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今年,桐梓县小水乡充分利用闲置耕地和荒坡,种植蜜柚等精品水果8000亩,助力当地脱贫攻坚。"今天的工作主要是锄草,在基地务工每天有70元工资,一个月工作20多天,差不多有2000元的收入。"在桐梓县小水乡黄金蜜柚种植基地务工的田上村村民王世先说。"小水都是红沙壤土,地处低热  相似文献   

2.
正为有效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岑巩县客楼镇聚焦农村"组组通"、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掀起了脱贫攻坚春风行动的高潮。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致富。该镇狠抓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烤烟、水蜜桃、太子参等种植,思州鸡、肉牛、黑毛猪养殖。今年调减玉米2050亩,跟进发展了中药材、苗木花卉、烤烟、牧草种植等产业,覆盖5个行政村20余个村民小组。今年来,该镇种植烤烟5000余亩,覆盖6个村35个村民小组,计170户800余人;种植水蜜桃1万余亩,连片  相似文献   

3.
正3月底,记者来到赫章县达依乡龙塘村飞祥高原红水果种植基地,只见成片的桃花、李花如雾似霞,铺满大片的山坡,来往的游人和劳作的村民穿行在花丛之间。"我们这个基地是2018年建成的,种植面积1000亩左右,有香粉蜜桃、布朗李,今年花开得很好,收入有指望了。"基地管理人员夏会菊说。飞祥高原红水果种植基地的建成,使很多原本荒芜的土地得到了利用,让群众能就近务工就业,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4.
兴庆区通过延伸组织服务链条,编织农村致富网络,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党员示范户+合作社+公司+基地",调整产业兴农。通贵乡通南村与昊王米业公司联手,以马建旭等40多名党员示范户和致富能手为骨干,成立昊御现代农业产业合作社,建成黄河金岸万亩优质米示范基地。土地流转后,吸引300多名村民在企业务工,年增收0.8-1.7万元,近400名村民外出务工,已实现劳务收入130多万元。"支部+功能党组织+基地+资金",发展经济富农。按照  相似文献   

5.
正4月15日,天刚蒙蒙亮,大方县猫场镇箐口村村民李国权就来到村里的猕猴桃基地上工了。"我在基地入股了3亩猕猴桃,投产后可以分红,务工工资是另外结算的,算起来有两份收入呢。"李国权说。看到曾经的玉米地都种上了猕猴桃,箐口村村主任张凌充满了成就感。箐口村辖8个村民组498户2013人,其中贫困户205户678人,属于二类贫困村。实现脱贫致富,发展产业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正培土、挖沟、施肥、移栽……在务川自治县砚山镇毛田村5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干得热火朝天。"中药材种植基地是贵州湘黔农业种植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流转500亩土地建成的,种植的中药材有白芨、丁黄金、玉竹。"毛田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梁益敏说,这是砚山镇因户施策,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措施之一。务川自治县脱贫攻坚大决战誓师大会召开后,"砚山战区"结合脱  相似文献   

7.
正在岑巩县苗落村大坡坳山丘上,垄垄翠绿欲滴的茶树起起伏伏覆盖了山坡,一座座休憩赏景的亭台点缀其中,俨然有公园之美。茶园里,传来了采茶人清脆的笑声。"每天采摘茶青,我收入在60元至80元之间。"金竹坡组代兰英老人脸上带着爽朗的笑容,她说,"我虽然比不上年轻的、手脚利落的,但够满足的了。"据苗落村党支部书记景进昌介绍,大坡坳茶园面积在400亩左右,按照"党支部+企业+贫困户"模式经营,总投入350余万元,其中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150万元,企业投入200余万元。去年全村261户贫困户每户分红287元,依靠茶园,村民还可获得土地租金、采茶务工等收入,2019年支付工人务工费109万元。据悉,苗落村已有大坡坳茶园、金竹坡茶园两处面积总计达800亩的茶园达产,年产值达到80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200余户700余人就业增收。该村现有茶企4家,另有未投产茶园1200亩。今年,有新植油茶400亩。  相似文献   

8.
正在邯郸市曲周县,有一个拥有80座大棚、占地180亩的"多肉"植物种植基地。大棚内,秀妍、淡雪、百合莉莉等120多个品种的多肉植物千姿百态、肥嫩可爱。依托不断发展延伸的"多肉"产业链,当地村民有的在基地务工,有的为基地生产销售提供服务,还有的围绕"多肉"干起了自己的产业,过上了像"多肉"一样满满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努力打造享誉全国的‘多肉’种植基地,让更多人靠种植‘多肉’过上幸福生活。"曲周县西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东信心满满地说。  相似文献   

9.
万飘阳 《当代贵州》2020,(18):70-70
4月中旬,在毕节市金海湖新区双山镇普陆村大棚蔬菜基地,辣椒自动化穴盘育苗播种机运转有序,20余名村民忙着装盘、添加种子、下盘、运输……再过几天,这里将育完可种植3500亩的辣椒苗。"家里的5亩地流转到基地,我也常年在基地务工,每年有2.5万元左右的收入.  相似文献   

10.
正仲夏,走进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眼前一片碧绿,微风吹过,绿浪翻滚。烤烟、玉米正是生长旺季,一行一列排得像整齐的哨兵。在花茂村大生旺合作社的稻+蛙基地里,负责人朱大生在查看青蛙的长势。"今年已卖出15万斤青蛙,单价每斤25元左右,毛收入有300多万元。"朱大生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今年是大生旺合作社养殖青蛙的第3个年头,靠着青蛙与水稻共生种养,大生旺已发展成为当地龙头种植养殖企业。"稻+蛙基地共流转土地660余亩,每亩养殖4000斤青蛙,每斤市场价25元,年可获纯利5万元。"花茂村党总支书记彭龙芬说,养殖基地有40多名农民务工,每人月收入超4000元。  相似文献   

11.
高刚 《当代贵州》2022,(12):14-17
发展林下经济是实现"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关键举措.截至2021年5月,贵州全省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2459.5万亩,产值295.7亿元,千亩以上林下种养基地321个.发展的同时,贵州林下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集中表现为"三性"即同质性、分散性和脆弱性;"三低"即重视程度低、技术水平低和品...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我种植了30亩茶场,现在产销两旺,创收10余万元应该没有问题。"近日,岑巩县天星乡天星村党支部书记杨治尤一边加工丰收的茶叶,一边高兴地说,今年茶叶质量好,供不应求。岑巩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所产茶叶品质极佳,但一直以来,茶叶生产处于"散、弱、小"的状态,形成不了规模。近年来,该县不断创新茶叶发展思路,通过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整合当地茶叶产业资源,优化茶叶产业结构,通过推进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3.
正产业发展有了金融"活水",保障了产业链条的完整衔接,真正做到了"扶持一个产业,带动一批农户,致富一个村庄"。"春雷响,万物长。"3月6日,适逢二十四节气的惊蛰,务川自治县涪洋镇前进村村民开始了今年的辣椒育苗。"辣椒产业真的好,去年我家种了5亩辣椒,有1万多元的收入。"73岁的老人王考章说。前进村位于涪洋镇西南,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全村土地面积24.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只有4475.8亩,建档立卡贫困户343户1614人,是典型的贫困山村。为了脱贫,村支"两委"以前曾多次带领村民搞小规模种植养殖业,但由于种种条件制约,都没有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花溪区黔陶乡聚焦乡村产业空心问题,按照"发展一项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香葱产业,全力打造"黔陶葱"特色品牌,建成了万亩香葱基地和优质调味品生产基地。如今的黔陶坝区广大村民都围着种植香葱产业转,家家户户种香葱,产业助推致富路。黔陶坝区一亩地一年收入达1.6万元。种植大户罗玉海说:"九年前我曾在河北打工,自乡里出台香葱种植产业后,我和妻子回到家乡,种植发展香葱,每年一家收入达10万元左右,不愁致富  相似文献   

15.
正春暖花开,在安顺市西秀区宁谷镇下哨村的高山上,绵延着数千亩桃林,再过几个月,这里会呈现出一派丰收采摘的场景,挂满枝头的艳红桃将成为下哨村民的致富果。近年来,西秀区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按照"因地制宜、宜果则果、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精品水果产业,投资建设了标准化种植基地,并通过科学化的管理和精深加工技术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综合效益。目前,全区精品水果种植面积已达到21.05万亩。  相似文献   

16.
信息扫描     
<正>东兴区党员助收"暖"民心今年,内江市东兴区太安乡林下套种的百亩榨菜喜获丰收。针对近年来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情况,1月20日上午,东兴区及时组织乡、村、组党员干部和大学生村干部成立了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抓住天气晴好的有利时机,深入太安乡经藏村,为空巢老人、残疾人等义务抢收榨菜,确保收售集中、及时,保证了村民增收。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安远县人武部党委在与驻地浮槎乡长河村开展军民共建活动以来,通过开展"七个一"活动(发展一个致富产业、高标准建一个办公室、一个图书室、组织一次全体村民大会、修一条水泥路、一条水渠、建设一个好班子),评选"五好"典型(好女孩、好村民、好家庭、好媳妇、好学生),有效地帮助村民发展致富产业,弘扬正气和谐新风,让驻地长河村村民走上了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谋发展找项目,率民走上致富路。今年5月8日,安远县浮槎乡长河村烟叶基地里郁郁葱葱,一片丰收的喜人景象。村民廖金明高兴地看着自家种植的50亩烟叶,掐指一算,今年估计要增收一万  相似文献   

18.
正黔西县建立起"公司+合作社+标准化生产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方式,探索出"1+10+N"产业裂变发展模式和"N+1+9"技术服务体系,构建起了以香菇和木耳种植为主,红托竹荪、冬荪、羊肚菌等特色食用菌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食用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7月16日,在毕节市黔西县洪水镇新桥村的食用菌种植基地,村民高廷钰正忙着给香菇菌棒脱袋。  相似文献   

19.
《江淮》2008,(8)
肥西县三河镇木兰村有农户860户,人口3200人,耕地3155亩,水面1500亩,村民主要收入来自粮油种植、水产养殖及劳务输出。由于农业生产效益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经商,  相似文献   

20.
正4月23日,记者走进穿洞村1400亩的茶叶基地,茶香扑鼻。今年52岁的穿洞村村民杨应平正在基地除草。"在茶叶基地干活,离家近,又简单,干一天就有80块钱的收入,这比我以前在家自己种地划算多了。"杨应平开心地说。杨应平一家5口人,他和妻子因身体原因,没办法外出打工,家里一直十分贫困,既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又是低保户。穿洞村开始建设茶叶基地,村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