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理论》2016,(11)
于2015年3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的"绿色化"概念,是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概念上的提升,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之外,加入"绿色化","绿色化"的提出很显然是对如今日益凸显的生态问题的一个反思。为了更进一步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提倡环保的力度也是逐渐在加大,要想打造更好的生态文明体系,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绿色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式自此诞生。同时,我们应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和研究,才能为绿色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杨香军 《学理论》2020,(10):21-22
建设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桂东县,立足生态优势,坚持生态强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优势越发彰显、生态品牌逐渐创响、生态效益显著提升。面对经济条件、思想观念、产业结构、机制短板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因素,桂东必须坚持生态强县这一核心,走绿色发展之路,着重从"项目、产业、平台、环境"等方面入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扩大生态优势,真正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变生态效益为经济效益,从而绿色崛起。  相似文献   

3.
人类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近年来,生态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在国内外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同时也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本文介绍了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并阐释了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价值,最后为了能够更好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人们必须要提高绿色发展意识,不断发展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推动科技创新,提升能源以及资源的利用率,构建社会主义文明新社会。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改革》2008,(3):61-64
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实现传统工业化"黑色发展"到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就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依据、目标与任务、基本路径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绿色技术创新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需要政策法律的激励、引导和保障。政府应通过建立完善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7.
《学理论》2017,(12)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论述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面对中国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生态变化,国家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倡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从理论溯源的角度出发,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和实质,认为绿色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又一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21,(11)
绿色发展理念彰显了清晰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理论逻辑上,绿色发展理念既呈现出古代智慧与时代哲学的交相辉映,也再现了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历史逻辑上,绿色发展理念既演绎了人本逻辑与资本逻辑的对话交锋,也凝结了惠民利民与富国强国的理想诉求;实践逻辑上,绿色发展理念既展现了经济增长与生态压力的矛盾,也显示了党对人民的绿色承诺与绿色发展的使命践行。这三重逻辑彼此融合、相互关联,统一于党的领导下"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9.
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态内涵与实践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论坛》2017,(3):124-128
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是"生态"问题,只有厘清了绿色发展理念的生态内涵,才能采取正确的实践行动。中国在经济发展、工业化过程中,生态压力呈现,像雾霾、水质恶化之类的生态问题不断。"生态现代化"理论源于西方,中国人选择了一条继承西方优秀思想又不同于西方的生态道路,我们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它是实现经济与环保双赢之路。依生态逻辑,中国生态治理从新法律法规方面迈向绿色发展,从多元主体共治上着力绿色发展,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绿色执政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执政党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从生态与政治联姻高度,着力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引发的生态矛盾和保障人民群众生态权益与生态安全的一种生态政治观。只有牢固确立和自觉践行绿色执政理念,才能进一步端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宗旨,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才能抢抓全球绿色发展的机遇,将生态文明建设当作重大政治责任和政治使命,通过推进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口均衡型和生态安全保障型社会,坚定不移地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我党一贯重视文风建设,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文风建设的四个维度:在性质定位上坚持文风就是党风;在价值取向上坚持唯实求真;在生成路径上坚持深入调查研究,科学总结群众的实践和创造;在表现形式上坚持内容决定形式,倡导短、实、新,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本质诉求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离不开对政治的关注与讨论。因为政治关系到整个国家权力的运行,关系到人类生活的福祉。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以关注人的生存权利为底线,注重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政治体系的运行中关注权力的正当运行与资源的公平分配,从而为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四个重要维度:精细化、责任化、信息化和社会化,主张从四个维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理论强党的思想,是把握理论强党的理论维度;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强党的历史实践,是理解理论强党的经验维度;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新时代坚持理论强党的现实维度;增强理论自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新时代推进理论强党的路径维度。  相似文献   

15.
本分析了绿色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是大势所趋。在此基础上说明,企业要生存发展,就要积极进行ISO14001认证,开展绿色营销。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历史的逻辑必然,也是时代的现实需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哲学理念,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即强调入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的身与心的和谐以及国与国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Ideas and leaders matter. Fascism's syncretic ideology is crucial to understanding its rise and support. So too is the coterie charisma exerted by leaders like Hitler over an inner core even in the wilderness years; his centripetal charisma went on to help attract the masses to the 'Führer party' for very diverse reasons; and the cultic charisma leaders developed especially when in power further helps explain their appeal. The four dark sides of nationalism – namely, its ethnic , religious , scientific and economic dimensions – are also crucial to understanding genocide. So too is leadership: no Hitler, no Holocaust. Genocide also points to the importance of lower levels of leaders, who were sometimes influenced by the charisma of the 'great' leader, although in other cases, such as Milosevic's Serbia, the charismatisation of the national idea was more influential.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的十条历史经验是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既不是从哪本经典教科书上抄来的,也不是从哪个国家发展中搬来的,更不是从哪个天才人物头脑中臆造出来的。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中去把握历史经验可以看出,坚持独立自主、坚持统一战线、坚持中国道路的重要性;从三个历史决议的内在继承和发展的统一性中去把握历史经验可以看出,坚持理论创新、坚持胸怀天下、坚持自我革命的重要性;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去把握历史经验可以看出,坚持伟大斗争、坚持人民至上的重要性;从新时代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中去把握历史经验可以看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开拓创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Since the landmark volume The Search for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n China (Leib and He eds. 2006), a growing number of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tudies in the context of China have advanced our knowledge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n comparative settings. This paper aims to discuss the recent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s of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n China, 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the approach of a deliberative system that has not been adequately addressed in the context of China. This paper propose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the concept of deliberative capacity building in the context of contemporary China. The paper analyses three dimensions of deliberative capacity building: social capacity, institutional capacity; and participatory capacity of a deliberative system. The three dimensions lay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public sphere, empowered space, and deliberative actors respectively. The multi-dimensional framework considers deliberative capacity building as a process by which the three dimensions synergize and evolve with each other to produce a functional deliberative system incorporating isolated deliberative practices. The multi-dimensional analyses suggest that deliberative capacity building is critical to democratization in China, as it produces a stronger public sphere, more effective government responsiveness and improved participatory compete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