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07,(1):5-5
和谐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改革是让人“换饭碗”,而不是让人“丢饭碗”;改革是人才流动,而不是人才流失。我们不能简单地让职工下岗、搞财政“断奶”,不能一卖了之、一推了之。改革是为了发展,发展中促进改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可以有机统一的。不能把改革当成“扔包袱”,变成“翻烧饼”。——中共海南省委副书记罗保铭说。  相似文献   

2.
《大连干部学刊》2014,(3):61-61
中国共产党推动全面改革,也就是说我们的改革是自觉的改革,是因为有“自己拿起手术刀”的自觉,是“我要改”而不是谁推动我们改。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高度自觉,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高度自觉.  相似文献   

3.
《民主与法制》2011,(8):20-21
我们为什么用“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说法,而没有用“建立”?“形成”是一个主观努力过程与客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过程的结合,既不是无所作为,也不是主观想达到就能达到.如果体现一种更主观的追求,应该叫“建立”,  相似文献   

4.
《民主与法制》2014,(28):36-37
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下改革与法治的关系 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下。改革与法治的适当关系应表现为: 其一,法治是改革的目标。或者说改革是为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或目标之一)是建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为了实现和增进人的权利、自由、幸福。改革不是为改革而改革,更不是单纯为提升治理者的“政绩”、改善治理者的形象而改革。  相似文献   

5.
速读     
《人民公安》2009,(5):9-9
“只要代表说真话。雷人也不怕。” ——最近.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的“雷”人言论.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评论员张金岭倒觉得,更应该关注的是代表委员是否说了真话,而不是他们是否说了我们愿听的话。如果他们说了真话.哪怕是些很不入耳的真话,也应该鼓励他们说下去.  相似文献   

6.
邵峰 《研究与交流》2000,(5):34-36,6
党建带团建是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重要途径。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在这几年的调整、改革、发展中始终不断的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形成了富有战斗力的政治思想工作保障体系和具有创新实践基础的工作抓手。在此基础上,在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党委的领导下,我们各级团的组织也在积极“寻求作为”而不是“寻求地位”、“组合优势”而不是“组合难题”、“突出标志”而不是“突出想象”、  相似文献   

7.
周天勇 《半月谈》2004,(16):6-38
这一轮宏观调控一个最明显的特点是.中央从一开始就明确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地区、行业和领域的不同特点.区别对待.该控制的坚决控制。该支持的大力支持.决不搞一刀切。然而现实状况却是。一些部门和地方.从“一哄而上”到“一哄而下”。不问青红皂白地简单压缩规模。这种既不是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准确理解.更不是在积极、正确地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错误做法,应当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8.
《研究与交流》2006,(2):F0002-F0002
目前阶段上的改革是攻坚的改革,也应是和谐的改革。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们进行改革以来,历时已近30年了,容易改的,基本上都已改了。继续深化改革,需要处理更多复杂的矛盾。在这样的情况下,更要突出“和谐”的理念.关锋导儆到“两小必须”.  相似文献   

9.
礼教的目的,就是要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而这个道理,不是靠外在的力量,而是靠我们每个入的自觉,“为仁由己”。“仁”就是一个人具有同情之心、恻隐之心。但是“仁”更重要的含义是对自己的约束。孔子主张通过“礼”的教化,培养一种“仁”的品德。  相似文献   

10.
“个性”其实并不是施政的要件.它的价值.远远比不上科学精神、民主作风.而后者.不应该是官员的“个性”,而应该是官员的“共性”。许多中国官员长期以来所缺乏的,也并不是“个性”,而是科学精神,民主作风。  相似文献   

11.
《不战而胜》一书的作者对中国的改革和发展采取了赞赏的态度。作者说:“如果中国继续走邓小平的道路,我们孙辈的世界将有三个超级大国,而不是两个——美国、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53页)作者对中国通过改革将获得发展,从而成为世界上“一个头等大国”是不怀疑的。但这些话,是在“1999年:不战而胜”的总命题下讲的。这是值得注  相似文献   

12.
“修养”,是人们依照一定的目标去塑造自己的思想、纯正自己的品德、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的一种行为,是指一个人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的学习、实践、总结、提高而达到的一定水平。我们共产党人是具有“特种性格”的人,我们是由“特殊材料”制成的。而这种“特殊材料”的“特殊性格”,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入党的时候就已经完全具备了的,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而是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在党组织的培育下,以高度的自觉性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锻炼、自我塑造获得的。加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着重要从以…  相似文献   

13.
“勿以善小而不为。环境卫生问题对老百姓而宵是大事。” 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施工乱象——当生活中的“五乱”令我们困扰不堪时.当我们对“五乱”现象熟视无睹渐渐麻木时,这样一句话,让我们的干部为之震动,让百姓心头为之一热。 “大力开展城乡清洁卫生运动,彻底改变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形成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内容,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各级政府为民造福的具体表现。” 一声号召,全民动员。市容整治,文明创建;八桂城乡,革面洗颜……放下手中的扫帚.暮然发现:原来我们的城市是这样的迷人.原来我们的生活可以更舒适,原来我们可以这样为百姓办好事,原来发展大计可以从这样的小事做起。 “广西开展‘城乡清洁工程’,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从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做起,创造清洁、整齐、优美的良好环境。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新形势下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载体,是一项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民心工程。”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宜部部长刘云山高度评价广西的“城乡清洁工程”。 “一庭不扫,何以扫天下?”这一句古训,当是“城乡清洁工程”的极好注解。清洁工程不是小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如何建立长效机制。“扫”出环境优美的新广西,考量着我们的政府和干部。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今后15年的战略任务,而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毫无疑问,这一改革的核心是重塑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但是,由分配理论上的误区所导致的分配体制的不科学也是国有企业亏损或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也是值得反省和改革的重要方面。这里,所谓“分配理论上的误区”,如果我们能够从更高更宽的理论跨度去认识,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对“按劳分配”和社会提留(即(哥达纲领批判)中所说…  相似文献   

15.
《英雄》是一面镜子 人们常常叹息当今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是一个诞生不了英雄也不需要英雄的时代。“时势造英雄”,既然没有生产英雄的土壤,哪怕是雄心勃勃的人也就有了理由自我安慰:我虽然不是英雄,但这不是我的错。更有一些人不但不为做不成英雄而遗憾,反而以英雄为可悲,以崇高为可笑:“我是流氓,我怕谁?”不过话又说回来,尽管人们都做不成英雄,或者根本就不愿当英雄,可是几乎每个人在潜意识里又都埋藏着一种“英雄崇拜情结”。或许正是因为我们都不是英雄,因而英雄更显得高大而神秘,更富吸引力与震撼性,正所谓“距离就是美”。  相似文献   

16.
与一些从国外舶来的“洋节”受到热情追捧相比.我们自身的传统节日却日趋遭人冷落.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与农耕文明联系在一起的传统节日.在商业文化泛滥的今天,其中的许多传统习俗已逐渐被人们摈弃。另一方面,在文化政策的制定方面,传统节日往往又被忽略。除春节之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都没有被纳入我国的国家法定节假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对这些节日的重视。于是,清明节成了“扫墓节”.端午节成了“粽子节”……一些传统节日之所以遭受冷落.实际上是它的精神载体不复存在了。尽管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但我们更希望看到,通过保护.人们能够在“健在的节日”中体悟“情感高潮”.而不是在博物馆和影像资料里遥想当年。而重视传统节日这个精神载体,重续传统文化的文脉,是改变传统节日被冷落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7.
《人大建设》2010,(8):55-55
《北京日报·理论周刊》7月19日刊登马庆钰的文章说.一所谓“渐进改革”,是循序渐进、由易而难地不断向前推进的改革,而不是避难就易、避实就虚的停止改革甚至使改革倒退。时至今日,中国式管理的经验积累、成果积累、问题积累和矛盾积累,都共同期待着关键改革措施的出台。  相似文献   

18.
现在.书信作为一种传统的联络交流方式离我们渐行渐远。更多的人不是选择“电话”、“E—mail”和手机短信.就是选择“QQ”和“MSN”,而仍选用书信递亲情、友情、爱情的少之又少。对某部120余名官兵进行调查显示.入伍后基本不写信的占85%.偶尔写信的占11%.经常写信的只有4%。对此我们不禁要问:难道这种传统的通信方式真的已经被时代发展“OUT”了吗?  相似文献   

19.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和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事情.也是近年采“两会”代表热议的焦点。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教育均衡发展不是简单地“加减”,更不是盲目地“平均”。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平均主义一日不可能.二日不可行。  相似文献   

20.
以往我们总把教材看作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教材是学科知识的载体,这种教材观的实质是“教材即知识”。而新课程改革后,教师应树立“教材是范例”的崭新教材观,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而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因此教材不过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获得发展。所以对教材内容教师应该进行适当的加工,完成从教材到教案的创造。第一,让教案成为教材与生活的“桥梁”。新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