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走进平坝区塘约村,绿水青山环绕,宽阔的马路、成片的新居,绿树红花与小桥流水相互交融.很难想象,三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国家级二类贫困村. “村子成了‘小康示范村’,发展是一年比一年好.”塘约村的民生监督员张昌友言语间,抑制不住激动之情.塘约村成为安顺市决战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
<正>9月18日,省委书记孙志刚深入安顺市平坝区、普定县考察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迅速掀起脱贫攻坚秋季攻势高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在平坝区塘约村,孙志刚走进村史馆,在一幅幅史料图片前驻足观看,了解塘约村历史沿革和改革  相似文献   

3.
冉阿建 《当代贵州》2017,(3):102-103
安顺以党建为抓手,探索出了"塘约经验""秀水五股""大坝经验""聚福菌模式""菜单式扶贫"等一批脱贫攻坚先进经验,确保贫困群众小康路上"不掉队"。走进平坝区塘约村,绿水青山环绕,宽阔的马路、成片的新居,绿树红花与小桥流水相互交融。很难想象,三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国家级二类贫困村。"村子成了‘小康示范村’,发展是一年比一年好。"塘约村的民生监督员张昌友言语间,抑制不住激动  相似文献   

4.
<正>3月21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深入安顺市平坝区考察调研。他强调,要与时俱进深化农村改革,切实建强基层组织,充分激活农村内生动力,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再勇参加调研。近年来,平坝区塘约村紧紧抓住"确权、赋权、易权"关键环节,按照"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发展思路,通过"三权"抓手促"三变"改革,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在观看塘约  相似文献   

5.
大潮涌黔中,瀑乡党旗红.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顺市委组织部全力抓好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为凝心聚力抓发展、为决胜脱贫攻坚、为建设富美新安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强基层脱贫攻坚有保障 平坝区塘约村,每天都有来自天南地北的“取经人”,“塘约经验”吸引山东、陕西、安徽等20多个省区市组团前来考察学习.西秀区双堡镇大坝村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建党90周年之际,村支书陈大兴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三改九化”助推脱贫的“秀水五股”党建模式频频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等节目亮相,一个个党建“亮点”闪耀黔中大地.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深入了解脱贫攻坚后农村发展如何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对接,随着各地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完成,驻村工作干部逐步撤回以后脱贫目标实现持续推进,带着这些问题,调研组一行前往安顺市和六盘水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基层工作调研。深入到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西秀区大坝村,盘州市普古乡舍烹村联村、淤泥乡岩博村联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组织建设、村庄治理、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选择了基层党建与村级经济  相似文献   

7.
正"有政府的好政策,有银行的贷款帮助,我早脱贫啦!"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村民唐从富加入金土地合作社后,在平坝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农信社)贷款40万元,流转200亩土地种植无公害蔬菜。"蔬菜基地解决当地贫困人员务工80人,帮助贫困农户每年增收5200元。"唐从富乐呵呵地说。在塘约  相似文献   

8.
彭海红 《理论建设》2018,(1):110-112
塘约村,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的一个普通村庄。2014年之前,塘约村还是一个省级二类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4000元,村集体经济不到4万元,全村138户贫困户645人贫困人口,全村30%的土地撂荒。2014年,塘约村遭遇特大洪灾,农田房屋被毁,村内一片狼藉。为了重建家园,改变昔日村穷、民弱、土地撂荒的现象,塘约村探索出以"党建引领、改革推动、合股联营、村民自治"为主线的发展思路,使村容村貌和村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正贵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指出,农村产业革命完全符合贵州实际,贵州大地正在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变化,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必须牢牢把握产业发展"八要素"根本要求,推进落实"五个三"重要路径,加快实现"六个转变"目标任务。今夏课题组对赫章县海雀村、盘州市岩博村、西秀区大坝村、平坝区塘约村、罗甸县麻怀村、播州区团结村和花茂村开展调研。7个村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同时,着力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创新,破除制约发展桎梏,鼓励发挥首创精神,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全面落实"五个三"路径,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六个转变",为推进脱贫攻坚与产业革命有效衔接奠定了基础,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先导性,具有可复制和可推广的经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村庄变革总是蕴含着特殊意义,它关乎时代精神,关系着一个庞大群体的精神面貌和物质追求。过去,人们关注基层改革者的命运,是因为突破体制桎梏要承担巨大风险;今天,改革已不是"能不能为"而是"敢不敢为"的问题,前进、前进、再前进,可以、可以、也可以!人们关注的是哪里有动人心魄的改革故事。"塘约之变"足以打动人心:依靠农村综合改革和基层组织建设,尊重市场原则配置要素资源,让市场力量引领结构调整,两年多时间就甩掉"贵州省二类贫困村"的帽子,实现整村脱贫,变身为家给人足的小康村。"塘约之变"后还有"塘约之约"。2017年3月21日,在塘约村调研的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对村党总支书记左文学说:"塘约不能满足于现在的成绩,要有新的目标,什么时候村集体经济能够达到500万元,甚至1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你们从原来到现在的变化,用了两年多时间,新的目标能不能确定三年或五年完成?真正实现农民收入、村集体经济翻一番。""左文学们"信心满满,原本充实紧凑的生活,因为这个"约定"而变得更加忙碌!  相似文献   

11.
正满月酒、周岁酒、剃毛头酒、生日酒、订婚酒……五花八门的乡村酒席曾在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十分常见,村民不堪重负。走进今日的塘约村,村里随处可见醒目的村规民约"红九条":"除婚丧嫁娶外,其他任何酒席都不得操办,村民也不得参与除婚丧嫁娶外任何酒席的请客和送礼,以及为操办酒席者提供方便……"据塘约村党总支书记左文学介绍,2015年,塘约村广征民意,经村民代表大会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制定  相似文献   

12.
初秋时节,走进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玉带绕村的洗布河与塘约河湛蓝明亮,飘逸洒脱;矗立山间的电杆与银线将10个自然村寨紧紧相连,接通千家万户. “谁敢想象,我们这里能有这样大的变化!”据村委会主任彭远科介绍,几年前的塘约,是“村穷、民弱、地撂荒”的国家级二类贫困村.“2013年,开展‘小康电’建设以来,我们村的供电能力提高了6倍还多.电兴百业旺,有了充足可靠的电力,全村种植、养殖、运输和建筑等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2016年全村用电量达到68.89万度,是2012年的1.54倍.村民人均纯收入3年翻了3倍,现在的塘约成了远近闻名的省级小康示范村.”彭远科说,塘约有今天,“小康电”有大功劳.  相似文献   

13.
正沿着蜿蜒的通村公路,走进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只见村中道路干净整洁,农家院落错落有致,置身其中,青山绿水环抱,蓝天白云笼罩,整个村庄安静祥和,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近年来,塘约村不断夯实基层自治基础,制定了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构建了完善的乡村治理新体系,形成了团结和谐、积极进取的文明  相似文献   

14.
正安顺市探索出邀请典型上讲堂、开设实训大课堂、组织干部返学堂、跟踪评议问实效"三堂一评"的村干部管理教育模式,有效提高了村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村庄要发展,就得团结村民,把大家拧成一股绳。2014年塘约村发生洪灾,很多村民都从外地赶回来重建房子,我们就抓住了这个机遇,迅速将大家聚集起来,跟大家商量村里发展产业的事情……"在"共同为小康实干"的巡回宣讲活动上,安顺市平坝区乐平镇塘约村党总支书记左文学一遍又一遍地跟大家分享塘约村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正盘州市民主镇机密村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思路,凝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发起一次又一次冲锋,在带领党员群众脱贫致富、优化农村居住环境、产业革命等方面成效显著,全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25%。紧盯基层组织建设,筑牢基层堡垒。机密村党支部充分认识到能否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一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领头  相似文献   

16.
正所有的贫困问题都是经济问题。个体收入太低导致了个体的贫困,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弱小甚至没有导致了全村整体贫困。但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凡达到小康的村,几乎都依托了强大的集体经济积累。所以要整体脱贫奔小康,必须抱团发展,走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道路。在实践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一些共性的经验:一是规模化经营才是正道。无论是塘约,还是我们参观过的余庆县的二龙、官仓、沙滩等村,其强大的村级集体经济,都是抱团发展、规模化经营的结果。二是村党  相似文献   

17.
正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通过开展"七权同确"、整治滥办酒席、发动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义务修路28天等方式,展现了村党支部强大的组织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提升组织力,加强队伍建设是根本。塘约村党支部对村级班子成员实行年终三级考评制度,保持队伍的激情和干劲。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对党员提出为村里发展找三个问题、办一件实事的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对党员实行"驾照式"扣分管理,让群众监督党员,发挥党员在脱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同时还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谷陇镇是极贫乡镇,要在2020年实现脱贫摘帽和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一、谷陇镇贫困基本情况谷陇镇位于黄平县东南面,全镇总面积228.2平方公里,辖47个村和1个社区,154个自然寨,29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8.45万。2016年9月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12月10日,由中宣部《党建》杂志社和人民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塘约基层建设经验座谈会暨《塘约道路》研讨会"在北京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来自中宣部、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人民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作协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就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的基层建设经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王宏甲走遍祖国大江南北撰写系列纪实作品,如大家熟知的《塘约道路》《中国天眼:南仁东传》《走向乡村振兴》,书写了贵州这篇土地上改革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精彩故事。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贵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尽锐出战,以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战实绩诠释对党的绝对忠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