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显著优势,其中的深刻根源就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新时代中国语境中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及其相应的治理方式立足于中国实际,从社会主义本质出发,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价值追求。在当代社会,以人民为中心是形塑现实政治生活、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巨大力量,不仅具有独特优势,是历史与现实逻辑的统一,而且充分彰显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2.
<正>一、党内民主与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文化与党内民主在政治伦理上是通约的。党内民主与党内政治文化能够联系起来,是基于最基本的政治伦理的一致性。所谓民主,就是人民当家做主,就是要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就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就决定了党的执政理念必然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宗旨必然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决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全过程"的人民民主。这种民主模式在制度设计上追求多方面民主权利的保障,有着不同层次的民主机制和协商民主的特有形式,要求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并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作为根本原则。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已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制度化规范化程度有待提升、民主机制的"技术性"供给不足、各领域民主权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践行群众路线还不够等方面的问题。应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借鉴他国成果、培育公民文化等方面着手,不断推进全过程的人民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4.
从发展党内民主走向人民民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扩大党内民主、示范和带动人民民主,推进国家民主政治建设是一种战略的选择.人民民主不是党内民主的简单外溢,党内民主示范和带动人民民主需要一套运行和实现的机制:包括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价值示范效应、党内民主的实践对人民民主的经验性示范作用、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制度互动关系,以及党内民主升华为人民民主并创造出中国民主政治的新模式.中国的历史传统、现实国情和国际环境决定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要走一条创新之路.我们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探讨"党内民主"是否可以扩展为"党的民主",后者更具有理论逻辑、宽广的外延和更可行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政治文化在传承创新中不断得到发展,主要表现在:着力构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创造适宜于政治文化发展的政治制度环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价值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美好政治生活的追求,塑造人人平等的政治心理结构;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公民的主体意识和政治认同感;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实现政治文化的一元主导、多样共生发展的局面;以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来引领、影响和推动国家政治文化的变革创新,进而带动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活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党内治理是我国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党内法规制度是党内治理现代化的主要载体。新时代以来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党理念和实践在政治、法治与文化三个维度上的现代性进步。政治维度上,廓清了以制度治党通向现代政治文明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机理;法治维度上,昭示了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法治要义;文化维度上,蕴含了"民本""德治""礼序"等传统思想融入现代"党规之治"的文化历史逻辑。三个维度间平衡、协调与统一的"三位一体"关系,是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进一步努力的目标方向,也是在此过程中处理党内法规体系解决诸多现实问题的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7.
党内民主意识既受到主导政治文化的积极影响,又受到非主导政治文化的双重影响。立足于我国政治文化与党内民主意识发展的实际,发展党内民主意识,要坚持以主导政治文化为引领,不断创新主导政治文化,合理扬弃传统政治文化,科学借鉴西方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8.
李娟  高兰 《理论探索》2010,(3):59-61
党内民主意识既受到主导政治文化的积极影响,又受到非主导政治文化的双重影响。立足于我国政治文化与党内民主意识发展的实际,发展党内民主意识,要坚持以主导政治文化为引领,不断创新主导政治文化,合理扬弃传统政治文化,科学借鉴西方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9.
行政文化是政府实施有效公共治理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灵魂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引起的社会变革和权利关系调整,必然对政府行政观念的塑造提出新要求,需要辅之以新的行政价值规范与价值体系相适应。"以人民为中心"的行政文化塑造,既体现着政府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实践中对现代民主行政理念的进一步确认和发展,也反映着一般社会成员在新时代背景下政治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和权利主张。基于人民意志和人民愿望的需要,新时代的行政文化塑造需要赋予更多的开放性、参与性、公共性和法理性,以构建起符合现代公共治理需要的行政理念、行政人格、行政伦理和行政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朱晓寅  刘务勇 《学理论》2010,(29):40-41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党内民主的基础上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符合中国政治发展的实际。发展党内民主,重点是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包括党员权利保障制度、党内决策制度、党内民主选举制度、党内民主监督制度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利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文章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十二大至十九大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民主话语变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民主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民主政治,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理念。同时,党的民主理念表现出与时俱进的变化和创新:民主本质的理念从"人民当家作主""以人为本"再发展到"以人民为中心";民主制度建设的理念从"民主法制的制度建设"发展到"民主法治的制度实践";民主范围的理念从"政治的民主"发展到"多领域的民主";民主建设重点的理念从"基层民主"到"党内民主"再发展到"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12.
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思路上要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为引领,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制度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及各项事业建设;布局上要统筹安排,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重点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使法治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基本规则;难点是要抓好制度执行,强化组织、考核、激励措施,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可通过变革制度、完善制度、督查制度和维护制度来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3.
现代国家治理理念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科学遵循,影响和支配国家治理主体间的政治行为。传统工具主义与现代国家治理存在冲突,迫切需要作出转型,转型的方向即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弥补了工具主义的缺陷,是国家治理理念现代化转变的最佳选择。为了进一步实现人本主义对工具主义的超越,需要以政治伦理的规范优化治理价值观、以多重权力的博弈优化治理权力观、以制度价值的彰显优化治理发展观,建构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治理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4.
党内民主制度运行困境的政治文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内民主制度运行中出现形式化、潜规则盛行的困境,其原因除了制度本身的某些缺陷外,主要是缺乏民主文化的有力支撑,封建传统专制的政治文化影响是造成困境的基础性原因,党员民主意识欠缺是直接原因,权力配置过分集中的体制是制度原因。解除困境必须充分重视政治文化对党内民主的影响,坚持弘扬民主政治文化,扬弃传统政治文化,科学借鉴现代西方政治文化,努力提高党员民主文化素养,以观念的彻底更新促进体制弊端的革除。  相似文献   

15.
政治生活的制度化程度是影响国家政治秩序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的会期制度是党的领导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共产党党内会议的会期呈现出显著的制度化趋势,会期制度内容趋于完善,会期制度运作趋于稳定,会期制度效能得到较好的发挥。中国共产党党内会议的会期实现制度化,对于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坚持和完善党内民主集中制,健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重大工作的体制机制,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有助于强化执政党的执政合法性,增强民众的政治信任;有助于构建国家的政治仪式体系,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有助于增强整个社会生活的可预期性,降低社会治理成本;有助于提升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化水平,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进程中,应以党内法规的形式进一步规范党内会期制度的运行,逐渐实现定期化、定型化,探索出一条稳妥推进党的领导体制制度化、规范化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现实、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历来注重党内选举监督制度建设,通过党内选举监督制度确保党内民主政治生活的规范化。在新时代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党内选举监督制度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主要表现为党内选举监督制度系统性、完备性、统一性不足,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协调和衔接力度不够,这些都直接制约了党内选举监督工作的效能。破解党内选举监督制度建设难题,必须立足于党内选举民主实践,深刻把握党内选举监督工作规律:改革和完善现有不合理的党内选举监督制度,构建符合党内选举需要的监督法规体系;强化党内选举监督法规的备案审查制度,建立党内选举监督法规的备案审查与国家法律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实现党内选举监督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协调和转化;充分利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契机,将党内选举纳入国家监察,通过制度强化选举监督效能,预防和遏制党内选举腐败。  相似文献   

17.
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协调发展已成为法学领域研究的重大课题,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党规国法协调发展的法治文化建设,运用现代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去指导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实践。党规国法协调发展的法治文化,包括遵守规则的法治意识、程序公正的法治思维、捍卫民主的价值理念、控制权力的法治要义、保护权利的文化取向和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加强党规国法协调发展的法治文化建设,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使党规国法更好体现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从制度体系看民主政治,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视角,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民主是一套把各相关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体现“主权在民”或“人民当家作主”原则的制度体系。从制度体系的角度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殊性,也标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共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后.发扬和扩大"党内民主"的命题.其理论话语体系由过去属于党建领域的问题已跃升为推进整个国家民主建设的战略抉择在中国.党内民主所具有的能够推进人民民主发展的优势.都充分说明了"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实现党推进政治现代化的一个战略性一选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何种路径.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通过发扬党内民主示范带动人民民主的作用.充分挖掘现有体制内有效政治制度资源.以期促进中国式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悠久的协商思想为基层协商民主奠定了政治文化之基,而新时代则赋予了基层协商民主以新的内涵和实质。基层协商民主的演进发展之路,不断凸显出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基层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形式,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体现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把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现实路径有:坚持党对基层协商民主的领导,更好发挥基层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强化基层协商民主制度执行力;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制度自信宣传教育,培养人们积极参与基层协商的意识;建设高素质基层协商人才队伍,为把基层协商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