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许霆案所凸显的司法困境,在于法的人文精神的缺失.我们在移植西方法律制度的同时.因欠缺西方法治中人文精神所滋养的文化基础,导致了中国法治的文化悖论.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寻找人文精神,回到法的人文主义传统,将决定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张军成  赵龙 《前沿》2013,(1):75-78
本文从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简析为切入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事法治价值观的应然性本义予以深入解析,强调现代刑事法治价值观应反映在其人文精神层面之上,而论及核心价值观之时则应明确“以人为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事法治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观导向的必然性。本文是笔者对刑事法治核心价值观研究所撰写的系列论文之一,之后还将从实践、外向和微观角度展开详细论证。  相似文献   

3.
李荣华  石超明 《求索》2008,(1):94-96
诉讼法中应贯彻和加强人文精神,避免人的尊严、人的基本权利遭到践踏,使人在法治社会中能得到全面、自由的发展。其前提必须正视人文精神在中国诉讼法中的体现,重新建构人文精神在诉讼法中发展的基础,通过加强保障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权利的意识、根治具体法制中的不良现象以及尊重人性的做法来培育诉讼法中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
<正>人文精神是强调一切从人出发,以人自身为中心,把人作为评价万事万物的尺度;高扬人的主体性,以人的自由、解放、幸福、全面发展为终极关怀;集中体现人性尊严、人格魅力、人之良善本性与核心价值的文化精神。法律职业和法学教育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人文性,这是由法治的人文基因和法学的內在品格共同决定的。法治的人文基因与法学专业人才的人文精神法治具有深厚的人文基因,蕴含着丰富  相似文献   

5.
自然法思想是现代法治的精神渊源。自然法思想的底色,一言以蔽之,即人文主义。虽然中国传统法文化里缺乏西方话语意义上的自然法精神,但是却蕴含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所以通过与传统对话,传承续造人文精神,就可以超越“卡夫丁峡谷”实现中国法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在法治国家建设过程中需要基于实际国情。在新时代下,我国需要促进中国特色法治文化多层面发展,完善中国特色法治文化发展机制,优化中国特色法治文化发展环境,努力建设中国特色法治文化体系,为法治国家建设提供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7.
法律是治国的工具,法治是理政的手段。法律脱离人民至上之缰的牵引,则似野马之狂奔;法治离开人文精神的规范,则会忌惮之全无。立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文本,对人民至上理念的恪守不渝,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立法架构、执法部署、司法安排和守法布局六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人们在法治建设中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按照中央的文件精神,绷紧人民至上、以人为本这根弦。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建设将更有益于我们的民族和国家。  相似文献   

8.
黄硕  张德淼 《求索》2013,(4):180-183
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定的国家大政方针。改革开放以来的正确决策,为中国以后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中国特色的民主法治建设铺平了道路。改革开放三十四年来,从国家最初的卓有成效的立法建设,到后来实现由法制向法治理念的巧妙转变,再到当前执政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都是相辅相成、与时俱进的过程,昭示出中国在走向现代法治国家进程中的不懈努力和美好未来。以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为背景而形成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以社会主义为本质属性的系统化的法治意识形态,创造了全新的法治意识形态,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法律思想和法治理论的内涵,为人类法治文明作出了重贡献。  相似文献   

9.
法治的力量更在于培养真善美的公民品格等人文精神,在于"公民蜗牛"用持续不懈的力量拉动法治杠杆。看完央视的"2007年度十大法治人物"颁奖晚会,笔者有一个强烈的感受,法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法治化进程是一个由“完善法制”到“实现法治”的转变过程。法治的政治基础中有若干的普适性原则 ,如民主合法性、权力制约、政治文化等 ,但这些原则必须立足中国法治化的历史与现实 ,才能形成中国法治的具体实践模式。基于这样的中国背景 ,中国法治化的现实路径必然有其特点 :在民主政治与权力制约的法治体制选择上 ,应以中国基本政治规范为基础 ,以规范党政关系为核心、提升人大的地位和作用为现实切入点 ;在法治的文化建设上 ,应立足中国的国情 ,把握现代先进的法治文化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