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稍稍用心的读者就会发现,近几年,报纸变厚了,因为增加了越来越多的软新闻;新闻好读了,因为硬新闻变得越来越软了;版面更吸引人了,因为图片、标题越来越吸引眼球了。美国人为这种越来越“软”的新闻取了个专有的名字叫“Info-tainm ent”(这是一个新造的组合词)。在中国这一词被形象地译做“新闻娱乐化”。这就是当前全球新闻发展的新趋势。上个世纪80年代起,美国媒体“硬新闻”就开始走下坡路。根据托马斯·彼得森教授的报告,到2001年时,追求轰动效应的新闻从25%增加到40%;以灾难和犯罪为主题的新闻从8%增加到15%。这种全球化新闻变“软”…  相似文献   

2.
如何革新报纸版面,是一门学问和艺术,有待于深入研究和挖掘,以下仅就新时期报纸版面革新的路子进行一些初步探讨。一、报纸版面革新要打破文题长短应成正比的规则,学会运用厚题薄文、长题短文。传统观念认为,标题的厚度和文字的厚度要合乎比例,才符合审美要求;反之,则会使人产生压抑的感觉。但由于当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日益向高效率、快节奏的方向发展,信息时代新闻的传播速度也在加快,读者不得不压缩读报的时间,而趋向于短信息的阅读与获取。为适应新闻传播的新要求,许多报纸也相应通过压缩文字、增大信息量来吸引读者。而把这么多的信息编排在有限的版面里,只有通过标  相似文献   

3.
报纸与读者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供求关系,读者有选择、批评和淘汰新闻的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读者认同是各类新闻包括时事新闻的生命。因此,时事编辑必须牢固地树立读者意识,把“三贴近”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始终,这不仅是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高度体现,也是报纸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更应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跟进才能贴近。跟进,是在把握新闻价值的前提下,致力于新闻内涵的挖掘,调动诸多版面编排手段,实现新闻由点到面的链接、由外向内的深入、由此及彼的拓展,尽最大可能去满足读者获取有效信息的需求。不仅如此,我们还要跟进…  相似文献   

4.
当今传媒的竞争格局早已发展到细分读者市场阶段,这场以目标受众为主要争夺对象的“新闻战”在报业市场日趋白热化。纸媒通过对受众市场的细分来增加报纸的卖点,确立报纸的竞争优势。在国内报业市场,以女性为目标读者的媒体,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一特定受众群体所具有的社会性别特征,使女性报纸从一开始就区别于其它类型媒体。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当代报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服务质量的竞争;报纸如果不能提供优质的服务,读者就会流失。此话不无道理,纵观近年来的新闻实践,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报纸在增强新闻的服务性方面正在进行着不懈的探索。作为在报纸上占有重要地位和较大比重的时事新闻,自然应当承担起向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重任,赋予新闻信息更为明确的针对性和更大的实用价值。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必须认真研究读者、了解读者,掌握读者的阅读心理,关注读者的阅读需求,并从服务读者的角度去选择时事新闻,进而求得读者的关注。有关读者调查显示:受众阅读兴趣正发生从“看报纸…  相似文献   

6.
一份报纸是主流报纸还是边缘化报纸,主要看其忠实读者的拥有量,忠实读者拥有量的多寡,取决于读者的“阅读期待”能否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中华新闻报》上有人提出,“阅读期待”源自接受美学,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报纸读者所期待的是获取新闻、知识和信息,获得陶冶精神的愉悦,期待的是改善自己的生活、工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媒体间竞争的加剧,新闻评论近几年在国内各媒体上已呈快速发展之势。可以说,如今的媒体竞争已由新闻竞争逐步转变为观点竞争。报纸是新闻纸,也是观点纸。与互联网、广播电视等媒体相比,报纸(尤其是党报)在资讯的短平快、形象传播和编读互动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只有靠思想的深度和文化的张力赢得读者。  相似文献   

8.
报纸与读者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供求关系,读者有选择、批评和淘汰新闻的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说,读者认同是各类新闻包括时事新闻的生命。因此,时事编辑  相似文献   

9.
新闻标题就像是新闻的眼睛,是新闻主题最简明、最生动、最有诱导力的体现,是最先吸引读者并引导阅读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公开发行的报纸有两千多种,每天登载的新闻浩若烟海,即使再好的新闻,要想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也少不了要借助标题的魅力。本文试就新闻标题问题作一探讨。一、标题效应的构成因素我们把新闻标题比作新闻的眼睛,一点也不为过。也许读报者有这样的体会:拿到一张报纸,总是先浏题目,遇到吸引人的标题,才会激起阅读的兴趣。这时,标题实际上发挥了吸引的功能。读完这篇文章,读者如果意犹未尽,就会下意识地寻找…  相似文献   

10.
新闻是报纸的主产品。在传媒竞争加剧、新闻同质化明显的大背景下,做强新闻特别是本土新闻,成为县市区域报(简称县域报)稳定读者、赢得发展空间的重要法宝。近年来,《靖江日报》以增强报纸的贴近性、可读性为目标,努力做强靖江本土新闻,有力促进了报纸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厚报化的时代,这还是一个报纸杂志化的时代……不管报纸变薄变厚,变窄变宽,有一点是不变的,报纸需要贴近读者。在同城媒体的围追堵截下,在网络、电视的强势竞争中,一份报纸要确立形象、形成稳定的读者群,贴近性显得尤为重要。在众多媒体围剿有限新闻事件的情况下,办好特色专版专刊,通过这样的特色窗口服务读者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报纸的新闻体裁是多样化的,除以消息、通讯、评论为主外,近年来出现的特稿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赢得了读者的青睐。在竞争激烈的报纸市场,靠特稿吸引挑剔的受众眼球,争抢受众已成为各报的一个手段。研究报纸特稿的受众性,对报纸赢得市场占有率,赢得读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今报业竞争格外激烈,县市报面临着区域面积小、受众面窄、人才资源缺乏等弊端,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惟有采取做强本地新闻的策略,利用更接近寻常百姓、同广大读者最接近的优势,从深度报道、独家报道等着手,提高报纸可读性,增强报纸影响力。县市报身在基层,与基层、与读者最接近,最容易直接了解掌握基层的情况和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综观县市报的发展,一个鲜明的特征是其具有较强的新闻优势与贴近性,即真正了解市民之所想,努力满足读者之所需,而加强本地新闻的组织和策划则是县市报扬长避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报纸满天飞,广播、电视、互联网无处不在的今天,新闻几乎达到了发生同步就可以转播的地步。地方报纸是否还有必要?地方报纸应如何存在?已经成了当前困扰许多地方报纸从业人员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5.
新闻圈点     
监督平台新闻标题是对新闻基本内容的高度概括,具有吸引读者,帮助和方便读者阅读新闻、理解新闻的重要作用,因而常被我们称作“报纸的眼睛”。然而在我们的报纸上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表达不够准确的标题,使好端端的新闻长了一双“歪眼”。一、语法、逻辑出现错误,导致产生误解、歧义。如某报曾刊发过一篇题为《低收入群体将加大扶持力度》的新闻。从标题来看,“低收入群体”是扶持的主体,将要去扶持他人。而文中导语却说:“财政部部长项怀诚日前表示,国家财政将继续加大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低收入群体的生…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当代报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服务质量的竞争;报纸如果不能提供优质的服务,读者就会流失。此话不无道理,纵观近年来的新闻实践,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报纸在增强新闻的服务性方面正在进行着不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新闻研究所,顾名思义,主要职责是开展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研讨,具体来说要对报纸进行阅评,对其质量进行监控,同时,办好新闻业务刊物,交流业务信息,搞好新闻资料的收集整理,为办好报纸,做好后勤服务工作。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新闻研究所现属集团层面的新闻业务研究部门,上世纪80年代创办,一度中断,1997年恢复,现有10人,有5人着重新闻研究工作,2人主管新闻研究杂志,3人分管报社图书资料工作。一、搞好报纸阅评,促进报纸质量提高。报社新闻研究所进行新闻理论和业务研讨,不是偏重于新闻理论的研究,而是按照新闻规律,对新闻业务进行研究,通过报纸阅…  相似文献   

18.
何洋 《新湘评论》2004,(7):45-47
每天打开报纸和电视,因网络导致青少年犯罪的新闻充斥眼耳,见多了似乎给人产生了一种“新闻疲劳”,但网络对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我们不能放松丝毫警惕。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指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不同的报纸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和读者定位,这是从事报纸工作的人都比较重视,也比较熟悉的。但是,如何使报纸定位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读者需要,如何使报纸的传播效果更加理想?笔者认为,有一个因素值得重视和研究,那就是:信息对位。报纸是新闻纸,本文所指的信息首先是新闻信息;同时,报纸还刊登具有某种新闻属性的理论文章、文艺作品、适用知识,还提供广告服务等等,这些内容,我们暂且把他们归人报纸传播的其他精神文化信息。所谓信息对位,就是指报纸传播的新闻信息和其他精神文化信息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指向、目标,必须符合某一层面读者群的某些需要;不能准确对位的信息,就象不能准确对准靶子的子弹,不能准确找到目标的电筒光束,  相似文献   

20.
党报姓“党”,传播党和人民的声音是它的天职,党报的这一定位决定了它的权威和高度,这就是政务新闻、典型报道、成就报道等“硬新闻”多,社会新闻、街巷生活、百姓故事等“软新闻”少。如此,与都市生活类报纸相比,党报的功能定位使其在读者中的发行和广告经营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处于劣势。当前,在许多城市,党报和都市类报纸在经济效益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