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民事再审程序的改革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章武生 《法律科学》2002,(1):105-117
我国的再审程序蕴涵着两种深层冲突 ,即“实事求是 ,有错必纠”原则与生效裁判稳定性之间的冲突 ,以及审判监督权的扩张与当事人诉权、处分权行使之间的冲突。关于再审制度改革应废除法院依职权决定再审 ,限制检察院抗诉提起再审 ,完善当事人申请再审程序。其中 ,关于检察院抗诉提起再审 ,应作如下定位 :对涉及公共利益的民事案件 ,检察院应有发动再审的权力 ;对于一般民事案件 ,检察院不能发动再审 ,也不宜提起或参加诉讼。  相似文献   

2.
冀宗儒  钮杨 《证据科学》2016,(4):448-458
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使电子数据作为民事诉讼法中一种独立的证据方法的地位得以确立.但由于现有证据制度框架内缺少对实物证据真实性进行证明的方法和程序,使得在运用电子数据这一动态、海量以及严重依赖程序系统的证据方法时无法充分发挥其证明作用.要解决民事诉讼中运用电子数据力不从心的状况,必须针对电子数据的特性,确立证明其真实性的方法,并藉此解决电子数据的出示形式和程序,以使电子数据这一越来越广泛出现的证据方法在民事诉讼中能发挥其自身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现行《民事诉讼法》自1991年颁行至今已有十余年。在这段时间里,《民事诉讼法》在解决社会纠纷、维持社会稳定、保障人民权利、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没有任何既定的模式可以遵循,没有很多的经验可以借鉴。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发展必须经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变化-发展”的过程。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开始,中国社会的这种“发展-变化-发展”的过程就一直在持续当中。 法律制度是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力及生产关系是法律制度的基础。随着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  相似文献   

4.
民事司法程序具有多元化的目的,如保护民事权利、维护法律秩序、解决民事纠纷和保障正当程序等。我国的民事司法实践能够在多大程度实现上述目的,可以通过实证评估的方法进行测量。中国司法文明指数项目的调研数据,反映了我国民事诉讼在及时受理起诉、符合程序公正、自愿和合法调解、有效执行裁判、提供有效诉讼救济等方面的情况。其中,对调解自愿性、程序公正性的违反,是制约我国民事司法文明的两个突出因素。进一步的数据挖掘显示,这两个因素明显地降低了社会对法官形象的评价;法官强制调解与法官所感受到的压力源存在关联性。民事裁判受到不正当干预的现象,降低了对民事司法程序公正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Conclusions A close look at English and German civil proceedings reveals that there are a number of common problems, but also some common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two legal systems have such very distinct judicial traditions. The aim of creating a judicial system which offers easy access to justice, pursuant to a procedure which is transparent and comprehensible to the population as a whole, has not yet been reached in the two countries. Lord Wolfs proposals represent an important step forward towards this common goal. The German government will be well advised to take account of the experience of the legal system of England and Wales in its future efforts to reform its own judicial system. Judge of the Landgericht, at present at the Kammergericht, Berlin.  相似文献   

6.
证据失权被认为是我国民事诉讼中最具争议的制度,由于该制度本身的双面性,以及我国司法公信力赢弱的现实,基于社会效果考虑,法官在面对迟来的证据时,慎用乃至弃用证据失权便成为符合情理的制度性“防卫措施”.通过比较法视野观察,我国新《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对证据失权秉持务实而谨慎的态度.通过司法个案观察,为作出既慎重正确又迅速经济的裁判,法官在适用证据失权时必须三思而后行,综合考量案件具体情况反复斟酌,只有当事人违反诉讼促进义务,逾期举证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且该证据与案件基本事实无关时,证据失权制裁才能成为法官迫不得已使用的“最后一招”.  相似文献   

7.
非法证据是否具有证明能力,能否作为定案的依据,是民事诉讼中较为复杂的问题之一,其复杂性集中体现在实体公正与人权保障、程序正当的价值冲突上.虽然我国法律上有禁止非法获取证据的规定,但排除民事诉讼非法证据的规定还不完善,因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完善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这一问题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蒲一苇 《河北法学》2005,23(5):82-85
证据的适格性是判断诉讼中的某项证据是否具备法定资格的依据,其判断标准是合法性和关联性,其作用是确定证据调查的范围,并为进一步对进行证据证明力的评价和判断提供必要前提.证据适格性虽与英美法中的证据可采性属于同一范畴的概念,但实质内容并不完全等同.  相似文献   

9.
刘洁 《证据科学》2011,19(5):615-624
本文引用民事诉讼测谎运用最为典型的案例,即江苏淮安中院再审崔景涛诉陈德勤借款纠纷案,首先列出反对者对测谎在该案例中的应用所提出的质疑,主要集中在测谎结论的证据属性和证明力两方面.接着本文相应地从这两方面为测谎结论在该案例中的应用证成。  相似文献   

10.
概述美国海事补充规则之规则B的适用条件,并对电子转账的保全、辅助国外仲裁/诉讼的保全、执行国外裁决或判决的保全及对保全的抗辩进行介绍,并分析规则B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概述美国海事补充规则之规则B的适用条件,并对电子转账的保全、辅助国外仲裁/诉讼的保全、执行国外裁决或判决的保全及对保全的抗辩进行介绍,并分析规则B的最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吴杰 《法律科学》2008,(1):103-109
辩论主义自创始以来,在德、日两国经历了完全不同的发展路径。日本在二战前后对辩论主义的本质也有着不同的解读。德国在社会民事诉讼理论指导下,出现了否定辩论主义,提倡协同主义的倾向。今后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中,引入释明义务法律观点指出义务、真实义务已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3.
朱晋峰 《证据科学》2020,(2):192-205
最高法民事证据规定对于完善我国证据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此次证据规定,对作为证据体系重要一环的鉴定意见,从实体和程序方面都做了全面规定,对于缓解司法鉴定在民事诉讼中的诸多困境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中部分条款也可能对司法鉴定制度产生一定影响。为此,本文对司法鉴定可能会受到一定冲击的鉴定人负责制、鉴定意见撤销等基本内容,再次予以阐释、厘定,以期能确保司法鉴定体系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4.
赵婉辰 《行政与法》2006,(5):125-126
传统大陆法系的立法体例是将民事责任规定在债法中,责任与债融为一体,在民法典中并没有单独规定民事责任专章。有的学者认为,民事责任的含义可以分两方面来理解,第一种含义是指某人对他人的权利或者利益不法地加以侵害时,应该受到的民法上的制裁,而这种责任是债务成立的原因;第二种意义是指债务人就其债务而应以其财产为之所承担的担保,这种民事责任是债务成立之后的结果。在很多国家的民事立法中,以有债务即由此种民事责任为原则,所以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债务与责任两者经常被混为一谈。然而现代民法将民事责任与债相分离已经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我国《民法通则》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单独就民事责任设立了一章,从而突破了传统大陆法系将民事责任纳入执法的立法体例,可以说,这一设定是我国民事立法的一大特色。本文通过阐述《民法通则》民事责任制度的优点和不足,对之加以扬弃,从而为民法典中民事责任制度的构建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201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对涉外民事诉讼程序与国内程序作了优化整合,涉及协议管辖、默示管辖、送达、保全等方面。针对这些修改,采用比较研究、案例实证、经济分析等方法,对其具体内容及适用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提出了以争议的要素和利益相关标准来判断“实际联系地”;建议重新明确默示协议管辖制度;对于电子送达的确认,建议根据电子技术的特征,将点击邮件作为电子邮件送达确认的界点;行为保全程序可参考中国已有的海事诉讼强制令程序和知识产权诉讼临时禁令程序。  相似文献   

16.
张晋红 《河北法学》2005,23(8):101-104
基于诉讼案件对诉讼程序的"需要"与诉讼程序"供给"之间的规律和实现诉讼效率价值目标的需要,民事诉讼法有必要在现有立法基础上扩大一审终审的适用范围.对民事纠纷案件实行一审终审的标准及范围应由立法按诉讼标的额确定一个基本的幅度,再由各高级法院根据本省的具体情况在法定幅度范围内确定本省小额案件的标的额.但小额民事案件具有法定情形时不得实行一审终审制,同时,立法不宜允许当事人通过协议方式选择审级制度的适用.  相似文献   

17.
Assessing civil competence in the elderl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establish reliability of the Community Competence Scale-Revised (CCS-R) and provide evidence for its validity in making discriminations relevant to civil competence in the elderly. The CCS-R is an individually administered structured interview of 17 subscales. Criterion groups were formed by drawing a sample of research participants from a retirement complex with various levels of care and with nurses having extensive knowledge of the residents' level of functioning. The study demonstrated high reliability and found converging evidence for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CS-R in making discrimination about competence in the elderly. The study had added to the growing evidence that it is possible to standardize the assessment of civil competence, thereby making the adjudication process a more accurate one.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实践中 ,当事人陈述被定位于证据形式的角色上 ,重形式轻运作是其显见的缺陷 ,这种传统的定位方法导致了当事人陈述制度的逻辑矛盾及程序功能的萎缩。对当事人陈述进行以充实程序规则为核心的制度化分析有利于强化其程序功能。具体地 ,通过询问当事人和听取当事人本人陈述两种程序运作增强当事人陈述的程序驱动力 ,藉此能达到明确诉讼关系、沟通信息、整理争点、形成心证等诉讼目的。  相似文献   

19.
康文学 《法学论坛》2000,15(6):106-110
<民事诉讼法>是保障民事实体法实施的重要法律,其体系的完备程度直接关系当事人实体权利的实现.我国<民事诉讼法>中没有规定紧急命令,致使当事人的部分民事权利不能实现.本文从紧急命令与先予执行、财产保全的区别入手,阐述在<民事诉讼法>中设立紧急命令的意义和紧急命令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杨砚淳 《行政与法》2005,(12):125-126
随着生命科学时代的到来,胎儿及其法律保护将成为21世纪的“时代课题”。胎儿是生命的初始阶段,胎儿生长发育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命质量和一国的国民素质。因此,自罗马法以来,各国都相应立法保护胎儿的利益,但在我国法律几乎是一片空白,本文试从民法视角思考胎儿的利益保护问题,认为未来的民事立法应当赋予胎儿民事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