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滨  孟微 《瞭望》2006,(35)
把打掉黑恶势力的“保护伞”作为这次专项斗争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把打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结合起来,与加强政权建设结合起来,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由弱转黑隐含哪些社会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部门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是黑恶势力犯罪的高发期,中国政府从2000年开始的打黑除恶工作,目前并没有画上句号,打击黑恶犯罪势力的力度将继续加大  相似文献   

3.
《廉政文化研究》2021,(6):78-87
治理黑恶势力"保护伞"作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关键环节,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基层进军的"战略要地"。科学地探讨黑恶势力"保护伞"的危害与治理路径,对全面从严治党和加强基层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黑恶势力"保护伞"的危害突出表现为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恶化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扭曲健康的社会意识,弱化上层建筑的公信力。治理黑恶势力"保护伞"要多策并举,要坚持党对治理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强化治理根本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治理方向以赢取治理民意基础,完善治理黑恶势力"保护伞"的体制机制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加强治理黑恶势力"保护伞"的意识形态宣传以营造治理良好氛围,从而形成治理黑恶势力"保护伞"的多维合力以凝聚治理各方力量。  相似文献   

4.
司法化既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施中的重要一极,又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贯彻落实的必要路径.对此路径的认识缺乏以及规划错位,必然会影响到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制度绩效的发挥,进而直接影响到国家犯罪控制的效果与人权保障的程度,因此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就必须科学规划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司法化的道路.就其未来实现而言,应该让最高司法机关承担刑事政策解释之重任,并把刑事政策解释作为各级司法机关的行动指南,违者必究.  相似文献   

5.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于2000年11月30日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有关问题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打黑除恶的专项斗争,把黑社会性质组织和各种恶势力犯罪作为重点打击对象。黑恶势力犯罪在主体、行为、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特定要素结构决定了其特有的属性,因此,在其防控措施上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6.
有组织犯罪是历史、文化和社会的产物,从近代中国开始我国有组织犯罪经历了一个从有到无以及再生的嬗变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以黑恶势力为代表的有组织犯罪不仅死灰复燃而且发展势头凶猛,严重危害政治经济、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全感。自1997年《刑法》修订以来,我国已建立了基本的打击与预防有组织犯罪法律制度,但是还很不系统、不完整和不健全,远远不能满足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长效治理有组织犯罪的需要。当前我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应以贯彻《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为契机,借鉴国内外立法的经验,通过制定专门的单行法律——《反有组织犯罪法》,完善打击与预防有组织犯罪的法律制度,确立扫黑除恶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制定《反有组织犯罪法》应坚持系统、科学、规范的原则,分别从法律术语、有组织犯罪集团及行为特征、体制机制和程序措施、预防手段、国际合作等方面健全我国打击与预防有组织犯罪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打黑除恶可以赢得民心,有黑不打将失去群众——这是自2000年全国开展打黑除恶行动以来,各地政法干部最深切的感受。打击黑恶势力,必须有坚定的政治信念。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6,(49)
自今年2月22日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公、检、法、司密切配合,一批称霸一方、为非作歹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和黑恶势力土崩瓦解。在过去的9个月里,各有关部门在中央政法委的统一领导指挥下,采取切实措施,推动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不断深入发展。中纪委、监察部下发《关于积极支持和  相似文献   

9.
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即将落幕,行动重心将由惩处黑恶势力转型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使单向度打击升华为覆盖社会治理全领域、全环节、全过程,融合预防、控制、打击、矫治、教育等手段的多向度综合治理.该阶段,作为中国社会治理典范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应积极担负时代重任,发挥调动群众力量、营造社会氛围等优势,深入开展扫黑除恶常态...  相似文献   

10.
于滨 《瞭望》2003,(26)
中国打黑除恶大揭底 黑恶犯罪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心腹大患。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全国公安机关近两年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扫除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600余个,挖出“保护伞”近千人……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05,(47)
《瞭望新闻周刊》在采访中了解到, 由于法律、管理、保障、工作方法等各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目前我国“打黑除恶”工作面临十个方面的困难: 一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备,而且刑法对黑恶犯罪量刑过轻。公安、检察、法院对黑恶犯罪团伙案件的证据认定、案件定性等方面意见不一致,对黑社会性质组织成员处罚过宽,许多犯罪成员仅以个案予以认定,根本谈不上从严从重打击,客观上助长了黑恶势力的气焰,影响了对黑恶犯罪的打击力度。此外,我国法律对证人的保  相似文献   

12.
在倡导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背景下,非犯罪化刑事政策逐渐成为一项指导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的重要刑事政策.非犯罪化刑事政策主要适用于法益不明的犯罪和恶性轻微的犯罪.非犯罪化刑事政策的适用途径包括全部非犯罪化和部分非犯罪化、立法上的非犯罪化和司法上的非犯罪化.非犯罪化刑事政策的适用途径不同,其适用效果也会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3.
李金河 《学理论》2010,(24):27-27,31
宽严相济是我们党和国家重要的刑事司法政策,是检察机关正确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的根本方针之一。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有利于司法机关惩治犯罪、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若干意见》,明确了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指导思想、原则,并对检察机关执法办案各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措施,也是对检察机关自侦工作执法办案水平和执法效果的重大考验。笔者仅就检察机关自侦部门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如何贯彻宽严相济的司法刑事政策谈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4.
●全国社会治安工作会议后,武警总部紧急部署、挥师出征,备部队利剑出鞘、重拳出击,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彻底摧毁了数百个黑恶团伙,依法惩治了数千名犯罪分子.狠狠打击了黑恶势力的嚣张气焰。 ●在各地“打黑除恶”的战场上,武警部队每天都有数十万名官兵上一线、打头阵,舍生忘死、英勇作战,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的捕歼战斗。 ●铲除黑恶,任重道远。武警精锐部队、特警部队、特战分队苦练硬功,整装待发,随时准备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哪里有黑恶势力,就冲向哪里,坚决进行毁灭性打击,还人民安宁,还社会稳定,保国家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5.
拐卖妇女、儿童罪与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是对合犯,对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犯罪的治理有利于减少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发生。《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对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进行了修改:一方面适度加重其刑罚力度,另一方面区分了犯罪的对象以适用不同的刑罚。对该罪的修改遵循了"宽严相济、保障权利"的刑事政策,加重对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处罚存在合理性。同时,"收买儿童即入刑"原则也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于贩卖、收买妇女、儿童的犯罪,一味地加重刑罚并不能达到刑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涉毒犯罪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有关青少年涉毒犯罪的司法实践中,必须切实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特别是要结合近年来颁布的有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注重"双向保护",加强对青少年涉毒犯罪的司法防范与控制.  相似文献   

17.
于滨 《瞭望》2006,(36)
目前在全国范围开展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是继本世纪头两年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之后,党中央又一次作出的稳定社会治安局势的重要决策。当前,各级政法机关摧毁了一批黑恶势力,挖出了一批黑恶势力的“保护伞”,为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加之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以及境外犯罪分子的渗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诱发,黑恶势力仍在不断滋生蔓延,并且日益向经济、政治领域渗透。  相似文献   

18.
当记者日前来到广西合山市的打黑公捕大会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人民群众书写的大幅对联:“打黑除恶维护社会稳定,保驾护航促进经济发展”。据广西省公安厅的资料显示:截至4月底,广西警方已打掉黑恶势力团伙188个,涉案人员逾千人,一批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被处以极刑。  相似文献   

19.
腐败行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国际性问题,我国在反腐败问题上一直努力不懈,但目前在反腐败制度设计上呈现出前置性法律阙如、刑事法网粗疏、司法认定过宽等问题。为有效遏制腐败行为,巩固反腐成果,应当制定合理的反腐败刑事政策;完善立法,将贪污贿赂犯罪由目前的数额犯、情节犯改为行为犯,兼顾情节;建立前提性的反腐败法律机制,使之与刑法规则一起构筑一道反腐败的防线;通过司法严格控制腐败,严厉入罪,避免通过司法解释进行变相的出罪。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一些地方黑恶势力 权金化的趋势,侵蚀了基层政权,必须高度重视, 严厉打击《瞭望》新闻周刊近日从权威部门获悉,自2006年2月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涉黑案件857起,以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起诉821起,打掉恶势力9662个;法院一审判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