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和逻辑表明,党的理论创新达到了高度自觉,并且成为党执政的一大政治优势.在长期执政的考验中,中国共产党需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以发挥理论创新在实现执政目的、巩固执政地位中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2.
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性工程。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70年来,党内政治生活经历了从曲折发展到恢复正常化,再到规范加强的历史演进: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是党内政治生活的曲折发展时期;从改革开放到十八大前夕,是党内政治生活的恢复发展时期;十八大以来,是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加强时期。70年来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演进给予我们深刻启示:政治自觉的反观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基础;基本路线的坚持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方向保证;政治纪律的强化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运行要求;科学制度的供给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保障;宗旨意识的唤起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3.
理性政治具有正义性的逻辑前提、批判性的自觉意识、公民性的价值坐标、法治性的运行机制等四重理性内涵。作为现代成熟的政治模式,切合当前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面临民众共同政治信仰缺失、党民天然情感淡化、民众政治诉求日趋理性、执政主体人性软弱等执政困境和挑战的破解难题需求,是中国共产党稳固政权、长久执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5.
云计算的产生和应用在给社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诸多挑战。云计算所引发的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表层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它背后所潜藏的深层次的社会文化问题仍不为人们注意。通过对云计算这一科技进步成果的形而上的思考,揭示云计算的意识形态特征及其社会后果,阐述作为意识形态的云计算的社会性本质及其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6.
7.
现代技术解构了传统政治,提高了政治效率,进而取代了传统的意识形态而获得了政治的内容,技术的逻辑成为统治的逻辑,这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契机与手段。但技术理性的过分增长又可能造成自由丧失与意义丧失。技术专家与政治活动家的充分的对话,全体人民丰富多样的互动,对于克服技术理性的片面性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世界历史进程中世界政治生态的变迁极大影响着我国人民大众政治观念的变化,这要求我们必须自觉地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当代政治观.当代政治观构建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内在地决定了政治观必须以人民为本位,这是我国当代政治观与西方政治观的原则分野.当代中国政治主体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大众,顶层设计与民意推动就成为当代政治观自觉建构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始人,其政治参与思想博大精深。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位一体的时间向度和价值向度阐释和论述了宏观广义的政治参与理念,并预见和设想了未来理想社会政治参与的实践与框架,构筑起一个较为完整的政治参与思想体系。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参与思想有助于克服当代政治参与在认知和实践上存在的误区或矛盾,也为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指明了根本价值取向和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主动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优良精神品质,具有丰富的伦理意蕴。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认知具体化为遵循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的历史自觉精神,表现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不断深化对历史规律的科学认识,持续增强创造历史的主动性,实现创造历史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情感具体化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不忘初心使命的历史担当精神,表现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创造实现美好生活的各种外在善,实现创造历史的主体性与价值性的辩证统一;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意志具体化为保持历史清醒和推进自我革命的历史自信精神,表现为始终保持坚定清醒地向着崇高理想前进的道德意志和坚持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的道德品质,实现创造历史的实践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1.
夏宝龙 《瞭望》2013,(31):14-15
巩固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不仅是党中央的事,也是每一位党员干部共同的事。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投身到教育实践活动之中,以优良作风赢取人心。  相似文献   

12.
政治实践既是人类文明社会历史演进的主题,也是政治理论发展的现实土壤。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便围绕公共权力展开活动,政治实践便应运产生。政治实践本质上是政治主体运用公共权力调节社会关系的行为,这正是刘吉发教授《政治实践论》广义视角的立  相似文献   

13.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优良传统,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履行使命担当的时代要求。对中国共产党人"讲政治"的理解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感性层面,只做抽象的口号式认知,而应当立足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多重视角,全面审视"讲政治"的时代意蕴,其集中体现为"有立场"的核心要义、"谋大局"的现实关照和"办实事"的最终落脚。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政治生态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深入推进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重要内容,需要在理论层面进行深入解读。习近平政治生态重要论述既有牢牢扎根现实的生成逻辑,又有充分必要的理论逻辑,还有系统完整的结构逻辑。基于其内在的“真理力量”,能够在遵循规律的前提下指导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政治生态重要论述开辟了廉洁政治建设的系统视角,提供了推进自我革命的现实途径,探索了党的政治建设的科学机制,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政治包容性是指政党在开展政治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宽容的政治姿态。它既体现为对其他行为主体的尊重、接纳和联合,也体现对不同信仰、思想和主张的容忍、借鉴和吸纳。政治包容性是政党保持生命力、夺取并巩固执政地位的不可或缺的政治品质。自1921年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高度重视保持和增强自身的政治包容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政治设计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设计作为一种以制度安排为核心的社会设计,与党的执政规律存在着内在的政治关联。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三代领导人分别作出了相应的政治设计,并对党的执政规律做出了不懈的探索,不断深化了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在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新的政治设计理念,极富政治科学性、战略性。执政为民、执政兴国作为“三个代表”政治设计的基础与核心,是我们党执政规律的根本要求、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刘铎 《理论视野》2008,(9):58-59
本文针对“瓮安事件”,反思了懒政现象的危害,指出懒政直接产生了政治堰室。文章提出了治理懒政、破解政治堰塞的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18.
陈立林 《学理论》2011,(27):1-4
政治竞争是现代民主政体下实现政治权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途径。适度引入政治竞争,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深刻的伦理意蕴:一是有助于体现社会主义政治的民主性和维系政治权威的合法性;二是有助于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矛盾,维护政治稳定;三是有助于实现中国共产党自身的现代化并永葆党的先进性;四是有助于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与培养提高其民主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网络政治: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迅速发展的互联网对网络政治参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政治参与具有直接现实性、平等参与性、快捷时效性三大基本特点;是执政党展示政党形象的新舞台,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新特征,是反映民意,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平台.网络政治参与需要公共理性,加强法制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应把握网络政治参与提供的契机,推动网络政治参与的有效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人是社会的唯一主体,也是政治的唯一主体。政治文明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人自身的进步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建设应当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满足人的普遍的政治需要,实现人在政治上的全面发展。政治自由、政治自主、政治自觉的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治价值追求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