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田喜荣 《前进》2011,(7):14-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太行儿女,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中,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光耀千秋的太行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上党老区人民改天换地、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斗争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对今天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仍具有重要启示。主要表现在: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保证伟大斗争的正确方向;坚持认真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斗争本领;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断为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不断从人民群众中积蓄伟大斗争的智慧和力量;坚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不断增强伟大斗争的凝聚力、组织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3.
黄杰 《前进》2024,(1):45-47
<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和政治优势,是我们党不断前进、不断胜利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之一,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列入“三个务必”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首次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写入党章。这是在新征程上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进行伟大斗争的必然要求,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居安思危的政治清醒、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勇于斗争的奋进姿态,  相似文献   

4.
陈本铿 《台声》2024,(2):32-3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更是将其提升到“三个务必”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发扬斗争精神,既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具体体现,又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要求。发扬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创造了人间奇迹,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这是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学习这种精神,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兵民是胜利之本”的伟大真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什么历史功业都可以创造出来。这反映了人民创造历史的社会发展规律。弘扬抗洪精神,根本的是要认识、尊重、弘扬人民群众的无穷伟力。这对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华瑞兴 《群众》2008,(10):94-95
压力与磨难催生伟大的精神,考验和挑战锤炼民族的品格。我国人民在5.12汶川大地震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崇高精神,给这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注入了强大的力量,这种伟大的精神已经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立足时代方位、洞察时代潮流的基础上向全党提出的新期盼,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深层动因。从理论出场的内在规律而言,“三个务必”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时代呼应和价值关切,“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身份和使命角色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坐标体现;“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总结“三大规律”中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精神牵引彰显;“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推进“两大革命”和发挥人民主体作用中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内在规约推进。因此,科学把握和系统考辨“三个务必”与马克思主义信仰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加强历史自觉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及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定力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8.
徐国华 《黄埔》2006,(1):26-28
黄埔精神,是中国国民党人和中国共产党人在第—次国内革命战争实践中形成的以“爱国、革命”为内核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时代民族精神和军事文化的集中体现。伟大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里程碑。六年局部抗战,八年全面抗战,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一惊天动地的伟业,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缅怀近代中国这两种最为突出的民族精神,具有重大意…  相似文献   

9.
作为“第二小提琴手”,恩格斯在晚年积极指导和参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特别是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发扬了马克思主义斗争精神。他坚决反对错误倾向、纯洁党的组织,严格划清思想界限、捍卫马克思主义,重视党的纲领的制定、明确党的斗争方向,倡导党内纪律和批评、积极反对官僚主义,主张广泛地接触群众、壮大党的革命队伍,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不断向前发展。恩格斯晚年展现的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精神不能随着时代变化而减弱。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必须坚定斗争意志,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精神,把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精神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进一步增强斗争本领,赢得更大荣光。  相似文献   

10.
陈全  刘志平 《传承》2006,(11):3-4
红岩精神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中锤炼形成,集共产主义精神、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为一体,以南方局驻地重庆红岩村为象征的一种革命精神。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斗争中的精神风貌和本质特征,是党的先进性特征的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大力弘扬红岩精神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一、红岩精神的本质特征是党…  相似文献   

11.
侦查讯问教学应构建以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根本的,以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突出技能培养,强化教学训练环节,使培养对象在掌握侦查讯问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根据不同的讯问对象,开展针对性侦查讯问工作,顺利地完成讯问任务。  相似文献   

12.
始终把党性教育贯穿于党校教学的全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先平 《桂海论丛》2011,27(3):120-124
党校作为领导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在党性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当前,在党校教学中党性教育存在着对党性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党性教育规律研究不多以及教育方式陈旧等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把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与增强党性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党性教育作为党校教育的根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备战奥运的各项准备正在紧张有序的展开。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奥运比赛场馆建设、交通路桥改造、街乡环境整治等均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与此同时,奥运安保、奥运宣传、素质教育等  相似文献   

14.
战场环境是警察执法战斗的依托和舞台,也是战术运用的客观依据。在警察执法战斗中,警察战斗力的使用是不能脱离战场环境的,因此战场环境对警察战斗力及其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是对警察战斗力构成的影响:即对参战人员的影响,对武器装备的影响,对人与武器结合的影响;二是对警察战斗力使用的影响:即对战法选择的影响,对战场情报信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集体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个体价值定位的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个体价值定位经历了一个从个体依赖到逐渐获得个体独立的演变过程。集体主义也随着个体价值地位的演变,呈现出新的时代内涵,开始由传统集体主义向新集体主义过渡。  相似文献   

16.
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泽 《思想战线》2002,28(1):11-15
西部开发作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建设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西部开发也为传统文化的更新、转型提供了机遇。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则是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语境。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现状及近年来实施的保护措施 ,印证着这个文化变迁进程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17.
曾志伟 《桂海论丛》2010,26(1):55-58
增强基层党组织发展力,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党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发展力包括发展民主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维护稳定的能力和驾驭网络媒体的能力。"六种能力"构成了基层党组织发展力的基本要件。  相似文献   

18.
现场重建作为全面再现案件经过的科学方法,在揭露和查明犯罪,排除犯罪嫌疑,保证侦查准确性和保障人权方面具有优势。因此愈来愈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相比西方国家发达的犯罪现场重建理论和技术,我国犯罪现场重建仍属于起步阶段,有关概念问题仍存在争议。文中就犯罪现场概念问题以及犯罪现场重建的启动和结束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侦查终结的条件的规定过于简单,并且将侦查终结的条件和对案件的处理方式一并表述,没有完全体现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侦查终结条件的规定要求,不利于侦查人员及其负责人掌握。我国刑事诉讼法再次修改时,应单独规定侦查终结的条件。即“侦查机关或部门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案件全部事实、情节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案件性质认定准确,法律手续完备。”  相似文献   

20.
综观中国共产党执政50多年来的理论与实践,其执政观大致上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理论创新——永葆执政活力的理论之源;执政为民——永葆执政活力的阶级之源;发展兴国——永葆执政活力的动力之源;依法治国——永葆执政活力的制度保证;从严治党——永葆执政活力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