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独秀与毛泽东对农民问题认识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农民问题是革命领导者的重要任务,是影响革命进程、革命成败的关键因素。陈独秀与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认识存在三方面的差异,即在农民阶级划分、农民运动地位、土地革命的重要性等方面认识的差异。差异存在的原因是由两人生活经历和思想历程的不同、能否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运用的不同、对中国革命特殊规律认识的不同这三方面决定的。本文通过对陈独秀与毛泽东对农民问题认识的比较,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也要根据中国国情,重视农民问题,注意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观,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富有创造性的杰出的理论建树。毛泽东是在中国农民的革命精神和伟大力量的吸引下,开始关注农民问题并形成自己的农民观的;毛泽东选择农村,开创中国革命新道路,是对中国国情深刻认识的结果;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的农民革命,是毛泽东的伟大创造。  相似文献   

3.
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最重要的问题。大革命时期,邓演达和毛泽东都对农民运动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提出了各自解决农民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沈浩 《前沿》2005,(9):28-30
农民问题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实际,形成了一套适合于中国革命的农民问题理论,其基本内容包括:农民问题是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以及革命道路理论、土地革命理论、工农联盟理论等五方面。  相似文献   

5.
农民运动是20世纪中国社会和政治革命的主题。从米格代尔“超文化的行为选择理论”切入,分析农民的保守性与革命性、农民革命的条件、组织以及农民在革命中的政治参与等毛泽东革命理论的几个主要问题予以反思和剖析,既是对农民运动与中国革命这一理论命题有益的学术探索,也对分析当前中国现实农民问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农民问题正在引起广泛的注意和重视。本文试对有关的若干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1 农民问题曾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基本问题。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农民,这是小学生的常识。因此,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692页)那么,在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是否还存在农民问题呢?  相似文献   

7.
龚先庆 《桂海论丛》2004,20(1):17-19
毛泽东认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根本问题 ,毕生致力于实现农民的利益 ,一方面重视和支持农业 ,确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 ,引导和帮助农民发展生产 ,一方面减轻、限制农民负担而使民不伤 ,赋税取之有度 ,这是毛泽东农民利益思想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8.
在毛泽东的理论与实践活动中,党校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毛泽东党校教育思想十分丰富、精辟和深刻,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党校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办好党校是很有必要、很有教益的.毛泽东十分重视党校教育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重要历史时期,毛泽东总是从革命和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亲自抓干部教育,抓党校教育.早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时期,毛泽东就倡导建立新民学会,并以新民学会为基地,通过办文化书社,发起俄罗斯研究会,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新民学会在思想上组织上为湖南共产党小组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新民学会是孕育了湖南共产党小组的革命摇篮,也是毛泽东党校教育思想的滥觞.在第一次国内革命的高潮中,共产党人主持办起了农民运动讲习所,这是当时培养农民运动干部的学校.毛泽东亲自参与了农讲所的组织和教学工作.在第五届农讲所,毛泽东向学生介绍了湖南衡山等地区农民运动的经验,并讲授了《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第六届农讲所,毛泽东任副所长,主持工作,并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三门课,还讲授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这篇著作.  相似文献   

9.
纪念毛泽东,学习和研究毛泽东思想,必须学习和继承毛泽东重视农民、重视农业的经济思想。重视农民、重视农业是毛泽东思想的精华之所在,农民问题、农业问题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 一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最大的特点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实际是什么?最重要的实际就是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农业大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当十月革命的炮声传到中华大地的时候,而对一个以农业为命脉,以农民为主要国民的泱泱大国,要弄清革命的对象、革命的领导力量、革命的基本力量,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付出了血的代价。当许多人热衷于组织工人搞城市武装暴动时,毛泽东冷静地分析了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探索中国社会的性质。指出:在旧中国占农村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70%至80%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90%的贫雇农及其他劳动群众,只占有约20%至30%的土地,“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脚。”(《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第15页)从而揭示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以  相似文献   

10.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逐步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动力、领导权和革命的前途,道路等问题,特别是解决了在农民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如何把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问题,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符合我党发展规律的建党理论,即毛泽东建党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