陆,防止通货膨胀,曾7次提高短期利率。但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债务  相似文献   

10.
正经贸关系历来被视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但是,美国特朗普政府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单方面悍然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战。7月6日,美国开始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8月8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第二轮关税计划,对价值160亿美元的进口中国产品征收25%的额外关税,8月23日正式生效。面对美国的贸易霸凌主义,我国不得不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反击。美国主动发起贸易战,表面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09,(5):55-56
张莫等在3月24日的《经济参考报》上报道:美联储3月18日宣布“购买美国国债”。此消息一出,美元暴跌。面对手中攥着的因美元贬值而严重缩水的美元资产,中国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2.
正4月20日美国财长杰克·卢宣布,20美元纸币的正面将印上美国著名废奴主义者哈丽特·塔布曼(Harriet Tubman)的头像,这意味着塔布曼将成为"亮相"美钞的首名非洲裔美国人和一个世纪以来美钞上出现的首名女性。20美元纸币的"女主角"哈丽特·塔布曼生于1822  相似文献   

13.
视野     
《党的建设》2010,(4):63-63
据人民网报道,德国联邦统计局日前公布的2009年贸易统计数据(初值)显示,德国年出口总额为8032亿欧元,相当于11213亿美元,比上年减少了18.4%,少于中国的12016亿美元。中国的年出口额首次赶超德国,跃居全球首位。日美欧主要制造商把中国作为低成本生产基地,持续对华投资。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经济影响力进一步加强。2009年,中国国内新车销量也超过了美国,跃居首位。预计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取代日本升至全  相似文献   

14.
持续一年多的国际金融危机又一次给美国制造业以重创.2009年6月1日,美国通用汽车向纽约当地破产法庭递交破产保护申请,正式进入破产保护程序,宣告了这家美国百年车企、美国工业经济力量的象征正式完结.受此消息影响,通用汽车股价暴跌,从2007年10月每股94美元跌至2009年6月1日破产消息宣布时最低每股0.27美元,投资者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15.
正当东亚国家为摆脱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困境而不懈努力的时候,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企业新一轮兼并浪潮正一浪高过一浪,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新焦点。1998年4月6日,世界银行业巨头花旗公司与金融服务公司旅行者集团组成新的花旗集团,合并交易金额达817亿美元,创下美国公司兼并史上的新纪录。时隔仅数日,4月13日,美国国民银行和美洲银行宣布合并,合并金额达648亿美元,坐上美国银行第一把交椅;同日,美国第一银行与第一芝加哥银行也宣布了涉及金额298亿美元的合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生三起大型银行兼并案,世人为之震惊。但情形远不止于此,愈演愈烈的合并之风也刮进制造业和电信业,并再次掀起巨浪。1998年5月7日,德国最大的工业集团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与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宣布合并,组成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这起涉及金额920亿美元的并购案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宗工业合并事件。随后,5月11日,世界电信业最大规模的兼并案又在美国发生:美国第三大电信公司——西南贝尔公司宣布,将以620亿美元收购美国排名第七的美国科技公司,建立全国最大的地方电话公司集团。新一轮企业兼并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6.
正8月2日-6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访问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三国。在新加坡,蓬佩奥宣布美国将为东南亚国家提供近3亿美元的"安保资金",用于加强印太地区在海上安全、人道主义援助、维和能力以及"打击跨国威胁"等领域的安全合作。此前,蓬佩奥在华盛顿的一个商务论坛上已宣布了一项针对东南亚地区总计1.13亿美元的投资计划,涉及技术、能源和基础设施三大领域。与此同时,蓬佩奥还呼吁建立一个"自由与开放"的印太地区。显然,蓬佩奥此次"携大礼"访问东南亚,"醉翁之意"在于推行美国的"印太"战略。  相似文献   

17.
余婧 《新湘评论》2020,(10):39-39
消费旺了,经济就是一池活水。第三方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放的消费券对餐饮、零售等行业拉动效果明显,尤其是湖南省总工会、省财政厅推出的"湘消费"活动,让历经疫情寒流的湖南市场迅速复苏回暖,有效提振了中小微实体企业信心,受到广大职工和市场欢迎和好评。  相似文献   

18.
《江淮》2009,(2)
美国经济规模: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139800亿美元,排名全球第1。危机影响: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成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而美国也将经受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考验。目前已有超过  相似文献   

19.
8月29日,涉嫌盗窃银行近5亿美元的两名前行长许超凡和许国俊及其亲属被美国法庭定罪。"二许案"是中美联手在美国境内缉拿中国贪官的一个典型。隐藏在美国偏远小镇许超凡、许国俊及已于2005年被递解回国的余振东是中国银行广东开平支行的先后三任行长。他们于1991年开始一同盗窃中国银行资产,总额达4.83亿美元,并转移到美国。  相似文献   

20.
二战以后,日本经济快速增长。到了上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进一步稳定发展。与此同时,欧美发达国家却由于政府长期过分干预经济、低效率的国有福利体系、石油危机等多种原因而陷入了经济停滞。世界范围内,日本经济可谓一枝独秀。1985年,美日英德法签订了著名的广场协议,提升了日元的币值。手里拿着大把美元的日本人开始在美国大肆购买。令美国人感到不安的是日本人对美国企业资产的大量收购,他们担心美国正在变成日本的第四十一个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