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休闲的和谐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需求赋予休闲的时代价值和意义,休闲的价值构成必然反映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目标的实现.休闲的人本价值反映和促进了人与自身和谐,发展休闲的人本价值必须做到休而不闲、休而不俗;体闲的社会价值反映和促进了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休闲的社会价值必须做到休而有序,休而不乱;休闲的生态价值反映和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休闲的生态价值必须做到休而有道,体而有义.  相似文献   

2.
《小康》2008,(1):18-19
休闲实际是中国从古代就有的一个观念。"闲"是闲暇,"休"就是利用闲。"休闲"就是怎么样利用好闲暇时间。中国古代自《诗经》开始,关于闲暇时间就有很多的论述。但是,在2002年,当我和于光远老先生,还有其他一些同志一起提出发展我国的休闲产业、休闲经济的时候,也遭到了一些质疑。理由  相似文献   

3.
罗一飞 《新东方》2010,(6):60-65
闲暇时间的长短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同步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闲"的时间越来越多,休闲日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不同的休闲方式需要不同的产品与服务,提供这些产品与服务的行业与部门的集合就形成了休闲产业。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明导刊》2009,(9):31-31
尽管休闲已成为一种都市流行观念,也似乎在被全体人民身体力行,但事实上由于工作族们尤其中产与白领在心态上与真正轻闲的相去甚远,休闲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原产中国的“流行伪生活方式”,为找闲的钱花了,时间花了,但心理身体都未得到达标的放松。现居美国的某文化图书公司年轻女经理人萨拉说:“这是一个观念与心态的问题,如果你只把休闲看作时尚、手段而不当作生活的一部分,休闲就只会是你生活中的一张假皮。”  相似文献   

5.
<正>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曾说过:“休闲生活并不是富有者和成功者独享的权力,而是一种宽怀心理的产物……这种心情由一种达观的意识产生。”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休闲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金钱。由于历史的原因,休闲被抹上了一层贵族化的色彩。其实,休闲并不只是有钱人才能享受的。休闲的定义什么是休闲?通俗的解读,休闲就是人们对闲暇时间的利用方式。按照休闲时间的长短,专家将“闲”分成三类:  相似文献   

6.
和谐休闲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元素,关系到社会公众的民生问题.当前,休闲生活失范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经常成为人们"严肃的闲话".建设和谐休闲社会需要我们加强休闲教育,提高人们休闲素养;完善体闲约束机制,加强休闲生活的规范;发展休闲文化,提高休闲生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一、“休闲可以使人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保持内心的安宁”“休闲”是一个涉及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和哲学等多学科领域的术语。“人倚木而休”,表明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等。“闲”同“娴”,表明思想的纯洁与宁静。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哲人那里,休闲总是与学习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美好的生活”,可以发展人的智慧、思想和良知。“休闲”,指的不仅仅是闲暇时间,也不仅是指“休闲活动”,更是指在休闲活动中人的闲适的“精神状态”。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休闲才是一切事物围绕的中心”,是科学和哲学的诞生地。亚里士多德认为,休闲可以使人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保持内心的安宁,“我们需要崇高的美德去工作,  相似文献   

8.
吴长清  侯熠徽 《求索》2014,(1):51-54
休闲既是一种休息,也是一种休养,具有给人与自然减压与放假的生态价值。我们在庆幸社会的进步让休闲大众化之梦终将成为现实之时,同时也发现休闲存在着被虚化、异化、去生态化的种种现代窘境,给自然造成了或直接或间接的破坏与损伤。吸取本原意义上的休闲智慧,弘扬其重“休”尚“养”的精神气质,去除休闲弊端,需要注重转变传统观念;制定科学的休闲规划,指导并规约休闲行为;实现文化式休闲,提升休闲品味;加强休闲教育,启迪休闲智慧。  相似文献   

9.
休闲经济不“休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杰 《小康》2006,(1):21-22
“休闲经济”已越来越不能“等闲”视之,“休闲产业”和“休闲制造业”也就更不能“休闲”了。  相似文献   

10.
北京要在全国乃至全球占据休闲旅游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就应从规划和标准抓起,强化市场培育,确保北京休闲旅游市场高质量、高速度发展。休闲是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概念。其基本内涵可以用4个"闲"字来概括,即:用闲钱在闲暇时间干闲事,满足自己的闲情逸志。休闲业则是一个与旅游产业交叉连接的新兴产业。2007年,"休闲"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动了打造旅游休闲产业和休闲城市  相似文献   

11.
曾伏虎 《小康》2013,(1):78
盘活区域经济,举休闲旅游之力推动城市升级,已经成为诸多地方政府谋求发展的"快捷方式",但这种"快捷方式"正逐步演变成一种"快餐方式",套路化的模式已经无法给本土休闲旅游资源带来有力支撑。正因此,休闲旅游城市需要打造城市品牌城市品牌需要优质休闲旅游项目的支撑;企业寻求合作、城市运营需要发展契机——休闲旅游经济已经进入产业融合时代。现在的城市旅游,很多都是由政府打造,可因为接待能力等条件限制,在十一期间,很多地方的旅游资源遭到质疑,游客的满意  相似文献   

12.
鄂璠 《小康》2013,(10):73-74
在各种休闲方式中,体育休闲并不太受中国公众的关注,尽管78.2%的人有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但他们却将休闲遗忘了。放下"竞技","玩"出境界,中国体育休闲要走的路还很长如果说,有一种休闲,叫"情非得已",那么它就是体育休闲了。在2015年即将首次承办世界体育休闲大会的中国,当"体育"遇上"休闲",会碰撞出怎样的结果?经常体育却不休闲《小康》通过调查发现,体育休闲与消遣旅游、文化娱乐类休闲、社会活动类休闲、怡情养性类休闲这四种休闲方式相比,显得并不"受宠",在参与"2013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的受访者中,只有9.0%的人最喜欢这类休闲方式,而  相似文献   

13.
苏枫 《小康》2011,(12):97
"2011首届中国休闲产业领袖峰会"第三场圆桌对话围绕"休闲与投资"的主题展开。一开场,主持人《小康》杂志社副社长赖惠能以"休闲与投资"为主题,与政府官员、企业嘉宾展开对话。城市高调推介休闲项目武乡县县长阎新平说,这几年武乡把八路军文化作为特色资源来发展。重点打造两园一剧,两园就是八路军文化产业园,  相似文献   

14.
道德不仅是融通休闲活动诸维度的中介,而且是休闲活动境界提升的内在动力。道德作为人们把握外部世界的一种方式,是最活跃的因素,渗透在休闲活动的各个维度中。虽然休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人类社会古老的话题,但是休闲在伦理学领域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专门探讨,"休闲伦理学"还是一个新的学术领域。随着休闲在人们全部生活中的比重的增加,相关伦理问题在休闲研究中逐渐突出,休闲伦理研究的迫切性日益凸显。考察休闲伦理研究的历史源流,对于未来休闲伦理学学科的建立,以及当代中国休闲伦理建构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康》2017,(13)
<正>开发探索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不一定要局限于传统的旅游要素,凭借精心的规划同样可以吸引游客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的经济职能、民生职能包括生活质量职能在不断跃升,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开始建立自己的都市休憩区。比如说纽约的中央公园,最初是一种类似城市功能区的建设,并由此演变成为当代都市休闲的概念。而自身定位为都市休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发展的今天,休闲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休憩,而成为一种消费、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产力.休闲不仅是新时代经济增长的引擎,还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相似文献   

17.
王惠 《北京观察》2009,(9):62-64
在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发展的今天,休闲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休憩,而成为一种消费、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产力。休闲不仅是新时代经济增长的引擎,还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试论正确休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铁苗  曹琤 《岭南学刊》2008,1(3):104-106
休闲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我国居民的休闲状况令人堪忧.正确利用休闲,应是充分的休息,必要的煅炼,适当的娱乐和积极的学习,并获得休闲的最高境界--心闲.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6,(21)
正国民休闲时间不足,当务之急是落实好带薪年休假。不过,该制度正式施行8年以来,人们依然对此"既爱又怕"。"2016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显示,近一年来,真正享受带薪休假并且时间达标的受访者仅占17%,而且,面对权益被侵犯,敢怒又敢言者不足一成"60分,勉强及格吧!"作为北漂一族,今年是王平工作后第一次与父母一起过中秋,但是对这次休  相似文献   

20.
《小康》2016,(21)
正"跟团游太糙,背包游太累,自由行刚刚好。"国人的旅游休闲观念正在经历一场大变革,而引领这场变革的正是逐渐掌握话语权的90后。"2016中国休闲小康指数"调查显示,旅游是90后最常采取的一种休闲方式,而63.1%的90后出游时首选自由行"叛逆"、"非主流",不知从何时起,90后就被贴上了这样的标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