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亲子关系是家庭法的核心,是亲属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亲子关系并非一成不变,亲子关系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即经历着从家父权威到父母责任、从家族本位到子女本位、从父权优先到儿童最佳利益和从为族收养到为子女收养的脉络变迁.这些变化是与儿童观及儿童的地位变化相契合的.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已不再是父母权威占据主导地位,父母权利具有义务性,转而成为父母责任,亲子立法上也偏向于子女本位并坚持儿童最佳利益原则.亲子关系的变迁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儿童及其权利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亲子关系,尤其是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作为家庭法的核心,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儿童权利公约》颁布后,国际正式承认儿童的法律主体性地位。儿童是自己权利的拥有者和行使者,而非仅仅只是法律保护的对象。父母作为儿童的法定监护人,对儿童从具有家父权威转变为承担父母责任。亲子关系中的儿童与父母以及第三人的权利和义务存在冲突,平衡这些冲突应承认并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地位,以儿童最佳利益作为首要考虑,对儿童的意见给予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人身权的保护,对亲子关系的研究和保护也逐渐受到关注。诱拐儿童、错抱子女、探望权纠纷等都属于第三人侵害亲子关系的行为,但我国现行《婚姻法》仅仅涉及对亲子关系的内部调整,整个民法都欠缺对亲子关系的外部调整,造成第三人侵害亲子关系的行为无法得到有效的制约。从私法保护的角度出发,对第三人侵害亲子关系的行为宜明确规定"父母照顾权"、构建以"请求权"为核心的二元保护模式、重视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和特征,通过分析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和子女的互动方式,进一步探索这种互动方式对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导致的不同于传统的亲子关系对新时期儿童和青少年社会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儿童语言早熟作为社会化的一种表征,是儿童语言社会化的畸形,对儿童的危害表现为影响生理发育、减弱智力水平、降低交际能力、增多越轨机率等方面。父母的“怂恿”与“无暇”、媒体的“诱惑”与“误导”、信息的“轰炸”与“灌输”、传统的“作祟”与“秉承”等社会性因素引发儿童语言早熟。家庭社会工作从问题个案辅导、亲子关系构筑、支持网络搭建等三个方面形成立体式干预策略,帮助儿童矫治语言习得,全面地、持久地解决语言早熟问题,顺利实现儿童社会化。  相似文献   

6.
以质的研究方法对上海16位社区青少年家长进行的深度访谈,以及对社区青少年家庭亲子关系特征的质的分析显示,亲子关系的消极特征主要有:家长缺乏"培养"意识,仍停留在"哺育"义务上;缺乏互动的亲子沟通;情感上孩子为中心,行为上家长为中心。具体表现为:亲子关系的去理性模式;亲子沟通的高成本—低效能性;亲子关系的失衡—非支持性。为此,换位思考、生活化教育、"父亲"角色杠杆、儿童参与等都成为提升家庭亲子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27名来自离异家庭和279名来自完整家庭的7~16岁的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研究,采用对比的方法,探讨了儿童单亲生活适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孩子的性别,抚养者类型,离婚后亲子关系和教养方式等四个因素是影响儿童对单亲生活适应的重要因素。离婚时孩子年龄、父母受教育水平对单亲生活适应的显著作用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期亲子关系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经典课题之一,对青少年的影响非常巨大。当前,家庭生活方式、家庭结构、养育观念以及育儿方式等诸多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都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直接导致青少年亲子关系发生着一系列新变化。要建构起良性的青少年亲子关系,需要父母与青少年之间进行良性互动,也需要社会提供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留守儿童是伴随着市场化、城市化、工业化、农民工社会流动而出现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由于父母缺位,亲子关系缺乏,导致了他们在社会认知、人际关系、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因此,需要政府、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社会化是儿童成长的必经之路,对于儿童而言,家庭对其社会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笔者以对“善恩园”的孩子家庭教育调查为基础,试图阐述家庭缺失对儿童社会化产生的影响,探讨如何发挥社会的合力作用,使缺陷家庭的孩子得到完整的补偿教育。  相似文献   

11.
调查发现,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在卫生、健康、安全、亲社会行为、成长环境、亲子关系等方面面临困难,而为此提供的社会支持资源相对不足.留守儿童群体的范围,已经延伸到处于哺乳期的婴幼儿.对学前留守儿童的基础性调查结果,可以对整个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研究工作构成有效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儿童权利保护的“最大利益原则”与我国的婚姻家庭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权利公约》中确立的“儿童最大利益原则”被认为是世界各国处理关于儿童事务所必须遵守的原则,并在各国有关亲子关系立法中得到了普遍认同和采用。本文从“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我国婚姻家庭法对儿童,特别是离异家庭中未成年子女权益保护的立法不足。并借鉴国外及港台法律有关规定提出了在婚姻家庭法中设立“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完善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3.
良好习惯是未成年人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基础,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良好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教育失误,不仅影响着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对未成年人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以及道德品行等也会有许多不利影响。因此,在未成年人良好习惯的养成过程中,家长应该在言行上做好表率,培养和谐的亲子关系,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并正确运用惩戒手段。  相似文献   

14.
绘本对儿童情感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也有着相应的心理学理论依据。情感教育的作用是启发儿童,使其情感朝着积极、正面的方向发展,其目的在于把握情感发展的关键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及良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可储备社会生存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为将来进入社会之用,这些都应成为绘本创作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和舆论关注的焦点。未成年人社会化的任务应重新回归家庭,人们开始思索现代家庭如何影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现代家庭结构、家庭环境、亲子关系等因素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有着重要的联系。现代家庭应围绕这些方面构筑起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坚强防线。  相似文献   

16.
台胞在大陆的非婚生子女在继承“生父”遗产时存在亲子关系认定、继承权冲突和限制等重重困境。涉台非婚生子女基于其与生父间的血缘关系,享有与婚生子女平等的继承权,故不应受台湾地区的“婚生化制度”的限制。同时大陆地区也应设立相应的亲子关系确认程序,以利于实现台胞在大陆非婚生子女的继承权。另外,两岸相互加强对非婚生亲子关系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完善送达和调查取证等司法协助措施也有利于其继承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走进21世纪的中国,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不容忽视。能否造就一代心理健康的儿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素质,关系着国家的前途与命运。科学的教育和良好的生活环境,对儿童健康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儿童心理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方法,是儿童健康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素质教育强调要给儿童广阔的生活与学习空间,给孩子更丰富的学习内容,减轻人为制造的压力,以赏识鼓励而不是摧残的方式帮助他们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文化反哺”是人类社会文化变迁中的一种“晚辈文化”向“长辈文化”倒流的现象。本文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存在对弱化“代沟现象”、实现亲子间的“视阈融合”,改善“亲子关系”、增强子代的自我价值感和社会适应能力,完善“长辈主流文化”、规范“青年亚文化”、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上海市初中预备和初一年级学生的研究发现,流动儿童与非流动儿童在心理能量的获得上存在着差异。流动儿童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学校环境以及同伴关系等因素对流动儿童的社会适应有着显著的影响。流动儿童对一些不公平制度表现出敏感和反抗倾向。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及儿童感到自身受社会环境重视的程度,极大影响着流动儿童能否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20.
亲予关系联系的是年龄、心理、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成长环境、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生活阅历都非常不相同的两代人,它是家庭人际关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亲子关系不同于夫妻关系,其研究有独特的视角。在代沟理论下考察农村亲子关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寻找调适途径,以积极的交流和沟通方式以及尊重和宽容的心态改变家庭教养方式,促进亲代的继续社会化,是消除代际对立、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