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是抗战时期第一次民主宪政运动的实际领导者,并使其构成抗战时期民主运动的重要内容。第一次民主宪政运动为中国共产党人探索新民主主义宪政理论创造了最佳契机,取得了重大理论成就。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与抗战时期的第一次民主宪政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平 《长白学刊》2000,2(5):73-75
中国共产党是抗战时期第一次民主宪政运动的实际领导,并使其构成抗战时期民主运动的重要内容。第一民民主宪政运动为中国共产党人探索新民主主义宪政理论创造了最佳契机,取得了重大理论成就。  相似文献   

3.
论抗战时期民主宪政运动兴起和发展的背景与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民主党派发动的旨在争取民主、要求抗日的民主宪政运动的兴起和不断发展有其特有的背景与条件。面对可能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 ,怀着满腔爱国热忱、阵容已经壮大的民主党派再也不能容忍国民党当局的专制统治 ,纷纷要求国民党当局实行民主 ,积极抗战 ,从而掀起声势浩大的民主宪政运动。在中国共产党正确的策略方针影响推动下 ,宪政运动得到发展 ,并逐步达到高涨。  相似文献   

4.
祝天智 《长白学刊》2010,(3):114-118
抗战时期宪政运动有力地推动了近代中国政治发展:它推进了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拓展了现代政党的生存空间,促进了民主和宪政观念的知识化与社会化。抗战时期宪政运动的主要缺憾,同时也是它未能达到立宪之目的的根本原因在于:在近代中国战争决定政争的政治发展逻辑支配下,国人头脑中充满了浓厚的反妥协情绪,国共两党的妥协空间都很狭小,同时各派政治力量不仅对宪政存在诸多误读,而且都对宪政持实用主义和工具主义的态度。抗战时期宪政运动的历史功绩及其缺憾是当代政治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为指导,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全面 推行普遍的民主选举制度,建设“三三制”民主政权,建立新型党政关系和民主监督制度,加强新民主主义法制 建设,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宪政实践的主要内容,为新中国的民主宪政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杨琴 《传承》2012,(10):16-17
宪政是政治民主化和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和革命斗争的需要,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实践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模式。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后受民族危机的刺激,知识分子要求结束训政,还政于民,以便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御侮的呼声日渐高涨,宪政运动由此而兴起。“九一八”后的民主宪政运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求国民还政于民;二是批判国民党的训政理论及其实践,并就如何实行宪政展开讨论。尽管“九一八”后的宪政运动没有取得任何实际的政治结果,但它对国民党训政理论及实践的批判,尤其是对于如何开始宪政的论证和设想,剥夺了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理论合法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障是实行民主宪政。民主宪政追求的目标正是社会的和谐。实行民主宪政的基本要求是确立民主宪政观念,弘扬民主宪政精神,建立民主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9.
孙静 《前沿》2011,(16):34-36,82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对民主的不懈追求,近九十年来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民主不是工具和手段,法治是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上下结合的发展路径是后发型国家民主成长的必然选择,党的正确领导是民主政治建设获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民主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出现的,它同许多政治现象一样,本身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建立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探索无产阶级民主的过程中,对民主有过深入的研究,多层次多侧面地论述过民主问题,对民主的内涵作出了科学的解释。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系列思想观点,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则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和民主政治建设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民主的发展进程有其自身的规律,民主发展的正确方向是:共和、法治、宪政,所以在民主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共和、法治、宪政精神,为此,中国共产党在民主、共和、法治、宪政各层面上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卓越的成就,虽然在探索过程中也经历了曲折,出现了失误,但总的来说我国的民主正在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改革一直都在追求中国特色而避免走前苏联东欧改革同样的道路,尤其是在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同样昭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发展路径:即坚持基层民主与国家层面的宪政民主相互协调,共同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宪政民主与基层民主是两种不同的民主形式,它们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二者又都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成为并行不悖的两种基本的民主形式。  相似文献   

13.
宪法与宪政     
宪法是调整国家根本社会关系 ,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 ,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大法。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 ,以民主政治为核心 ,以法治为基石 ,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宪政是宪法的内容和实施 ,宪法是宪政的表现和依据 ,宪法和宪政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宪法的内容直接决定宪政的内容 ,立宪的目的就是宪政的目的 ,但宪政范围比宪法更为广泛 ,宪法以外的政治范围也属宪政范畴。宪法是宪政的必要前提。宪政是宪法的生命所在 ,是宪法规范及其原则和精神与政治实践的统一。宪法是宪法典、…  相似文献   

14.
汪太贤  陈建平 《岭南学刊》2011,(3):54-58,68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面临亡种亡国的危险。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果断地提出了民主救国的主张,认为只有实现民主,中国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要实现民主,就要坚持平等与协商的民主精神。为了推动民主的实现,中国共产党在边区带头实行"三三制",将民主落到实处。同时认为民主不是等来的,是人民通过斗争得来的。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民主不但是中国人民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中国人民当时战胜日寇的法宝。  相似文献   

15.
两会降下帷幕,每一位关注中国民主建设进程的公民都应该积极地思考今年两会出现的新现象、提出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党际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基于中国历史与国情所作出的原创性成果。中国共产党党际协商民主跨越了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清晰的历史演进脉络。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联合救国”实践中初步形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协商建国”进程中迅速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兴国”道路上全面跃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筑梦强国”征程中不断创新。中国共产党党际协商民主是凝聚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智慧与中华文化底蕴的创新性成果,是沿着中国独特的政治发展道路所形成的伟大创造,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世界政党政治和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蔡文成 《长白学刊》2011,(1):123-128
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端,是以民主为政治目标,以共和为政治制度,以宪政为治理模式的政治革命.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固,民主立固、共和建国、宪政治国,使中国政治从传统走向现代:政治统治合法化,政治结构合理化,政治行为多元化.辛亥革命的是非功过,至今招谤涉讼,但遗产丰富,启迪深刻:民主、共和、宪政是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8.
论宪政话语下的协商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巧平  李龙刚 《求索》2008,(11):157-158
协商民主作为传统民主的复兴,在本质上具有的优越性使其成为现代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以协商民主推动我国宪政的建立和发展是历史和现实的抉择。我国现行宪政制度对协商民主进行了确认,并作出了具体安排。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就是其进行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和探索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时期,探索出不同的民主政治实践形式实现不同性质和内容的民主政治。从"工农政权"到"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民主联合政府的提出,最后到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及其实现形式的丰富与完善。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标志我党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
宪政视角下的财政民主及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不仅是维系国家运转的经济基础,更是推进国家与公民关系和谐发展的政治基础。而财政民主不仅结合了宪政主义和法治主义,更是统一了政治民主与经济民主的要求,财政民主对实现政府行为法治以及实现和保障公民权利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剖析财政民主的内涵、探讨财政民主的制度缺失,试图为新时期财政民主的制度重构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历史和现实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