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遵循党的执政规律,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聚焦于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新使命,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国化,按照人民立场的内在逻辑,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共享发展、群众路线为核心要义的基本理路。新时代我党取得的系统的执政实践创新成果,正是坚持人民立场内在逻辑作用的集中表现。理解和把握新时代我党坚持人民立场的内在逻辑是厚植党执政之基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2.
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包含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逻辑。伟大建党精神是由精神根基、精神内核、精神品格、精神旨归组成的一个有机统一整体,是新时代坚定理想信念的根本源泉、开展"四史"教育的生动教材、推进伟大斗争的强大动力和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新时代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永葆党的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  相似文献   

3.
执政形象本质上体现民众对执政党的综合认知与价值判断,是一种群体性主观评判。对致力于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特殊的政治地位、组织属性及其功能决定了执政形象构建的鲜明特色和独特逻辑:"执政形象"是后发现代化国家政党政治实践的新命题;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的构成基础源于政治使命与政党功能;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依然对执政形象具有内生性需求;中国共产党要立足新时代,正视执政党建设的内在规律和现实问题,科学构建提升执政形象的路径,为党的长期执政创造坚实基础与条件。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理论强党的思想,是把握理论强党的理论维度;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强党的历史实践,是理解理论强党的经验维度;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新时代坚持理论强党的现实维度;增强理论自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新时代推进理论强党的路径维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和逻辑表明,党的理论创新达到了高度自觉,并且成为党执政的一大政治优势.在长期执政的考验中,中国共产党需要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以发挥理论创新在实现执政目的、巩固执政地位中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21,(5)
中国共产党防控执政风险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表明,中国共产党以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和依靠人民作为防控执政风险的指导思想,以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防控执政风险的执政起点、目标和归宿,以依靠人民作为防控执政风险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基本方略,是对于中国共产党防控执政风险指导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以人民为中心"基本方略实现了对于中国共产党防控执政风险的现实构建。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人的斗争精神是永葆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政治法宝和生命要素。新时代,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长远的历史眼光、坚定的理论立场和清醒的实践自觉,对永葆共产党人斗争精神的内在逻辑作出了清晰回答。从长远的历史眼光来看,永葆共产党人斗争精神是坚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正确逻辑定位;从坚定的理论立场来看,永葆共产党人斗争精神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斗争艺术理论的正确逻辑指向;从清醒的实践自觉来看,永葆共产党人斗争精神是抓住伟大历史机遇、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正确逻辑焦点。  相似文献   

8.
伟大建党精神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政治意蕴和文化意蕴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集成表述,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特质和优势。党内政治文化伴随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发展而形成,与伟大建党精神有着内在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是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性质的文化。伟大建党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内政治文化的精髓,是新时代建设党内政治文化的根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价值支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核;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新时代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伦理遵循。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营养,不断赓续革命精神谱系,以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优化党内政治生态,增强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内生动力,永葆党旺盛的生机和蓬勃的朝气,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相似文献   

9.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由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理论武器和重要保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现在党的治国理政实践和思想文化领域中,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不断发展壮大。科学把握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深刻内涵,需要明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创造历史伟业,把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价值意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立场,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践导向,凸显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0.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旨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行政论坛》2020,(4):34-39
"人民的幸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丰富和发展,是贯穿国家治理的一条价值红线,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价值目标,是检验国家治理成效最根本的价值尺度。将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党的坚强领导和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置于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梦想、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的实践中,是实现"人民的幸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现实路径,彰显国家治理的价值逻辑与深刻的历史逻辑、创新的理论逻辑、坚实的实践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公仆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理论重要内容,它继承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旨归的理论逻辑,发展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求解放、为民族求独立的历史逻辑,立足于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现实逻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永葆公仆本色,实践地指向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牢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主体地位,依靠人民群众的动力主体力量,遵循人民群众的评判主体标准,不断书写人民公仆的崭新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2.
坚持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第一个坚持”,其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继承和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汲取与创新、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人民立场的赓续与传承上的。新时代人民至上理念的核心要义集中体现为坚持人民至上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必须不断造福人民、必须牢牢植根人民。新时代人民至上理念蕴含着深刻的价值意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旨归,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价值立场,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底色,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相似文献   

13.
根据唯物史观,社会革命是各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特征,只是所表现的形式和情况迥异。新时代的"社会革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贯通过去、现在与未来,在认识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基础上,对新时代社会革命进行了系统论述,强调以党的自我革命推进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其现实考量、内在逻辑以及实现路径,都是对社会革命规律性的深化认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取得的重要经验之一。从明晰本源中深挖党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出场境遇,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内容的守正创新、对中国共产党百年管党治党经验的继承发展和对新时代推动“四个伟大”的科学研判;从厘清源流中考量党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内容架构,主要表现在自我革命为社会革命提供精神底色、政治保证、动力源泉以及人民立场;从接续泉源中探寻党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实践理路,旨在强化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培育党的问题导向意识,从而为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革命事业汇聚力量。  相似文献   

15.
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更是党应对新时代各种风险考验的现实需要。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可以从革命、执政、改革、治理四个维度考察和分析党在各个历史时期自我革命的演进脉络。其经验启示主要包括:必须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必须一以贯之坚持正风反腐不动摇;必须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历史经验,对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和伟大社会革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段妍 《理论视野》2023,(11):32-3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指南。它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创造性地提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时代创新;在科学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从严管党治党实践的基础上,指导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体现了对从严管党治党优良传统的历史赓续;以跳出历史周期率、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为现实指向,科学回答了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之问。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究其本质而言是主体自觉进行自我扬弃、自我批判、自我重建与自我超越的过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执政党对自我角色的调适和定位。从出场语境来讲,对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继承与创新是其立论之基,对党的百年优良传统的承继是其经验总结,对新形势下执政面临问题的深刻反思是其现实基础;从价值意涵来讲,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是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实然选择,是新时代质量强党的内生动力,同时为世界政党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实践逻辑来讲,坚定人民立场是其价值归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其重大创举,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其锐利武器,制度约束是其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的时代要求。弘扬劳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是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伟大奇迹的关键“钥匙”。从历史逻辑看,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体现了对历史智慧、历史经验的继承和发扬;从理论逻辑看,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的发展和升华;从实践逻辑看,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是对现实问题和挑战的必然应对。基于历史、理论、实践三重逻辑探讨新时代弘扬劳动精神的内在关系,有助于科学把握“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这一时代要求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大首次把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摆在首位,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不仅抓住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问题,也明确了党的政治建设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统领"四个伟大"历史使命,统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四个全面"战略举措中的极端重要性。这一重大理论创新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科学地解答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动因""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现实路径""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原则与启示"等一系列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一贯的指导方针,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取得伟大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新时代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体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的统一,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党领导工人运动的历史逻辑、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新时代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必须要建立在正确认识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在新时代展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上。要始终坚持和巩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不断焕发工人阶级的能动精神,依靠劳动创造美好幸福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